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8 20: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英国唐人街
第四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珙县孝儿镇初级中学校 刘大权
民族关系:民族与民族之间,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如:唐与吐蕃的关系
对外关系: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如:唐与日本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1、本课中主要讲了唐与哪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3、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是谁?
4、玄奘西行取得了哪些成果?
日本、天竺、新罗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鉴真
带回大量佛经 弟子以其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一篇章
一心求学来大唐
遣唐使: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的文化,日本政府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之为“遣唐使”。
画面描绘了日本使节渡海入唐的情形
思考:图中描绘的人物当时被称为什么?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依据下列材料,归纳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3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开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持续时间长
来唐次数多
遣唐规模大
人员素质高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阅读材料,我们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到日本和中国哪些事物比较相像?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文字有些是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
日本文字
ぁ ぃ ぅ ぇ ぉ か

ァ ィ ェ ク コ シ
安 以 宇 衣 於 加

阿 伊 江 久 己 之

中国文字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服 饰
货币
节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到日本和中国哪些事物比较相像?
阅读材料,我们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影响:派遣唐使把唐朝有先进文化(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章
走出国门谋发展
思考:上述两幅图片人物是谁?你能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通过下面的表格我们能够看出鉴真六次东渡有几次失败?看完他的事迹说一说你的感受?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次数 概 况
1 遭诬千与海盗勾结,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遇风暴,船被波涛击破,上岸,一个月后,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东渡成功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东渡的影响: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的
“西行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济世间”
西行经历
数字中的历史
19
50000
600
100
19——玄奘西行学佛19年
50000——西行全程50000里
600——带回佛经600多部
100——《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西域国家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
玄奘在西行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向西北行三百余里,此则葱岭北原,山谷积雪,春夏合冻,经途险阻,寒风惨烈,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摘自《大唐西域记》
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飞沙走石;祸从天降等。
《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和鉴真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根据下表,对比两件事的异同。
勇往直前、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虚心好学等等。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目的 独行还是结伴 途中遭遇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僧人 天竺 求取
真经 独行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僧人 日本 弘扬
佛法 结伴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第三篇章
双向交流齐进步
政治制度,科技,文化
本国物产、文化艺术等
非洲

第四篇章
古为今用去追梦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完成问题: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什么如此活跃?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善),珍(繁盛)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材料二: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开放的对外政策
发达的海陆交通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应该吸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髓,为己所用。




民间交往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政府交往
遣唐使
唐 朝 的 对 外 交 往
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文化更加繁荣
1.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是( )
A.遣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

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该对联称颂的一代高僧是( )
A.法显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唐朝的开放与包容、歉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c

c

(1)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材料二
(3)唐朝时期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应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答: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鉴真和玄奘;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行印度。
答:唐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世界上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应在和平的基础上学习各国的先进技术。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