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 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寒 食
——韩翃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寒 食 节 的 来 历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片,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韩翃
(生卒年不祥),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出名。
代表作品: 《寒食》 侯 王侯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
寒食:
御柳:指春天的京都长安城。 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皇城里的柳树。 诗意: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
传蜡烛:
五侯: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指宫中传赐新火。 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诗意: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诗人描写了寒食节长安城内早晚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千景万象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两种景象呢?在诗句中找答案。鹅绒数点,
似雪帘栊,
朦胧轻落玉楼。新年鸟声千声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寒食节人们外出游玩,长安城内一定热闹非凡,作者没有将视线停留在人们身上,他的视线停留在了景色绮丽的皇宫 上。 柳树因为纤柔飘逸,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写柳的诗句特别多,你能想到哪些? (御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再读古诗第二课时迢迢牵牛星
1.正确认读课文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技巧四个方面鉴赏古诗,理解诗歌主题。
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及其蕴含的真情。 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是其中的第十首。 《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和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形式上都属于比较成熟的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叙事抒情结合,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背景简介 民间传云,织女为天帝孙女,王母娘娘外孙女,于织纴之暇,常与诸仙女于银河澡浴。牛郎则下方一贫苦孤儿,常受兄嫂虐待,分与一老牛,令其自立门户。其时天地相去未远,银河与凡间相连。牛郎遵老牛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为牛郎妻。经数年,产儿女各一,男耕女织,生活幸福。牛郎织女传说 不料天帝查明此事,震怒非常,立遣天神往逮织女。王母娘娘虑天神疏虞亦偕同去。织女被捕上天,牛郎不得上,与儿女仰天号哭。时老牛垂死,嘱牛郎于其死后剖皮衣之,便可登天。牛郎如其言,果偕儿女上天。差已追及织女,王母娘娘忽拔头上金簪,凭空划之,顿成波涛滚滚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无由得渡,只有悲泣。后终感动天帝,许其一年一度于七月七日鹊桥相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章 泣涕成章 泣 盈 脉 盈盈脉脉 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二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读法“23”、“221”、“212”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擢发难数 过蒙拔擢 擢素手提拔伸出擢拔下泣涕涟涟感恩涕零涕泗横流 泪水涕泣零如雨涕重点词语 杼(zhù): 纾(shū):章黑质而白章终日不成章下笔成章杼、纾花纹花纹文章、作品自出机杼毁家纾难品一品首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人想象:织女与牛郎隔着银河怅望。 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视点:站在地上,仰望天空 “迢迢”、“皎皎”既是写牵牛星,又是写河汉女。互文 互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
作用:简省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用字准确,一字千金
答:不能。
一是避免了文章的重复;
二是此句承上启下,转入下文对织女的描述,由物转人 可不可以将“河汉女”换成“织女星”,为什么?三至六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札札地正在织布。(动作描写) 一整天不见她织成一匹布,却见她愁容满面,泪落如雨。诗人想象:
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和思念牛郎的情态。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银河清清浅浅,两岸间相距又该有多远呢?清清的一水相隔,却只能含情相望,不能互诉衷肠。 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一水相隔七至十句咫尺天涯 (1)古今异义
终日不成章(古义:花纹,这里指整幅的布帛。今义:歌曲诗文的段落。)
泣涕零如雨(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相去复几许(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意思 )
(2)词类活用
脉脉不得语(名词用作动词,“说话”的意思)
泣涕零如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的意思)叠音词的运用对诗歌表达的影响(找出叠音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是写素手之细,
“札札”是写机杼之声,
“盈盈”是写银河之水,
“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
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 2.内容上,更好地突出对象的特点。效果: 1.在音韵上,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牛郎织女》,现在常用来比喻夫妻分离。 这首词取材于我国古代的什么神话传说?现在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呢?第三课时十五夜望月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1. 通过充分诵读诗歌,找出韵脚,划分诗歌节奏。?
2.通过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中的意境之美。?
3.掌握借景抒情的手法,体会诗人望月怀远,由己及人的怀人思绪。 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20岁左右与张籍一同从师求学魏州,开始创作乐府。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这首《十五夜望月》是其代表作。知人知诗 鸦 栖息乌鸦 栖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庭中,庭院中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歇,休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清冷的露珠打湿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天的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思绪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发挥想象将诗歌的内容制成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