北师大版8下生物 21.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8下生物 21.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8 15: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二十一章第三节内容。学生在学完“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后,进一步探讨作为生物圈普通一员的人类是如何起源和进化的。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节教学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是对确立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巩固和发展。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认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由此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上课对象是初二学生,初二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但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对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课前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探究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和区别。
(2)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和人类祖先的大概过程。
(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2、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协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类人猿与人类特征的比较。
由猿向人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
人类的进化阶段及其特点。
难点:
1、由猿向人的过渡。
3、人类的进化阶段。
二、教法设计:
??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人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图片、视频等资料,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
三、学法指导的内容及依据
1、情景体验式学习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巧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生动的展现知识,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有效学习。
2、比较分析归纳法。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教会学生从现象着手,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收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老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3分钟)
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引出人类对自身起源和进化的探讨问题。
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最高级的生命,一直非常关注人类自身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让我们今天循着人类发展的历程来了解人类对自身起源及进化的观点和研究。
(二)交流信息,探究人类起源的观点和证据(5~7分钟)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信息。主要是神创论及进化论两种观点,引导学生利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三)比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10分钟)
过渡: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人类和类人猿都是由一类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此观点得到许多科学家的赞同,科学家们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
视频播放“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情形”,提出问题:“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在哪些方面有着相似的特征?说明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得出结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学生描述森林古猿进化为原始人类的过程,并探讨原因——劳动促使人进化。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教育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树立保护类人猿的意识。
(四)阅读课本,分析归纳人类的发展历程(10分钟)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结合课本及相关的资料、图片,学生自我归纳从原始人类诞生到现代人类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五)归纳总结,知识反馈(后面环节为10分钟)
通过填写图表方式总结本节重要知识点,以及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课外延伸与思考
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并且一直处于不断地进化过程中,请你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人类是否又会重新演化成森林古猿或是其他的生物呢?如果会,为什么?如果不会,请说明你的观点。
结束语: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载体,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