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 12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诗人和书法家。 代表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1.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
等词语。2.朗读课文,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
论述的表达方法。3.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9月5日他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简介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并结合上下文
理解词语意思。
2.本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有什
么不同? 彻 迁 泰 迫 标 牺 炊 彻底迁移泰山压迫批评目标牺牲炊事员 批 葬 送葬
固有:
泰山:
鸿毛: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寄托:
哀思:
追悼:本来有的。固:本来。山名,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精简人员,缩小机构。本文指全国各地。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悲哀思念的感情。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理解词语的含义本文的文体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所学文章的文体有所不同,是议论文。
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
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也不排斥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楚不繁杂。演讲和演讲词一、要有针对性。要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
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
二、要有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
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词需要阐
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三、要有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听众听的,因此
语言要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演讲者能够结合现
实,与听众作情感上的交流,以情动人,无论议
论、说明还是记叙,在字里行间应该倾注作者的
真情实感。演讲词的特点 服务: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
工作。
“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本文以中心来命题。 课文题目“为人民服务”中的“服务”应如何理解?本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思考讨论:
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围绕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听众:根据地的军民。 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个自然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第1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2自然段:写“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为人民利益而
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第3自然段:写“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
益而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4自然段:讲“我们”要搞好团结,不怕困难,不怕
牺牲,努力奋斗。
第5自然段:再次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语言上与其他文章有什么区别?1.逻辑严密。
2.用事实进行论证,具有说服力。 当时,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致词,一口气演讲了40多分钟。后来新华社发表时,这篇追悼词他改了又改,改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篇500多字的追悼词。这是一篇逻辑严密的议论文,下节课我们学习议论文的文章结构。第二课时1.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以及复杂句子间的关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革命人生观,
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讲话,那么文中有哪些语句是提到张思德的呢?画出相关的句子。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
有什么关系?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 、这次追悼的人物。三句。并列关系。学海导航(第1自然段)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从第1自然段中画出句子:张思德是谁?读第1然段:我们这个队伍是怎样的一个队伍?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 “完全”,就是百分,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学海导航(第2自然段)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的死毫无意义。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从第二自然段划出句子: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读第二自然段: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有的人于:固:本来、原本比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生活中,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学海导航(第3自然段)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因为……所以(因果)
如果……就(假设)
只要……就(条件)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一段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学海导航(第4自然段)学海导航(第5自然段)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 不管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张思德同志就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所以我们现在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这要成为一个制度。
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给张思德同志开追悼会,是寄托我们的哀思,并且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
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那几方面的内容?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生死观;
为人民
服务 提出观点——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死的意义——为人民不怕牺牲
面对批评——为人民不怕批评
面对困难——为人民搞好团结具体论证
得出结论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句古老的话,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综观历史,了解现实,举出两三个当代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实例。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焦裕禄烈士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联系课文,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