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二节知能演练提升练习题(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二节知能演练提升练习题(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8 17:32:12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艾滋病  B.贫血  C.结核病  D.乙型肝炎
2.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  )
A.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B.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C.由病原体引起 D.由营养不良引起
3.传染源是指(  )
A.细菌、病毒、寄生虫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
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
4.非洲国家安哥拉曾暴发黄热病疫情,该病由蚊子携带的黄热病毒引起。蚊子和黄热病毒分别属于(  )
A.传染源、病原体 B.传播途径、传染源
C.病原体、传染源 D.传播途径、病原体
5.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 B.⑤②③④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③②
6.发生地震后,卫生防疫人员及时对震区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发生。这一措施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免疫力
7.(2018四川乐山中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消除病原体 D.切断传播途径
8.在流感流行期间,健康人不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  )
A.自我隔离
B.加强体育锻炼
C.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D.接种疫苗
9.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给健康人注射卡介苗,能够有效地预防此病的蔓延,这种预防措施是(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10.某地区发现一种新的疾病。开始的时候患病的人数不多,但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些患者都有直接或间接相互接触的病史。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
A.这种疾病可能是一种遗传病
B.这种疾病可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C.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D.应设法立即将患者隔离
★11.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B.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疟原虫是疟疾的传染源
D.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2.某中学学生中出现了一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将这名学生送指定医院隔离治疗;②要求学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鼻;③对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医学观察;④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进食有营养的食物,保证睡眠;⑤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清扫,定期消毒;⑥分批给学生接种相应的疫苗。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       。?
(2)在学校采取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填编号)?
探究创新
★13.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资料二 近几年,西非多国暴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1)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               。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内部的      和        组成。?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       ,结核病患者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       。?
(3)为了更好地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
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写序号)。 ?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B 2.D 3.B 4.D 5.D 6.B 7.D 8.A
9.D 10.A 11.C 
12.答案(1)病原体
(2)①③ ②⑤ ④⑥
13.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蛋白质外壳
(2)病原体 传染源
(3)①④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2.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其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结核杆菌被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的过程 (  )
A.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属于特异性免疫
C.既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又属于特异性免疫
D.既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也不属于特异性免疫
3.受伤的小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唾液中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皮肤的保护作用 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接种疫苗 ④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⑤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5.下列现象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A.花粉过敏
B.胃肠蠕动
C.扁桃体发炎
D.泪液的杀菌作用
6.下列哪种行为可能传播艾滋病?(  )
A.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卫生间
B.与艾滋病病人握手
C.患艾滋病的母亲哺乳婴儿
D.与艾滋病病人拥抱
7.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
★8.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HIV会迅速繁殖,人体免疫细胞在受到HIV攻击时也会迅速增多,并摧毁大多数HIV,但不能将其彻底消灭。HIV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免疫细胞浓度的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9.判断下列有关下图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  )(2)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  )(3)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  )(4)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10.在人类漫长的岁月里,传染病曾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在与之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对传染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有了充分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     。?
(2)人类采用接种“牛痘”的方法消灭了天花。接种到人体内的“牛痘”在免疫学上称为    (填“抗原”或“抗体”),接种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      ,从而发挥机体     免疫的作用。?
(3)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具有传染性和    性的特点。流感发生时期,老师经常用醋熏教室,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请列举一种预防流感的方法:                            。?
探究创新
★11.为了研究免疫的产生,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取6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步骤二,取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甲组不做任何处理;两周后,取活的肺炎球菌注入甲组、乙组的小白鼠体内。
步骤三,观察实验结果。甲组的小白鼠死亡,乙组的小白鼠存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   是实验组,   是对照组。?
(2)在步骤一中,6只小白鼠的健康状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3)乙组实验中小白鼠产生了抵抗肺炎球菌的能力,这种免疫属于什么类型?
(4)实验结束后,将流感病毒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会不会患病?为什么?
(5)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卡介苗,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哪一步操作?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B 2.A 3.C 4.B 5.B 6.C 7.D 8.A 
9.答案(1)√ (2)× (3)√ (4)√
10.答案(1)病原体
(2)抗原 抗体 特异性
(3)流行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接触病人的生活用品及餐具、与病人讲话时戴口罩等
11.答案(1)乙组 甲组
(2)相同,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应该相同。
(3)特异性免疫。
(4)会患病,因为特异性免疫具有专一性。
(5)相当于步骤二中的取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