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类训练十九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推断、分离与除杂(解析版)
一、【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检验
1、物质检验的原则
(1)检验方法: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
后化学方法。
(2)检验主要是找各物质的特殊现象,包括颜色、
、
和反应情况等。
2、物质的检验方法
(1)物理方法
①根据颜色:含有Cu2+的溶液显
色;含有Fe3+的溶液显
色;含有Fe2+的溶液显
色。
②根据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NH3。
③根据溶解时温度变化:NaOH溶于水
;NH4NO3溶于水
。
(2)化学方法
①利用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包括
和
)
②加入其它试剂,使其出现不同的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
③一般思路:
3、常见物质的检验
(1)、O2:检验方法:把
伸入集气瓶中;现象:木条
。
(2)、CO2: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
;现象:石灰水
。
(3)、CO:检验方法: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现象:
,烧杯内壁
。
(4)、H2:检验方法: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现象:火焰呈
,烧杯内壁上有
;
(5)CH4: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迅速倒转后倒入少量
;现象:火焰呈
,烧杯内壁上有
;石灰水
。
(6)、H2O:检验方法:通过
末;现象:硫酸铜变为
。
(7)、NH3:检验方法:放入湿润的
;现象:
。
4、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Cl-
滴加
溶液和稀HNO3
出现
沉淀
SO42-
滴加
溶液和稀HNO3
出现
沉淀
CO32-
加入
溶液,产生气体通人澄清石灰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
的气体
H+
加紫色石蕊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
。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
。
加入少量锌粒
有
产生
OH-
加紫色石蕊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
。
加入无色酚酞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
。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
。
NH4+
加入
并研磨
产生
气体
(二)、分离和提纯
1、分离和提纯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
、吸附、结晶、
和蒸馏等。
(2)化学方法:
①沉淀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
而分离出来;
②化气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
而分离出来;
③转化法:将杂质用化学试剂转化为待提纯物;
2、分离与提纯三不原则
(1)不增(不增加
)(2)不减(不减少
)(3)易分离(反应后物质的状态不同,
)
(三)、推断
1、物质的特征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
,固体是
。
(4)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
;燃烧更剧烈的是
;使火焰熄灭的是
。
(5)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的是
。
(6)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
2、物质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海水中含量最多元素是
;
(3)海水中含量最的离子是
;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
是
;
(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
(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8)最常用的溶剂是
;
3、物质颜色
沉淀颜色
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蓝色
红褐色
固体颜色
黑色
红色
蓝色
银白色
溶液颜色
蓝色
黄色
浅绿色
火焰颜色
蓝紫色
浅蓝色
蓝色
二、【典例分析】
1、【2019江苏南京】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一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一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一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一一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2、【2019江苏苏州】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面粉和米粉:碘酒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NaCl溶液和NaNO3溶液:AgNO3溶液
3、【2018江苏连云港市】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甲
X
A
O2
H2O
B
CO2
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A.A
B.B
C.C
D.D
4、【2019贵州安顺】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反应①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B物质与E物质反应过程
中,B物质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
三、【3年真题训练】
1、【2019山东临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
A.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CO(CO2):通过NaOH溶液
C.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铁粉(锌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2、【2017江苏苏州】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C.硫酸铵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D.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后测温度
3、【2019湖北鄂州】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实验方案
A
CO(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CaO(CaCO3)
在高温下煅烧
C
O2(H2O)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MnO2(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4、【2018湖北宜昌市】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
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
C.甲的物质类别只能是单质或酸
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
5、【2017江苏南京】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6、【2019山东潍坊】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u(
CuO)
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O2
点燃
C
NaCl(Na2SO4)
Ba(OH)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D
MnO2(KClO3)
水
溶解、过滤、蒸发
7、【2018年新疆】采用下列实验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白酒和矿泉水﹣﹣闻气味
B.黄铜和铜﹣﹣相互刻画
C.纯碱和小苏打﹣﹣加稀盐酸
D.硝酸铵和尿素﹣﹣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8、【2019湖北鄂州】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
9、【2019湖北咸宁】草酸亚铁晶体(FeC2O4 2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 2H2OFeO+CO↑+CO2↑+2H2O.通过如图装置验证该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其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固体无水硫酸铜变蓝,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水蒸气
B.②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C.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D.③中尾气可点燃,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10、【2018湖北武汉市】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
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
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
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
11、【2019山东临沂】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12、【2019辽宁辽阳】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13、【2018海南省】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蚕丝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
D.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铝还是铜
14、【2019.河南】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15、【2019江苏苏州】将草酸(H2C2O4),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经充分冷却后,残余气体M(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M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CO2
B.若丙中固体变黑、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CO
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
D.若加热所得混合物不经充分冷却,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
16、【2018贵州省安顺市】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原理
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
B
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
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
C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硝酸钾和氯化钠分解温度不同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17、【2019甘肃天水】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N2、CO2、H2
用燃着的木条
B
尿素、氯化铵、硝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用pH试纸
D
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18、【2018湖南邵阳】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
NaCl、NaOH、NH4NO3
三种固体
(水)
B.
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
(稀硫酸)
C.
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稀盐酸)
D.
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
(酚酞)
19、【2018湖南长沙】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铁片
D.
氢氧化钠溶液
20、【2019湖南衡阳】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21、【2018湖北咸宁】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別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休,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CO、CH4
B.CH4、CO、H2
C.CO、CH4、H2
D.CO、H2、CH4
22、【2019四川遂宁】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KNO3,CuCl2、KC1、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1)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
(2)将(1)所得溶液均分两份,向其中1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3)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据此分析:
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或
;
②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2019贵州安顺】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已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乙由B、C、D三种元素组成。请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甲物质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2)乙物质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24、【2019江苏南京】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和B物质类别相同,只有C、F、G、H、I由两种元素组成,B、C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可用作干燥剂,J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E和J分别与足量I反应的生成物相同。
图中“—”表示两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J
,B
。
(2)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2019湖北襄阳】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A、B、G、H、I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为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E所属物质类别为_____:(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3)写出H→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6、【2019甘肃天水】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常温下的A和E为红色固体,H和D为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述转化中,B和H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
27、【2019湖北随州】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
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
(2)滤渣a的成分是
;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
。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
。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得结论
观现象
加试剂
取物质
②
EQ
\o\ac(○,A)
EQ
\o\ac(○,B)
①
EQ
\o\ac(○,C)
EQ
\o\ac(○,D)
EQ
\o\ac(○,E)
eq
\x(
A
)
eq
\x(
C
)——→
eq
\x(
E
)
eq
\x(
G
)
eq
\o(——,\s\up7(①))
——
eq
\x(
B
)←———
eq
\x(
D
)
eq
\o(——→,\s\do5(②))
eq
\x(
F
)———→
eq
\x(
H
)
eq
\x(\o(\s\up6(滤渣
a),\s\do6(1.5g)))
eq
\o(——————→,\s\up8(加入足量稀盐酸),\s\do5(充分反应))
eq
\x(\o(\s\up6(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
),\s\do6(现象②产生无色气体0.44g)))
eq
\x(
滤液
)
eq
\o(——————→,\s\up8(通入适量CO2气体))
eq
\x(产生白色沉淀
b)
eq
\x(样品)
eq
\o(——————,\s\up16(加入足量的水),\s\up7(使其充分溶解),\s\do5(过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类训练十九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推断、分离与除杂(解析版)
一、【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检验
1、物质检验的原则
(1)检验方法: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
(2)检验主要是找各物质的特殊现象,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和反应情况等。
2、物质的检验方法
(1)物理方法
①根据颜色: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
②根据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NH3。
③根据溶解时温度变化: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
(2)化学方法
①利用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包括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②加入其它试剂,使其出现不同的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
③一般思路:
3、常见物质的检验
(1)、O2: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现象:木条复燃。
(2)、CO2: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3)、CO:检验方法: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现象: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
(4)、H2:检验方法: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现象: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上有水珠;
(5)CH4: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现象: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6)、H2O:检验方法: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现象:硫酸铜变为蓝色。
(7)、NH3:检验方法:放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现象:试纸变蓝。
4、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Cl-
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出现白色沉淀
SO42-
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HNO3
出现白色沉淀
CO32-
加入稀酸溶液,产生气体通人澄清石灰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H+
加紫色石蕊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小于7。
加入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
OH-
加紫色石蕊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加入无色酚酞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大于7
NH4+
加入氢氧化钙并研磨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二)、分离和提纯
1、分离和提纯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吸附、结晶、蒸发和蒸馏等。
(2)化学方法:
①沉淀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而分离出来;
②化气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而分离出来;
③转化法:将杂质用化学试剂转化为待提纯物;
2、分离与提纯三不原则
(1)不增(不增加新杂质)(2)不减(不减少主要成分)(3)易分离(反应后物质的状态不同,易分离)
(三)、推断
1、物质的特征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2。
(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4)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剧烈的是O2;使火焰熄灭的是N2和CO2。
(5)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的是水蒸气。
(6)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Fe。
2、物质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海水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
(3)海水中含量最的离子是Cl-;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
是H2;
(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8)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3、物质颜色
沉淀颜色
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AgCl和BaSO4
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Mg(OH)2、CaCO3、BaCO3
蓝色
Cu(OH)2
红褐色
Fe(OH)3
固体颜色
黑色
铁粉、木炭、CuO、MnO2、Fe3O4
红色
Cu和Fe2O3
蓝色
硫酸铜晶体
银白色
除铜和金之外的金属。
溶液颜色
蓝色
含有Cu2+的溶液
黄色
含有Fe3+的溶液
浅绿色
含有Fe2+的溶液
火焰颜色
蓝紫色
S在O2中燃烧
浅蓝色
S和H2在空气中燃烧
蓝色
CO和CH4在空气中燃烧
二、【典例分析】
1、【2019江苏南京】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一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一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一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一一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答案】B
【解答】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方法技巧】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019江苏苏州】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面粉和米粉:碘酒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NaCl溶液和NaNO3溶液:AgNO3溶液
【答案】A
【解答】A、面粉和米粉中均富含淀粉,均能使碘酒变蓝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Cl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3、【2018江苏连云港市】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甲
X
A
O2
H2O
B
CO2
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A、若甲是氧气,则乙可以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X是水,则Y是氢氧化钙,Z是碳酸钙,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B、若甲是二氧化碳,则乙可以是氧气,丙是一氧化碳,X是碳酸钙,Y是氧化钙,Z是氢氧化钙,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C、若甲是铁,则乙可以是硫酸亚铁,丙可以是氯化亚铁,X是四氧化三铁,Y可以是水,Z是氧气,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D、若甲是氢氧化钠,X是硝酸钠,硝酸钠不能转化生成氢氧化钠,错误;
故选:D。
【方法技巧】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4、【2019贵州安顺】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反应①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B物质与E物质反应过程
中,B物质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
【答案】(1)Na2CO3,CO;
(2)复分解,还原性;
(3)
【解答】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C是二氧化碳,E会转化成C,所以E是氧化铁,B会与氧化铁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一氧化碳会碳,A、D都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钠,D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Na2CO3,B是CO;
(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B物质与E物质反应过程中,B物质具有还原性;
(3)反应②是一氧化碳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方法技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3年真题训练】
1、【2019山东临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
A.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CO(CO2):通过NaOH溶液
C.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铁粉(锌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答案】A
【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锌粉和铁粉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2、【2017江苏苏州】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C.硫酸铵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D.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后测温度
【答案】C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硬度可以采用互相刻划的方法,故方法正确;
B、取样品,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没有此气味的是棉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C、硫酸铵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都能产生刺激性的气味,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方法错误;
D、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故选项为C。
3、【2019湖北鄂州】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实验方案
A
CO(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CaO(CaCO3)
在高温下煅烧
C
O2(H2O)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MnO2(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A
【解析】CO+CuO高温CO2+Cu,不符合除杂原则;CaCO3高温CO2↑+
CaO,符合除杂原则;浓硫酸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汽,符合除杂原则;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MnO2中KCl,符合除杂原则。故选A。
4、【2018湖北宜昌市】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
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
C.甲的物质类别只能是单质或酸
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
【答案】C
【解答】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比如甲是硫酸,乙和丙分别是铁和锌,丁是硫酸铜,能实现该转化,正确;
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比如乙是氧化铜,丙是氧化铁,丁是一氧化碳,可以实现转化,正确;
C、甲可以是盐,乙和丙可以是金属,比如甲是硝酸银,乙和丙是铁和锌,丁是硝酸铜,能实现转化,错误;
D、甲是盐酸,乙是碳酸钠,丙是氢氧化钙,丁是二氧化碳,能实现转化,故甲乙丙丁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正确;
故选:C。
5、【2017江苏南京】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A
【解析】A、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B、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C、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2019山东潍坊】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u(
CuO)
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O2
点燃
C
NaCl(Na2SO4)
Ba(OH)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D
MnO2(KClO3)
水
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A
【解答】A、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SO4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O3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7、【2018年新疆】采用下列实验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白酒和矿泉水﹣﹣闻气味
B.黄铜和铜﹣﹣相互刻画
C.纯碱和小苏打﹣﹣加稀盐酸
D.硝酸铵和尿素﹣﹣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C
【解答】A、白酒具有酒的芳香气味,矿泉水没有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相互刻画,硬度较大的是黄铜,较小的是铜,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纯碱和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2019湖北鄂州】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
【答案】B
【解析】甲与丙反应:C+
CO2高温2CO,乙与氧气反应:2CO
+
O2点燃2CO2,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H2CO3
△CO2↑+H2O,可以判断甲为C,乙为CO,丙为CO2,丁为H2CO3。故选B。
9、【2019湖北咸宁】草酸亚铁晶体(FeC2O4 2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 2H2OFeO+CO↑+CO2↑+2H2O.通过如图装置验证该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其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固体无水硫酸铜变蓝,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水蒸气
B.②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C.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D.③中尾气可点燃,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答案】C
【解答】解:A.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故A正确;
B.②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即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故B正确;
C.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引起的还是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引起的,故C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③中尾气可点燃,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C。
10、【2018湖北武汉市】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
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
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
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
【答案】D
【解析】A、若甲是碳酸钙,丁能与甲、乙、丙都反应,则丁应为酸(如盐酸),乙、丙应为氧化物和碱,又乙能转化为丙,因此乙为氧化物(氧化钙),丙为碱(氢氧化钙)。甲、乙、丙都能转化为M,且M与甲类别相同,则M为钙盐(氯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用水鉴别乙、丙,正确;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乙是氢氧化钙;丁能与甲、乙、丙都反应,且乙能转化为丙,则丙应为盐(碳酸钙),丁为酸,甲与M都是氧化物;甲、乙、丙都能转化为M,且M与甲类别相同,则M为水,甲可以是氧化铜,正确;
C、若丙是碳酸钠,丁能与甲、乙、丙都反应,则丁应为酸(如盐酸),且乙能转化为丙,则乙是碱(氢氧化钠),甲与M都是氧化物;甲可以是氧化铁,M可以是水。故甲(氧化铁)与丁(盐酸)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氯化铁),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甲为酸(因为乙为氢氧化钠,属于碱),M必须为盐或水,而题中要求甲与M类别相同,错误。故选D。
11、【2019山东临沂】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答案】B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不宜用钢刷、沙等等来擦洗铝制炊具,用钢刷、沙等擦洗,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2019辽宁辽阳】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答案】B
【解答】解:A、加入硝酸银溶液时,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粉,不产生气泡,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反应,因此滤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同时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在重庆碳酸钠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3、【2018海南省】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蚕丝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
D.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铝还是铜
【答案】B
【解析】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软水泡沫多;羊毛和蚕丝燃烧羊毛有焦臭的羽毛味,无法区别;白酒有特殊的香味,白开水无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铝是银白色,铜是红色,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区分。故选B。
14、【2019.河南】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答案】C
【解答】解: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腈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铵、硫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2019江苏苏州】将草酸(H2C2O4),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经充分冷却后,残余气体M(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M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CO2
B.若丙中固体变黑、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CO
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
D.若加热所得混合物不经充分冷却,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
【答案】C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CO2,故A正确;
B.丙中固体变黑是因为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
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甲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2,故C错误;
D.因为草酸(H2C2O4),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如果温度没有冷却到150℃以下,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故D正确。
故选:C。
16、【2018贵州省安顺市】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原理
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
B
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
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
C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硝酸钾和氯化钠分解温度不同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故选项错误。
B、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故选项错误。
C、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利用的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差异,故选项错误。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利用的是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2019甘肃天水】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N2、CO2、H2
用燃着的木条
B
尿素、氯化铵、硝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用pH试纸
D
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答案】C
【解析】N2、CO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方法不能鉴别H2
N2、CO2、H2,A项错误;氯化铵、硝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都有刺激性气体氨气生成,该方法不能鉴别尿素、氯化铵、硝酸铵,B项错误;稀盐酸显酸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该方法可以鉴别,C项正确;Fe2(SO4)3溶液显黄色,与NaOH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可鉴别Fe2(SO4)3和NaOH,无法
NaNO3和KCl,该方法不能鉴别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D项错误。故选C。
18、【2018湖南邵阳】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
NaCl、NaOH、NH4NO3
三种固体
(水)
B.
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
(稀硫酸)
C.
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稀盐酸)
D.
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
(酚酞)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Na2SO4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鉴别,符合题意;故选D。
19、【2018湖南长沙】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铁片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混合后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产生气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能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铁片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铁片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019湖南衡阳】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A
【解答】解:A、水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点燃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1、【2018湖北咸宁】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別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休,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CO、CH4
B.CH4、CO、H2
C.CO、CH4、H2
D.CO、H2、CH4
【答案】A
【解答】分别点燃三种气休,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燃烧后没有水生成,则Y是一氧化碳;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X燃烧后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则X是氢气;则Z是甲烷。
故X、Y、Z分别是H2、CO、CH4。
故选:A。
22、【2019四川遂宁】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KNO3,CuCl2、KC1、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1)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
(2)将(1)所得溶液均分两份,向其中1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3)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据此分析:
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或
;
②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①KNO3、KC1或
KC1;②KCl+AgNO3=AgCl↓+KNO3。
【解答】解: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
将(1)所得溶液均分两份,向其中1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钡,
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钾,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钾,所以
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KNO3、KC1或
KC1;
②产生沉淀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
23、【2019贵州安顺】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已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乙由B、C、D三种元素组成。请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甲物质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2)乙物质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答案】(1)Ca(OH)2;74;(2)CaCO3;100。
【解答】解: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已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所以A是氢元素,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所以B是碳元素,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C是氧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以D是钙元素,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乙由B、C、D三种元素组成,所以甲是氢氧化钙,乙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1)甲物质化学式Ca(OH)2;相对分子质量40+(1+16)×2=74;
(2)乙物质化学式CaCO3;相对分子质量40+12+16×3=100。
24、【2019江苏南京】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和B物质类别相同,只有C、F、G、H、I由两种元素组成,B、C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可用作干燥剂,J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E和J分别与足量I反应的生成物相同。
图中“—”表示两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J
,B
。
(2)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NaHCO3,Ca(OH)2;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2AgNO3+CaCl2=2AgCl↓+Ca(NO3)2
【解答】解:(1)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和B物质类别相同,只有C、F、G、H、I由两种元素组成,B、C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可用作干燥剂,所以C是氧化钙或氯化钙,J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J是碳酸氢钠,E和J分别与足量I反应的生成物相同,所以E是碳酸钠,I是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会与碳酸钠反应,A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B是氢氧化钙,A是氢氧化钠,碳酸钠会转化成G、H,G也会转化成H,所以G是二氧化碳,H是水,D会与C、F反应,所以D是硝酸银,C是氯化钙,F是氯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J是NaHCO3,B是Ca(OH)2;
(2)E→F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C与D的反应是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aCl2=2AgCl↓+Ca(NO3)2。。
25、【2019湖北襄阳】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A、B、G、H、I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为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E所属物质类别为_____:(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3)写出H→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1)CO2;(2)氧化物;(3)CuSO4+BaCl2=BaSO4↓+CuCl2;
【解答】解:(1)A、B、G、H、I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为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D是碳酸钙;G的水溶液呈蓝色,因此G是氯化铜;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因此B是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因为C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F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E是水,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氧化物;
(3)H是硫酸铜,G是氯化铜,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铜,故答案为:CuSO4+BaCl2=BaSO4↓+CuCl2;
26、【2019甘肃天水】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常温下的A和E为红色固体,H和D为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述转化中,B和H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
【答案】(1)CuO
(2)3CO+Fe2O32Fe+3CO2
(3)CO2+Ca(OH)2===CaCO3↓+H2O(或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4)还原性
【解析】根据常温下的A和E为红色固体,H和D为气体和转化关系图判断A
为Fe2O3,E为Cu,B为CO,C为Fe,D为CO2,F为H2O,H为H2,G为CuO。(1)G的化学式为CuO;(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或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4)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
27、【2019湖北随州】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
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
(2)滤渣a的成分是
;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
。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
。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答案】(1)玻璃棒
(2)CaCO3、Mg(OH)2(填名称也可)
BaCO3(填名称也可)(3)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
(4)CaCO3、BaCl2、Na2SO4、NaOH(填名称也可)
【解析】(1)过滤操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滤渣中含有原混合物中的CaCO3和反应生成的Mg(OH)2、BaCO3;(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4)“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CaCO3、BaCl2、Na2SO4、NaOH。
取物质
加试剂
观现象
得结论
②
EQ
\o\ac(○,A)
EQ
\o\ac(○,B)
①
EQ
\o\ac(○,C)
EQ
\o\ac(○,D)
EQ
\o\ac(○,E)
eq
\x(
A
)
eq
\x(
C
)——→
eq
\x(
E
)
eq
\x(
G
)
eq
\o(——,\s\up7(①))
——
eq
\x(
B
)←———
eq
\x(
D
)
eq
\o(——→,\s\do5(②))
eq
\x(
F
)———→
eq
\x(
H
)
eq
\x(\o(\s\up6(滤渣
a),\s\do6(1.5g)))
eq
\o(——————→,\s\up8(加入足量稀盐酸),\s\do5(充分反应))
eq
\x(\o(\s\up6(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
),\s\do6(现象②产生无色气体0.44g)))
eq
\x(
滤液
)
eq
\o(——————→,\s\up8(通入适量CO2气体))
eq
\x(产生白色沉淀
b)
eq
\x(样品)
eq
\o(——————,\s\up16(加入足量的水),\s\up7(使其充分溶解),\s\do5(过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