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XX乡镇承诺书范例3篇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为主题,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通过在各类党员中开展争做敬业先锋、和谐先锋、兴业先锋、诚信先锋、服务先锋、奉献先锋等措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现公开承诺如下:
1、规划落实新的工业用地发展空间。6月底前上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9月份前根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情况开展西方洋区块前期工作,年底前开展新区块的宣传发动,城建规划调整。
2、汽车用品工业功能区二期入园企业开工。6月份前大力汽车用品厂开工,9月份前青松工艺厂、卫丰公司开工,年底前隋塔、健华公司开工。
3、加快汽车用品市场项目的洽谈进度。6月底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公司登记、贷款、修改规划、宣传发动等。9月份前完成征地、报批,12月份开展招标工作。
4、大力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进一步做好中心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工作,6月份前完成调研,9月份前完成总体规划修编,12月份前报批通过。
5、继续推进农房改造工作。10月份完成苍溪、严畈、
下周、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能识记明朝建立的主要史实(时间、人物、都城);
2.阅读教材,能归纳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3.阅读教材和教师指导,能简述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
4.结合史料和小组讨论,能简述明朝加强皇权的利与弊。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应天(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由中央任命,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地方:取消行省,设三司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地方
地方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丞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中央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中央:废丞相,权归六部
中央
丞相制度的发展史
秦汉时期
丞相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宋 朝
宰相 副宰相
元 朝
中书省
明 朝
废丞相制度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_____
3、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
电影《锦衣卫》海报
设厂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特点: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
科举制的发展史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甲:我严格按着《四书集注》上的观点来答题。
假如甲乙是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的考生。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乙:我要别出心裁,创新观点。
答案:甲很可能高中状元;
乙要是写得过分,有可能锒铛入狱。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
甘薯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玉米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课堂小结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皇权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