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健康第二节 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一、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1、什么是抗生素?2、抗生素的诞生及发展史一九二八年,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任职时,无意中在一个被污染的培养皿中发现,原本打算培养的葡萄球菌,它的生长现象竟被一种青绿色的霉菌(青霉菌,学名:Penicillium notatum)所抑制,因此弗莱明推测,青霉菌的分泌物应该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效。由于这种抑菌物质是青霉菌的分泌物,因此弗莱明将其命名为青霉素(Penicillin),并于一九二九年,将其观察到的现象首度发表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但当时并没人理会这个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由于当时弗莱明并无法将青霉素纯化出来,因此他只能以含有微量青霉素的粗培养液进行实验,虽然这些粗培养液能够有效杀死试管中的细菌,但当喂食给被细菌感染的兔子或老鼠时,却发现无抑菌的能力。这样的实验结果,使得弗莱明认为青霉素在动物体内无法继续维持其杀菌的效力,因此在发表几篇论文后,就终止了这个研究,使得抗生素的发展停顿了将近十年之久。 抗生素的诞生及发展史一九四○年,弗洛理与钱恩首度从青霉菌的粗培养液中纯化出青霉素,并用「老鼠保护试验法」进行动物实验。首先,他们将致死剂量的细菌注入八只老鼠的体内,其中四只再追加那些初步纯化出来的青霉素,结果发现只有那些注射过青霉素的老鼠存活下来。一九四一年,青霉素首度进行人体试验,并证实它能有效治疗经由细菌感染的症状。同年,弗洛理到美国商谈青霉素的量产方法,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催生,因此在一九四三年,青霉素得以顺利量产与应用。 抗生素的诞生及发展史1945年,弗莱明、弗洛理与钱恩三人,更因发现、纯化与量产青霉素而获颁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抗生素的诞生及发展史1944年,瓦克斯曼(Selman Abraham Waksman, 1888-1973)在灰色链霉菌中发现链霉素(streptomycin),由于链霉素是当时第一个能够有效治疗肺结核的药物,瓦克斯曼因而获颁一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他的成功,再一次引起全世界科学家对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生素的研究热潮。 抗生素的诞生及发展史人们找到6000多种抗生素
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大约200种
全世界每年抗生素产量超过1.0X108kg
产值约100亿美元抗生素的诞生及发展史3、抗生素的分类二、细菌的抗药性耐药性: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
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某些细菌因基因突 变而获得对抗抗生素的能力
课本76页,青霉素的实例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参考:课本P77图3-7”青霉素的杀菌作用瓶颈效应细
菌
抗
药
性
的
产
生瓶颈效应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自然条件下抗药性基因频率低的原因: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的原因:细菌的抗药性的特点抗药性是细菌原本就具有的一种特性1952年Lederberg设计了影印培养,方法:
1,接种: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大量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后细菌在培养基上均匀的长出菌苔层,
2影印:然后用灭菌的丝绒复盖在一块与平皿同样大小的木块上轻轻影印,使细菌菌落全部转移到丝绒面上。
3另取含有链霉素的琼脂培养平板,将丝绒面再印在其上,从而获得与原始平板完全相同的复制平板。将此平板培养,耐药的菌落出现后,通过比较,
4经过数次重复后,则可获得一株完全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高度耐链毒素的突变株,表现为原始平板上全部菌落与含链霉素平板上的菌落吻合。
5试验证明细菌耐药突变不是由抗菌药物诱导师产生,而在未接触抗菌药物前已产生耐药突变。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菌群失调:滥用抗生素
过敏反应: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
毒副作用:对肝、肾及其它器官损害
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如恶心和呕吐
毒性反应如肝、肾及其它器官损害
后遗反应如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
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
二重感染(病菌抗药性产生)***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三不原则”不自行购买
不主动要求
不随便停药2.有人说:‘生病时常用抗生素,喝点只含少量抗生素的牛奶又有什么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因为长期饮用”有抗奶“,会使正常人被动接受、积累抗生素,造成人体生理紊乱,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当患病后再用抗生素治疗时,效果就会下降,而医生往往不易查明治疗无效的原因,导致延误病情,耽误治疗;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医生会加大抗生素使用量或使用更高效的抗生素,结果反而更糟。此外,有些先天对抗生素过敏的人长期喝”有抗奶”之后,会造成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中除了有抗生素残留外,还可能带有病菌、毒菌及异常细胞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3.如何才能防止”有抗奶“流入市场?建立相关法规,加强牛奶的检测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