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事件。文题简洁、明了,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点明赏雪的地点。
文题解读: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即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本文选自张岱《陶庵梦忆》。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
拏( ) 更定( ) 毳衣( ) 雾凇( ) 沆砀( ) 一芥( )
崇祯( ) 铺毡( ) 喃喃( ) 更有此人( ) 强饮( )
ná
ɡēnɡ
cuì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chónɡ zhēn
zhān
nán
ɡènɡ
qiǎnɡ
诵读指导
读文言文要
读准字音,
读准停顿,
读出语气。
课 文
字音、停顿指导: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
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
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chī,
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听 读 课 文
注意学习朗读的字音、停顿、语气、情感。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都
消失
译文参考:(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三天,西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
这
晚上八点左右
撑,划(船)
译文参考: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
我
拥 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穿着,
带着
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火炉
译文参考:穿着毛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 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白汽弥漫
的样子
译文参考:(湖上)水汽凝成的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水汽遇冷凝成的
白色松散冰晶
全
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只
西湖长堤在雪中
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一点湖心亭
的轮廓
译文参考: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舟中两三个人影
罢了
译文参考: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一棵小草,译为:一叶.
芥:小草,形容船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相对而坐
译文参考: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正沸腾。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
副词,
很,非常
译文参考:(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像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哪能
还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参考:(随即)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尽力,勉强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此地。
客:客居,名作动
译文参考: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
等到
船夫
小声说话
的声音
译文参考: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地小声说:“
“莫说 相公 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
旧时对士人
(读书人)
的尊称
痴迷
还
像
译文参考:“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下雪)
2.拥毳衣炉火
(名词作动词,“带【围】着火炉”)
3.客此
(名词作动词,“客居”)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古义:我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酒杯
今义:常用作跟“黑”相对的颜色)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
上下一白
一
名词,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
是
副词,全
副词,还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译为“一个”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名词,白色
一字多义
白
名词,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请分别概括文章两段内容。
第一段:湖上看雪景
第二段:湖心亭中奇遇金陵二客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
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遇知音
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突出了西湖雪景怎样的特点?【课后1】
三个角度:
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㈠总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是写雪后西湖全景。突出天地茫茫,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突出广漠
㈡具体描写:
堤亭舟人,痕点芥粒
这是特写西湖近景。描绘眼前景物渺小、微弱.
突出渺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课后2】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⑵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⑶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时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3.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粒”,文章末尾还写到舟子,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①作者去湖心亭赏雪,旁若无人,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清高的境界,所以“独”字表现了他的高洁。
②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作者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
③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只小船是作者租用的,小船上的两三人,可能是两个舟子,靠出租小船为生,他们无心观雪,真正想观雪的只有作者,因此作者用了一个“独”字。
4.再读全文,认真思考:
①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张岱形象的一个字?
②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这一特点?
③这一特点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4.①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张岱形象的一个字?
作者在肃杀、冷寂的雪夜到西湖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他:他是个“痴人”。
a.傻,无知:~人说梦;~钝;~愚;白~.
b.精神失常,疯癫:发~;~癫.
c.入迷,极度迷恋:~心;~情.
d.谦辞,白白地:~长(zhǎng)
4.②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为痴行
绘痴景(奇景)
现痴情(雅趣)
大雪独行 遗世独立 与众不同
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
作者选择在晚上到已经经历三天大雪的西湖赏雪,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在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倍感孤寂落寞。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淡薄孤傲的性格。惟如此,才能化解心中对故国思念的愁绪。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4.③“痴人”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5.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并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有什么特色?体会本文所用的这种写作手法。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加雕琢.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叫做白描.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也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写景的方法: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线条在白底上勾画物象轮廓的画法。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 少用形容词,和修辞,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作如实的交代,重在神似!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的方法。
①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②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③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画 欣赏
《湖心亭看雪》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白描
渲染
白描手法写人
白描用于写人,只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bì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又如《背影》里父亲的体态、衣着、动作描写,特点突出,形象鲜明,而又真挚感人。
胖子;
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探、攀、缩、倾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马致远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绒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渲染的例子:(形象、具体)
白描练习
请用白描手法描写你的一位同学或者描写某种景物。
鲁迅先生曾说:“白描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总结全文
本文生动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美丽雪景,叙述了作者在湖心亭的奇遇,综合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情等多种表示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避世、清高、脱俗的情怀。
1、余挐一小舟
(撑,划 )
3、雾凇沆砀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2、上下一白。
4、长堤一痕
(全白)
(一道痕迹)
请说出下列带横线的字词的意思。
(一棵小草,这里形容船小)
5、与余舟一芥
7、焉得 更有此人
(哪能)
(还)
8、客此
6、及下船
(等到)
(客居,名作动词用)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勉强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告别。
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_____(朝代)人,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___,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余舟一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湖心亭看雪》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填空。
(5)《湖心亭看雪》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文笔精练,写景很有特色,“_______________”从声音角度写出西湖雪夜的奇静;“_________”则从色彩角度描绘了西湖夜雪的全景。作者还抓住雪光的特点,捕捉了此时湖中特有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痕”“一点”“____”“___”的景色,创造出一幅意境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上下一白
一芥
两三粒
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1】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
赏析:四季不断笙箫歌舞,有谁能想到,还有穷人见月而悲伤。作者撰写此联,明是写景,实是抒怀,全联颇有愤世之感。
【2】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睛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明】郑烨
赏析:此联把湖心亭比作泛舟湖上的扁舟,可谓佳喻巧思。“雨奇晴好”“月白风清”巧妙引用苏轼的诗句。“席开水面”“如此良夜何”富于想象,灵活清新。
【3】如月当空,偶似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
赏析:“河汉”即银河,“瞳神”即“瞳仁”“秋水”常比作清澈的眼波。“点河汉”“翦瞳仁”中“点”“翦”,颇有神采和韵味。此联比喻奇妙形象,用典自然,意境深远,清旷奇绝。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一年有四季 四季景不同
说说你熟知的写西湖景色的诗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自由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
痴行痴景痴人痴心,雅情雅趣永留心中!
结束语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请用白描手法描写你的一位
同学或者描写某种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