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文档属性

名称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8-05 10: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模块一 分子与细胞
2年级: 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2章 第3节
5学时数: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核酸分为两大类;知道核酸的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细心、严谨、协作的精神;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两类核酸的名称和简称;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学习模块2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加强直观教学,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4、设计思路:引入→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 通过实验观察,得以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获得感性认识 → 观察图解,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引入5min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美军围捕时故意改变面貌,例如留长须,但他在高科技面前没有侥幸!美国科研人员从疑似萨达姆人身上取得了口腔上皮细胞,获得DNA样本,并与原萨达姆DNA样本进行对比,证明是同一个人。 1 、DNA是什么物质呢?为什么DNA 能够提供嫌疑人的信息? 2 、你还能说出DNA 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回忆初中知识,结合其他途径,联系生活,思考、交流回答: 1 、DNA 是人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但同一个人的每个细胞中的DNA是相同的,因此,DNA 能够提供嫌疑人的信息。 2 、DNA 鉴定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如911遇难者、纹川地震遇难者的身份)。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导学,主动探究,突破难点20min 通过上面的讨论及对初中相关知识的回忆可知,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提问: 1 、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几种?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 2 、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材(1)载玻片上滴0.9% NaCl溶液(2)用消毒牙签取口腔上皮细胞烘干 烘干载玻片水解(1)在烧杯中放入8% 盐酸和烘干的载玻片 (2)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3)水浴保温5min冲洗 用蒸馏水的缓流冲洗载玻片10s染色(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水分(2)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3)吸去染色剂,盖上盖玻片观察(1)低倍镜观察(2)高倍镜观察结论:真核生物细胞的DNA主要分 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主动获得知识。 倾听、总结学生的实验结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原核细胞的DNA 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 阅读课文及“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问题。 讨论,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及方案,4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结果。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后,选派代表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主动获得结论: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补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但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思考回答: 原核细胞的DNA 位于拟核区域内。 给学生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感知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有利于突破难点。
加工、整合信息, 构建知识体系。15min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核酸也是生物大分子,那么,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 和RNA 的化学组成有何异同? 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投影“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及“DNA 和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由DNA分子中碱基数目、种类和顺序变化入手) 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列表比较的形式,说明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倾听、交流,获得对核酸结构的认识,由碱基数目、种类和顺序变化初步理解核酸的多样性。 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遗传信息就贮存在其中。(用数字变化推理所谓遗传信息的变化和内涵——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 认识到生命的各种复杂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根据这一部分的特点,课后可以试着制作DNA结构模型,回校后互作比较。说出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充分利用教材中图示和课件的直观性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知识的形成,突出重点
小结5min 小结: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有DNA 和RNA 两大类,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通过染色可以观察到DNA 和RNA 在细胞分布,我们还试图弄清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但实际上还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才可以更清晰的认识,学无止境。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完成练习。P29 拓展探究:课后利用各种途径了解DNA指纹鉴定的有关原理。 巩固强化,同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注意培养探究兴趣和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