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要点感知 基础达标
要点1 杠杆
1. 请在图中画出F的力臂L。
要点2 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杠杆仍能平衡 B. 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C. 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D. 无法判断
3. 如图所示,一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的杠杆,杠杆上所标刻度每小格长3 cm。某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实验时,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钩码,每个重1 N,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为 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4. 如图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手闸是一个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的名称是 ,当图中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10 N时,刹车拉线受到力的大小为 N。
5. 如图所示,以中点O作为支点,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在O点右侧第8格上挂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力为0.5 N,用弹簧测力计在O点的左侧第4格上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该拉力的大小为 N。将弹簧测力计由图示位置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6.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 杠杆不一定要有支点
C. 杠杆的动力作用线不能通过支点
D. 杠杆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7. 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A. 一直是变大的 B. 一直是变小的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8. 小明在按压式订书机的N点施加压力,将订书机钉入M点下方的纸条中,能正确表示他使用该订书机时的杠杆示意图是( )
A B C D
9.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杠杆会( )
A. 左端下降 B. 右端下降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10. 用细绳系住厚度不均匀的木板的O处,木板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上表面保持水平。如图所示,两玩具车同时从O点附近分别向木板的两端匀速运动,要使木板在此过程始终保持平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两车的质量相等 B. 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
C. 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较大 D. 两车同时到达木板两端
11.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杠杆长0.2 m,在它的中点B处挂一重30 N的物体G。若在杠杆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方向应竖直 ,大小为 N。
12. 如图是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时的情景。已知地面对两个手掌的支持力为360 N,对两个脚尖的支持力为240 N,手掌到脚尖的距离为1.5 m,则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为 N,人体重心到脚尖的水平距离为 m。
13. 图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拔钉子时所用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1。
14.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侧调节。
甲 乙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处所挂钩码需向右移动 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15. 小猴和小白兔同时发现了一个实心胡萝卜,它们都想多分点。小猴提出分配方案:将胡萝卜放在三角形石块的尖端,调节胡萝卜位置,使胡萝卜静止时保持水平,然后沿支点处竖直切开,各拿一份,如图甲所示。小白兔说:“我要长的那一头!”,小猴却暗自高兴。
甲
乙
(1)从图乙可看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端重力的力臂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端重力的力臂。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出:A端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端的质量。
参 考 答 案
1. 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力臂的正确画法作图。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图中杠杆支点为O,延长拉力F的作用线,过支点O作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L。
2. C 【解析】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满足条件F1L1=F2L2,即GALA=GBLB,但LA>LB,故GA0。即GA(LA-L)>GB(LB-L),杠杆左端下沉。
3. 24 2 【解析】B点距支点O有8个小格,每小格3 cm,所以拉力的力臂为24 c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2 N。
4. 杠杆 40 【解析】由图知,自行车手闸在力的作用效果下,能够绕着铆钉转动,所以是杠杆的应用;因为F1L1=F2L2,所以拉线受到的拉力为F1===40 N。
5. 2 减小 【解析】设每一格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由题意有1 N×8L=F×4L,所以F==2 N;将测力计由图示位置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拉力对应的力臂减小。
6. C 【解析】杠杆不一定是直的,选项A错误;杠杆都要有支点,选项B错误;杠杆的动力作用线不能通过支点,否则动力臂为零,动力乘以动力臂为零,动力就没有了意义,选项C正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选项D错误。
7. C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为杠杆的重力,也不变,阻力臂变大,所以动力变大.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小。故F先变大,后变小。
8. A 【解析】据图可知,当按压订书机时,其会绕着订书机左边的固定点转动,即为支点,所按压的那一点,即动力作用点,方向向下;而装订的物体对订书机有一个向上的阻力,该点就是阻力作用点,阻力的方向是向上的,A正确。
9. A 【解析】假如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的每一小格长度为L,当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时,左边:3G×3L=9GL;右边:4G×2L=8GL。左边乘积大于右边乘积,因此左端下降。
10. C 【解析】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可知,动力与阻力之比是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反比,也就是说,当力小时,它的力臂要大,因此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要大些,才能使杠杆平衡条件成立。
11. 竖直向上 15 【解析】为使拉力最小,动力臂要最长,拉力F的方向应该垂直杠杆向上,即竖直向上,动力臂为OA最长;因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F1L1=F2L2,F1×0.2 m=30 N×0.1 m,解得F1=15 N。
12. 600 0.9 【解析】运动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1、F2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的作用,物体受力平衡,则G=F1+F2=360 N+240 N=600 N;以脚尖为支点,则支持力的力臂为L1,人体重心到脚尖水平距离为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1L1=GL2,L2===0.9 m。
13. 如图所示。
【解析】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作用点固定时,动力臂最大,所用的动力最小。只有把OA作为动力臂L1时,动力臂才最大.知道了动力臂,再过A点作OA的垂线段,作出动力F的示意图。
14. (1)右 (2)1 (3)B 【解析】(1)杠杆的右端上翘,所以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2)设一个钩码为G,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有4G×2L=2G×nL,解得n=4,故应该将B处所挂钩码向右移动4-3=1格;(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且力臂不在杠杆上,不便于测量力臂,不便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但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①③正确。
15. (1)小于 (2)大于 【解析】(1)由图可知,以O为支点,左端的重心在A处,右端的重心在B处,OAGB,根据G=mg可知,A端的质量大于B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