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综合检测卷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综合检测卷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8 23: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游戏和艺术的异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儿童游戏时常怕旁人看见,所以躲在成人的背后。他们只图自己高兴,并没有意思要拿游戏来博得同情和赞赏。尽兴极欢,便已达到游戏的目的,不必有美丑的分别。儿童在游戏时,愈没有人看见,精神愈专注,幻想愈浓密,兴致也愈畅快淋漓。他抓住一个玩具,可以单独一个人接连玩上几个钟头之久,不觉困倦。他没有把我和物分清楚,自己高兴时以为旁人和鸟兽草木器皿等也都和自己一样高兴,所以没有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旁人以求同情的意思。儿童自然也有时欢喜成群做戏,但是每个人仍只顾到自己。他既然可以和猫狗玩,和玩具玩,自然也就可以和同年的小伴侣玩,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些小伴侣是旁观者或是同戏的伙伴,他把他们也不过当作玩具一样,借以实现自己的幻想罢了。他扮店主,他弟弟扮主顾时,他弟弟就只是主顾而不复是他弟弟,如果他弟弟不在时,他也可以拿傀儡做主顾。他玩得高兴时,他的伴侣头撞痛了在号啕大哭,他却若无其事地仍然继续玩他的。从此可知游戏的动机中很少有社会的成分。年龄渐长,游戏中或许逐渐杂入社会的成分,但是那就不是纯粹的为游戏而游戏了。
游戏不必有欣赏者,艺术的创造就不能不先有欣赏。游戏只是表现意象,艺术则除“表现”之外还要“传达”。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一定要使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也能感到这种情趣,心里才得安顿,所以他才把它表现出来,传达给旁人。传达欲是同情心的表现。人是社会的动物,到能看出自我和社会的分别和关联时,总想把自我的活动扩张为社会的活动。同情心是为群的也是为我的。它是为群的,因为它要分享旁人的苦乐;它也是为我的,因为它要把自我伸张到社会一样大。
因为游戏缺乏社会性,而艺术冲动的要素却恰在社会性,所以游戏不必有作品,而艺术则必有作品。作品的目的就在把所表现的意象和情趣留传给旁人看。罕恩在《艺术的起源》里说:“游戏和艺术造成另一个世界。游戏只要过剩精力已发泄,或是本能已得到暂时的练习,便算是达到目的。艺术的作用却不仅在造作的活动,凡是真正艺术的表现都必有一件东西做了出来,可以流传下去。”儿童在沙滩上堆砂为屋,随堆起,随推倒,既已即兴,便无留恋:艺术家对于得意的作品,往往用慈母保护婴儿的热爱去珍护它。这个分别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和游戏都要在实际生活的紧迫中发生自由活动,都是为着享受幻想世界的情趣和创造幻想世界的快慰。于是把意象加以客观化,成为具体的情境。这就是所谓“表现”,不过纯粹的游戏缺乏社会性,而艺术则有社会性,它的要务不仅在“表现”,而尤在“传达”。艺术冲动是由游戏冲动发展出来的,不过艺术的活动却在游戏的活动之上下过进一步的功夫。游戏杂用金砾,无所取择,艺术则要从砂中炼出纯金来。
(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文艺心理学》,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戏中儿童假扮店主,如果假扮主顾的弟弟不在后,他也会若无其事地继续玩他的。
B.儿童游戏有独自性,抓住一个玩具,一个人通常玩上很久,不觉得困倦。
C.罕恩告诉人们,游戏和艺术所不同的是游戏只是消遣,而艺术则要有东西流传。
D.传达欲是同情心的一种表现,同情心既是为群的也是为我的,因为同情心要分享。
【答案】C(A.任意嫁接错误,原文中说“如果他弟弟不在时,他也可以拿傀儡做主顾”;“他也会若无其事地继续玩他的”,前提是“他玩得高兴时,他的伴侣头撞痛了在号啕大哭”。B.“一个人通常玩上很久”有误,原文中表述为“可以单独一个人接连玩上几个钟头之久”。D.同情心是为我的,是因为它要把自我伸张到社会一样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先从儿童游戏的目的、方式出发,得出儿童游戏动机少有社会成分的结论。
B.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
C.文章分析了艺术和游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艺术比游戏更高级的观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游戏和艺术的区别点在于社会性。
【答案】D(文章不是总分总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儿童游戏只图自己高兴,就算达到目的,也没有要拿游戏来让旁人欣赏的想法。
B.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游戏中会逐渐杂入一些社会的成分,不过这已经不是游戏了。
C.作者认为:游戏只是表现意象,艺术还要“传达”;游戏不必有作品,艺术必须有作品。
D.艺术家非要把意境或情趣传达给旁人,是因为他一定要分享,心里才踏实。
【答案】B(原文是“那就不是纯粹的为游戏而游戏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材料一:“斜杠青年”是指不满足单一职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他们通常会用“/”来介绍自己的身份,如:作家/插画师/摄影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多重职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8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56.7%的受访青年认为“斜杠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
其实,想想那些名人大家,只懂得一招的人并不多,许多人都是多才多艺的。比如,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马克思一生酷爱数学,歌德写《颜色论》,孔子更是多才多艺,冯骥才从篮球到写作到绘画到风俗文化研究等等,他们都是“斜杠青年”。
(摘编自《法制晚报》)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多重职业。斜杠后面连接的不仅仅是年轻人的多重身份,也凸显时代的宽容与进步。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社会呈现出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重大特征,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一部分充满活力朝气,敢于挑战的青年主动淬炼自己,掌握多项技能,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而现代人的就业观、择业观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社会对于这种多元职业选择秉持一种开放、认可的态度,使得“斜杠青年”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斜杠青年”背后是科技进步、思想开放的强大背景。
(摘编自“南通网”)
材料三:调查显示对于“斜杠青年”的优势,56.7%的受访青年认为是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52.0%的受访青年觉得可以接触不同人群,拓展人际关系圈;46.3%的受访青年认为职业体验更丰富,选择更多样。其他的优势还有: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45.5%);兴趣专业化,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能力(33.7%)以及减少单一职业的枯燥,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24.8%)等。
与此同时,45.5%的受访青年指出“斜杠青年”往往每份工作都是“半吊子”,没有一项突出的技能,40.1%的受访青年认为“斜杠青年”会增加职业规划的迷茫感;40.0%的受访青年觉得“斜杠青年”的工作缺乏保障。此外还有:要平衡各职业间的关系,浪费时间和精力(39.8%);收入不稳定(27.9%)以及投入到每项工作的时间少,影响工作质量(27.5%)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就营造适合斜杠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而言,目前也还有一些观念和制度上的阻力需要突破。一方面,一些社会职业偏见仍未完全消除,比如不乏有人将斜杠青年视为“一心多用”甚至是“不务正业”的代表;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多数企业和公司对兼职依然有着明确的“禁令”,或是兼职模式所对应的劳动关系和法律,仍不成熟。这无形中抬高了做斜杠青年的成本。
社会的多元化,经济组织方式的变革,必然催生越来越多元化的人和生活方式,斜杠青年群体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体现。但在实际当中,斜杠青年群体仍需要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这是在乐见斜杠青年群体壮大的同时,必须正视的现实。
(摘编自《华西都市报》)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斜杠青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斜杠青年”具有多种职业、多重身份,他们许多人都是多才多艺的,充满活力与朝气,勇于挑战,同时掌握着多项技能。
B.“斜杠青年”的出现与民众就业观、择业观的变化以及社会对多重职业选择的态度不无关系。
C.“斜杠青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高效地利用时间,充实生活,可以接触不同人群,拓展人际关系圈。
D.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多才多艺的“斜杠青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答案】D(“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不恰当。材料四中说“有人将斜杠青年视为‘一心多用’甚至是‘不务正业’的代表。”这就表明多才多艺的“斜杠青年”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故选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阐释“斜杠青年”,并以一些著名人物为例加以具体解释,使读者对这一概念能有一定的了解。
B.根据材料二可知,“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宽容与进步,是“斜杠青年”出现的强大背景,其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
C.目前,“斜杠青年”还面临一定的观念和制度上的阻力,但只要他们能克服自我认知的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就能持续壮大。
D.四则材料都提及了“斜杠青年”出现的原因,其中包括“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多元化、经济组织方式的变革等。
【答案】A(B.选项于文无据,“其出现有一定必然性“错误,材料二中没有相应的体现。C.选项无中生有,“只要他们能克服自我认知的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就能持续壮大”错误,材料四只是说“在实际当中,斜杠青年群体仍需要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这是在乐见斜杠青年群体壮大的同时,必须正视的现实”,材料四中并没有说明只要克服了问题就能持续壮大。D.曲解文意,“四则材料都提及了‘斜杠青年’出现的原因”错误,材料三只是说明了“斜杠青年”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并没有提及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故选A)
6.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斜杠青年”?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掌握多项技能。②勇敢接受挑战,发挥自己的才能。③能够有突出的技能,做好所承担的工作。④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平衡各职业间的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钥 匙
杨晓敏
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
西藏部队驻锦城办事处新盖成四幢军职干部楼。未竣工时,便有人来指指戳戳,似乎早就内定了分配方案。老将军们戎马边关几十年,自然个个劳苦功高。退休了,待遇能低吗?
房子刚装修完毕,问题便接踵而至。原因是,四幢小楼,阳八套,阴八套。
老司令的小儿子骑辆摩托车,“忽突”一声停在张主任门前,说:“张叔,下个月请您吃喜糖,爸同意我们在新楼上举行婚礼。不过亚萍她想住一套阳面的,您看……”
老参谋长的续老伴倒是直截了当:“张主任哪,老头子的关节炎一直犯病,这锦城的鬼天气总是雾气沉沉的,可比不上拉萨的太阳暖人哟,你多关照吧。”
老政委竟亲自登门:“小张呀,我这次是被人逼上梁山哩,可我开不了那个口,一句话,你秉公办理就好。”
其他分房户不甘落后,捎话的,递条子的,都据理力争。
新房钥匙分配不下去了。有先从岗位上退休的,有军功多的,有身体不好的,还有主动让贤的,等等,即使任何一种方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张主任能不挠头吗?老伴劝他:“你不会到医院装病!”其实,这不是躲得了的事。他知道,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他倒不是怕给小鞋穿什么的,他是怕闹腾开来,坏了老首长们的一世英名!
后来有人提出,既然不好平衡,干脆抓阉儿,张主任摇头否定了。让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抓阉分房子,简直是儿戏。
再难房子还是要分的。张主任召集分房小组多方征求意见后,制订出一个颇有说服力的分配方案。有人仍担心:分到阴面的老将军自己不会说什么,可他们的家眷要是闹起来才难缠啊!张主任一沉吟,觉得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别看家眷们平时吵吵嚷嚷的,老头子一瞪眼,照样是“老鹰飞进林子里——鸦雀无声”。
建军节前,办事处召开座谈会,老将军们都来了。会上,张主任说:“部队过节要搞传统教育,我整天忙昏了头,过去的事情记不准确了,今天正好请老首长帮我落实些细节。”
老将军们情绪活跃起来。
张主任掏出小本,翻着说:“那年进藏路上,在风雪弥漫的雀儿山下扎营,老司令您当时以营长的名义命令,为严明纪律,宁愿冻死也不准靠近藏族老乡的房子。我记得有个生病的战士叫什么来着,在帐篷里冻僵了,您哭得好伤心哟……”
艰苦岁月很容易勾起将军们的思绪,他们顿时陷入金戈铁马的追忆中。老司令捋几下华发,低沉地说:“他叫吴福根,多好的兵啊,没病时能扛两挺机枪行军,有什么办法呢,当年藏族群众对我军还不够了解。要是把他抬到老乡屋里,何至于……唉,帐篷太单薄了,怎么能抵御零下三十度的冰雪寒流呢。”“反击战中,打克节朗战役,参谋长您率领我们打阻击,死守阵地,在地堡里一蹲就是三天三夜。怕暴露目标,又不能晒太阳,潮湿阴冷,凉风飕飕,您的腰病复发……在地堡里来回翻滚……”
“不对!”老参谋长“啪”地击响桌子,“不是腰病,是关节炎,整天爬冰卧雪,风雨行军,巡逻潜伏,西藏兵有几个没患上高山瘸?说我打滚,笑话,打滚还算万马军中的‘铁杆李’吗?我当时疼得厉害时,直骂娘,骂鬼子兵,骂骂就好些嘛。”
张主任抱歉似地点点头,又说:“十年前总后张部长来西藏巡视边防,老政委,是您亲自陪同吧,录像送到北京后,军委的老帅们是怎么说的?”
“老帅们从录像上看到一排排叫作‘干打垒’的土房子,渐渐锁紧眉头,泪洒衣襟。这种房子低矮狭窄,不采光,逢下雪落雨,屋顶上的泥土变得松软,战士们只好用雨布遮挡漏水。老帅们说,解放都几十年了,没想到西藏边防战士还住在这样简陋的营房里,怎么体现祖国尊严,体现军队现代化建设?怎么让官兵们安心服役,驻守边关?因此拨下巨款,重建了边防一线的营房……我说小张,你就别绕弯子了!”
老政委一提醒,将军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大悟大彻,表情很是复杂。
老司令叹口气,目光审视一番昔日的老部下老战友们,站起来缓慢地说:“这堂课上得好哇。这些年官当大了,条件好了,开会作报告,总是给别人讲传统。老伙计们,我看咱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家里也讲讲哪?”说着,他抬起头来,像当年布置作战会议那样,朗声问:“张乾同志,你们的分房方案进展如何?”
张主任“啪”地立正敬礼:“报告司令员,分房方案制订完毕,请您指示。”
老司令还礼:“分钥匙吧!”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开头“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这样写开门见山,迅速、简明地将问题点出来,同时有吸引读者的效果。
B.文本写分房户家属找借口、说人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如写老司令的儿子是“点”,“其他分房户”是“面”。
C.老伴劝他假装生病,来躲避部分分房户的请托;还有人建议用“抓阉儿”的办法公平分配,这两种办法都不可取。
D.歇后语“老鹰飞进林子里——鸦雀无声”,形象生动地表明劳苦功高的老将军们在座谈会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答案】D(应为“在各自家庭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8.文本以“钥匙”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①“钥匙”具有双关意义,以“钥匙”为题,可以增加审美情趣。②“钥匙”是作品的线索,以“钥匙”为题,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严谨。③“钥匙”象征着问题的焦点,以“钥匙”为题,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9.张主任组织的座谈会为什么能顺利解决分钥匙难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张主任借座谈会,与老将军们一同回忆峥嵘岁月,激发老将军们重温初心。②老将军们在重温初心中,找回了光荣传统,端正了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 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诏以安抚兼庐州。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赠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B.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C.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D.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制置使,军事统帅,南宋时掌管本路诸州军事,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B.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D.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答案】B(“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错,“谕”有“口谕”“手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前去核实,派了一名将领携书信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终获成功。
【答案】B(“派了一名将领携书信安抚军心”错,是杜杲亲自前去见守将,让守将拿着他的信到制置司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

(2)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
 
【答案】(1)浮光军队发生叛乱,杜杲单人匹马前去诛杀了他们的首领,守将争着馈赠给他金币,他全都封存在一间屋子里。
(2)杜杲撤除杨林堡,用这些费用充实历阳,用军队保护寄居在沙滩上的淮河百姓。
【参考译文】
杜杲,字子昕,是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传檄文征召他代理闽县尉。江、淮制置使李珏将他招致到幕府。滁州遭军队进攻,传书杜杲前往支援,刚到,百姓拥满郊野,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收容,杜杲开锁接纳了他们。金人围城好几层,杜杲登上城墙中了箭,越发斗志昂扬,终于保全城池。淮西制置使曾式中征召他为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军队发生叛乱,杜杲单人匹马前去诛杀了他们的首领,守将争着馈赠给他金币,他全都封存在一间屋子里。要走时,嘱咐通判还给他们。安丰长官报告守将煽动军心,将要作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说:“这是激其叛乱。”请求同两名士兵前往,喊来将领告诉他说:“你果真没有他念的话,可以拿着我的信到制置司去。”守将当天前往,一军安然。(杜杲)担任定远县知县,适逢李全侵犯边境,季衍当时任淮统帅,征召他为濠州通判,朝廷因杜杲长期在边境做事,提拔他为濠州知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计划收复盱眙,暗中拜访杜杲,杜杲说:“敌人依仗外援,应破坏盱眙桥梁来围困他们。”(赵善湘)最终采用他的计策成功。召回奏事,派遣他为主管官告院,担任安丰军知军。赵善湘同赵范、赵范的弟弟赵葵出兵,迁为淮西转运判官。诏命询问守备计策,杜杲上密封奏章说:“淮河沿岸旱灾蝗灾,不能胜任兵役;中原荒芜,没有粮食可以依靠。如果使得内地空虚来对付外敌,调动南方的力量充实北方,要害之地,定有可忧之事。”当时在外地谏止出兵的仅杜杲一人。等到兵败洛阳,人们才开始信服他的先见之明。大元兵围城,杜杲和他们展开了一场大战。第二年,大兵再次大举压境,又展开了一场大战。提升(杜杲)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他。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说:“统帅淮西没有人能超过杜杲。”下诏任命他为安抚使兼庐州知州。(杜杲)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不允许。不久提升为沿江制置使、建康府知府、行宫留守。杜杲撤除杨林堡,用这些费用充实历阳,用军队保护寄居在沙滩上的淮河百姓。(杜杲)升任敷文阁学士,迁为刑部尚书。请求告老,升任宝文阁,退休。皇帝追念他以往的功劳,晋升他为龙图阁,这时杜杲去世,遗表奏上,追赠他为开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5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之后携西施归隐之处。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起笔写景,春水远流,春花凋谢,可谓是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人把春光拟人化,一个“送”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B.颔联巧写梦境,境深情切。由于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回万里之外的冢因,看到月光如水,听到子规啼鸣,欢乐且短暂。
C.颈联中,“动”是“动乱不安”之意,道出诗人家信断绝的原因。“唯”是“单单”“只是”之意,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深。
D.诗歌用“流水”“落花”“东风”“蝴蝶”“子规”等意象来营造意境,用“家万里”“故园书”“归”等字眼来传达游子之情。
【答案】A(B.颔联是虚实结合,上句写梦境,下句写梦醒之后的现实。C.“动”是“动辄”之意,书信动辄经年断绝,该句暗示了社会的动乱不安。D.“蝴蝶”不是意象,“蝴蝶梦”是一个词,用来比喻虚幻之事,迷离之梦)
15.请结合对尾联的理解,谈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尾联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人和我争的。原是我不想回去,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从化用五湖的典故来看,诗人不仅有故乡之思,亦有归隐之情,但是思归却未归,则流露出诗人政治上的苦闷,因抱负未展,功名未就不得归的无奈和伤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          ”,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        ,        ”来形容临危受命,勇担重任。
(3)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          ,          ”来表达。
【答案】(1)其出人也远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    ,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开创新的水平。得益于精湛的捶揲技法,银壶上骏马,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    。(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开创了新的水平。
B.汉代丝绸之路带来的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了新的水平。
C.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了新的水平。
D.汉代丝绸之路带来的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开创了新的水平。
【答案】B(“带来了”的主语是“汉代丝绸之路”,而本句的主语是“金银器加工技术”,应用“带来的”;“开创”与“水平”搭配不当,可将“开创”改为“达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美轮美奂 无与伦比 拍案叫绝 呼之欲出
B.别具一格 无与伦比 叹为观止 活龙活现
C.美轮美奂 精美绝伦 叹为观止 呼之欲出
D.别具一格 精美绝伦 拍案叫绝 活龙活现
【答案】C[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精美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无与伦比:没有比得上的(多含褒义)。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活龙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借鉴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的另一特征是皮囊形的壶身
B.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对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的借鉴
C.另一特征是借鉴游牧民族器物形制的皮囊形的壶身
D.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
【答案】D(与前文“得益于精湛的捶揲技法,银壶上骏马,才能表现清晰……”保持句子结构基本一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清正的文化品格虽然为世人所赞扬,①            ,是很困难的。一是因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各种关系的牵制之下,影响了自我的判断与抉择。二是因为人生在世,②            。欲望本无可厚非,但欲望多了往往被迷住心窍。因此,只有坚守原则,克制欲望,才能做到清正持守。海瑞敢于批评皇帝,那是把求生之欲看淡了,才有这份勇气;董宣面临湖阳公主的干涉,宁愿不要乌纱帽,也要顶住压力、坚持原则,③            ,才有这份担当。一个人只有能克制自己的私欲,才能像孟子说的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了这样的大丈夫人格,才能锤炼出为官清正的文化品格。
【答案】①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②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③那是把权势之欲看淡了
21.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分)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掩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赋,也不管他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有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他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要做出创造性思维也是很困难的。
 
【答案】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有很高要求。(或:创造性思维要求思维者拥有天赋、兴趣和意志力)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4月12日,美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马云谈996》的文章。文章称,在阿里巴巴的一次内部交流活动上,中国首富、阿里巴巴(Alibaba)创始人马云对996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总结了马云讲话的要点:能996是很幸福的事;996是修来的福报,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一天不干够12小时,你来阿里干什么?如果要讲法律,那么事情就比较复杂了。法律有规定这么齐全的设备吗,法律有规定这么好的食堂吗?人生不996你都不知道干吗。
所谓“996”,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晚上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马云这番言论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批评者有之,赞同者有之。不久的将来,你也将走上工作岗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写作要围绕“996”工作制展开,可以支持马云的观点,也可以反驳马云的观点。
支持:不同的人对成功和幸福定义不同。找到喜欢的事情,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干多少都不嫌累,所谓“爱觉不累”,否则就“累觉不爱”了。热爱996甚至007的人存在,才会有两弹一星、神五神六等成绩。
反对:“996”工作制违反劳动法,损害员工身心健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有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没有人不懂“不劳而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
辩证:这种探讨在中国经济拼搏向前的今天,在人民向往更美好生活的今天,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理性看待“996工作制”,它的背后,葆有奋斗精神、敬畏法律底线、尊重劳动权益,一样都不能少。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