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衣藻、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衣藻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衣藻、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水绵并不难,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与思考中材料的准备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生物数量与类群 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家中栽培的植物。提出问题:比较植物的形态和生活环境。引出课题“藻类植物” 学生介绍家中栽培的植物。学生带着疑问认真观察图片。学生倾听、记录 通过学生熟悉的植物,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导入新课。
藻类植物 提出问题:1、江水、湖水为何变成了绿色 2、 大家都认识哪些藻类植物 3、根据生活环境可将藻类植物分为几类?总结:大都生活在水中分淡水藻和海水藻。 学生朗读诗句并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讨论总结。 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想象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观察水绵 课前组织一半同学参加采集水绵活动,留意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课上先提出思考题:“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然后演示水绵生活环境的录像或图片。 请参加过采集水绵活动的同学回答:水绵生活在池塘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气泡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观察衣藻 课前组织另一半同学参加观察衣藻活动,留意观察形态结构的生活环境。演示衣藻生活环境的录像以及形态结构的图片。 请参加过观察衣藻的同学回答:观察衣藻时要注意的问题并出示自己根据观察画的衣藻形态结构图
比较衣藻和水绵 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学习,比较两者的异同 讨论比较:衣藻和水绵形态结构,并完成第3页表格 培养学生比较的方法
海洋藻类 让学生展示自己所采集的藻类植物,并讨论它们的结构特点,展示各种海洋藻类多媒体图片 学生展示自己所采集的藻类植物,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分小组反馈完成常见的海洋藻类的形态特点 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想象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藻类植物特征 根据以上藻类植物小组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分化。
与人类的关系 提出问题:1、藻类植物对人类有何帮助作用?2、藻类植物是不是越多越好?总结:可释放氧气;可供食用;可供药用;可作饵料但过多有害“水华、赤潮” 学生结合农村实际和生活经验表达藻类植物的作用。其他学生补充课前查找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板书设计:第一节 藻类植物
一、绿色植物类群及种类
30多万种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二、淡水藻类
观察衣藻:叶绿体杯状
观察水绵:叶绿体丝带状
三、海洋藻类
常见的海洋藻类的形态特点
四、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分化。
五、藻类植物的作用
可释放氧气;可供食用;可供药用;可作饵料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是( )。
A.动物 B.藻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一片叶
2、水绵这种植物的整个植物体( )。
A.具有根、茎、叶三个部分
B.就是一个细胞
C.是一串相同细胞排成的长丝体
D.一团缠绕在一起的丝状物
3、1945年夏,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中途失事,乘客纷纷跳伞在一荒无人迹的孤岛上,乘客从浅海中捞取藻类植物充饥而得以生还。你想想他们可能吃的是什么藻类?
A.小球藻和衣藻 B.衣藻和硅藻
C.水绵和衣藻 D.海带和紫菜
4、将一团活的水绵装入一盛水的玻璃杯中,放到黑暗的地方,一个月后,水绵将( )。
A.全部死亡 B.生长得更好 C.休眠 D.正常生长
5、海带和紫菜的营养方式是( )。
A.通过光合作用生活 B.直接吸收有机养料
C.生活在腐殖质较多的海底域吸收养料 D.不需要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
6、
藻类植物
生活环境
身体组成
营养方式
繁殖方式
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材分析
苔藓、蕨类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蕨类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只能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和孢子从而使学生认识孢子生殖。所以这两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对于本节的难点在于通过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去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注意观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目标】
1.概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
2.使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关注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态
3.树立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突出生物圈中,不同环境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最 基本特征。
2、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准备
1、部分学生采集苔藓植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准备观察葫芦藓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苔藓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常见的苔藓植物 部分学生野外实地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1、学生在什么地方找到苔藓植物?2、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3、苔藓植物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展示自己所采集的苔藓植物。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观察各种常见的苔藓植物 学生观察,分析学生阅读教材P7-8页内容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思考答案学生展示所采集的苔藓植物,讨论它们的结构特点。学生展示自己课前采集的苔藓植物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使学生掌握一些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观察葫芦藓 事先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分小组让学生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问题讨论:①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③葫芦藓的茎与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与叶相比较有何特点? 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出: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植株的高度约为1~3厘米;它没有像绿色植物那样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芦藓有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地方是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的特点,但是葫芦藓的茎比较柔弱、叶又小又薄,而且茎和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这些都是区别于绿色植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与人类的关系 监测空气污染、保湿。提出问题:如果我们三明钢铁厂污染更严重些这里还会有苔藓吗?为什么? 生认真观察、思考、提问找出答案学生思考、分析,并作出回答。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1、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成为假根。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2、 葫芦藓的特征
3、 与人类的关系: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葫芦藓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依赖( )。
A.茎和叶 B.假根 C.根、茎、叶 D.六种器官
2、最容易找到苔藓的环境是( )。
A.向阳潮湿,无污染的环境 B.背阳潮湿,有污染的环境
C.向阳干燥,有污染的环境 D.背阳潮湿,无污染的环境
3、苔藓类植物可作为监测植物是因为( )。
A.苔藓是低等植物 B.叶很薄,对有害气体敏感
C.一但干燥便会死亡 D.根容易吸收有害物质
4、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突出意义是( )。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分解尸体 D.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二、非选择题
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
形态特征
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材分析
苔藓、蕨类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蕨类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只能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和孢子从而使学生认识孢子生殖。所以这两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对于本节的难点在于通过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去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注意观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目标】
1.概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
2.使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关注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态
3.树立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突出生物圈中,不同环境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最 基本特征。
2、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准备
1、部分学生准备蕨类植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准备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和孢子的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蕨类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 教师组织1、展示部分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2、选择并展示学生课前采集的蕨类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述观后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与同学交流。引导其它同学向“小老师”提问: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鼓励并协助“小老师”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并上台向其它同学介绍所了解的知识学生向“小老师”提问小老师回答学生问题。 师生互换角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交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观察蕨类孢子囊群和孢子与人类的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蕨类孢子囊并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从形态上看,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有什么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关系?说一说蕨类植物的孢子和我们常见的植物种子有什么区别总结:孢子生殖-孢子植物。展示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引导并注意协助学生总结 学生观察并分析与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较相蕨类植物不仅有茎和叶叶而且有真根有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但它与苔藓植物一样,受精过程还离不开水,所以多数仍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孢子只是一个生殖细胞种子是一个生殖器官。总结: 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分化,有专门的输导组织食用、药用、饲料、成煤。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播放有关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 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引起学生对我们生物圈环境反思。
板书设计:
4、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满江红、中华水韭等
5、 孢子囊群和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6、 孢子植物特征: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7、 与人类关系:食用、药用、饲料、成煤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那种植物不属于蕨类植物( )。
A.鳞木 B.卷柏 C.桫椤 D.地钱
2、蕨类的繁殖特点是( )。
A.种子繁殖 B.营养繁殖 C.孢子生殖 D.双受精
3.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是因为它们( )。
A.没有根 B.受精离不开水C.没有茎 D.缺少输导组织
4.形成地层中煤矿的是( )。
A.远古时期的苔藓植物 B.远古时期的蕨类植物
C.远古时期的藻类植物 D.远古时期的被子植物
5.孢子是一种( )细胞。
A.生殖细胞 B.营养细胞 C.休眠体 D.生长细胞
6.人们常用来作饲料和绿肥的蕨类植物是( )。
A.红花草 B.卷柏 C.满江红 D.贯众
二、非选择题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例子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有无根、茎、叶的分化
根、茎、叶内有无导管
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三节 种子植物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平时吃的粮食、瓜果和蔬菜,绝大多数是种子植物,并且是由种子发育成的。本节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知道生物圈中,种子植物是分布最广泛,适应环境能力最强的一类植物。知道种子的结构,培养动手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等等。也为下一章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是最关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结构。
3、知道种子的成分。
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2.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对植物的识别之中。
3、学会测定种子的成分。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真情实感 。
2. 通过参与收集果实和种子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合作,尊重别人的情
【教学重点】
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
【教学难点】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器材。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导入 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为种子植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养活的。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重达1 500 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 认真听,适时与老师互动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这样温故而知新,自然而然导入新课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观察种子的结构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让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完成观察内容。讨论题: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种子中的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生物体?玉米种子遇碘变蓝说明什么?玉米种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内进行讨论。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3、怎样保存种子能延长种子的寿命?巡视、参与讨论、出示课件、指导、点拨。 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 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纠正、补充、完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出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小组内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讨论。小组内选代表发言。学生进行不同意见的点评。比较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 1.你知道种子植物与生物圈中其他三类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你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吗?3.你能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积极与老师交流。 理顺课堂所学,巩固记忆课堂知识。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1、胚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
A、胚根、胚芽、胚轴 B、胚根、胚芽、胚轴、胚乳
C、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 D、胚芽、种皮、胚轴和胚根
2、子叶的作用是( )
A、发育成幼叶 B、储存养料或给胚转运营养物质
C、发育成芽和叶 D、保护胚芽、胚轴和胚根
3、做黄豆酱的黄豆瓣属于( )
A、黄豆种子的子叶 B、黄豆种子的胚
C、黄豆种子的胚乳 D、 黄豆种子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B、小麦种子中只有一片子叶
C、水稻种子的营养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D、种子萌发时,子叶发育成植物体的叶
5、将食用的大米播种在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 )
A、除掉了种皮 B、胚已经被破坏 C、胚乳被挫上伤 D、无谷壳保护
6、种子的 和 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的 是相同的,都是由 和 组
成。胚包括 、 、 和 四部分。
7、填写下表:
比较内容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不同点 子叶数
胚乳(有无) 大多数 大多数
营养物质的储存部位
相同点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导入新课 复习式导入:1.你知道种子植物与生物圈中其他三类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你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吗?3.你能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思考并举手积极展示。 通过复习导入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让学生观察将课下采集的果实(如苹果、桃、梨)切开,观察种子的着生位置。2. 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讨论:1. 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2、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着?这对种子传播有什么好处?巡视、指导、展示挂图、出示课件
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出示课件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观察识别。 给出问题: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按照分好的4人小组进行观察并讨论有关题目。积极展示结果。认真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 .你知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吗?能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吗? 你认同了“种子的传播是与其周围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这一观点了吗? 积极思考,与老师互动。 在温馨的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1、世界上种类最多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被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
A、有无果皮包被 B、胚的大小 C、胚乳来源不同 D、 胚乳有无
3、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由什么组成的( )
A、果皮和种子 B、果皮和胚 C、种皮和胚 D、果皮和种皮
4、侧柏和蕨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长的高大,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 B、有根、茎、叶的分化
C、产生种子 D、有输导组织
5、与桃相比,松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果实内有种子 B、没有果实,种子裸露在外边
C、胚珠外边有子房壁保护 D、 球果是由果皮包着种子的果实
6、下列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 )
A、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7、我国国徽图案中描绘的一种常见的农作物是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上的代表植物是
,这些植物在植物学上属于 。
8、松的种子是 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 ,所以这样的植物称为 。
松树的种子有翅,传播种子主要靠 。
(临淄一中 王玉华)
第3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导入 和学生一起阅读实验目的要求 学生阅读 提醒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一起和学生清点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具 学生阅读:晒干的小麦种子,小麦面粉,小坩埚,花生种子,滴管,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电炉,纱布,烧杯,培养皿,清水,碘液,双缩尿试剂,白纸。 使学生回顾做实验的一般步骤。
操作步骤课堂小结 测量种子里面的水分试管壁上有水滴产生测定种子里面有无机盐种子呈现灰白色测定种子里面有淀粉糊状物渐渐变蓝色测定种子里面有蛋白质面筋渐渐变红褐色测定种子里面有脂肪脂肪在白纸上出现油渍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种子的成分 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淀粉 学生自己做实验:取一定量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端1/3处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取少量晒干的小麦种子,放入小坩埚内,在电炉上烘烤,观察种子燃烧过程中颜色变化。将少许面粉用纱布包起来,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手不断揉挤,当清水变成乳白色时,取2毫升乳白色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成糊状,冷却后滴加碘液。然后将纱布包内的物质反复揉挤。纱布内剩下黄白色的胶黏物质就是面筋。取一小块面筋放入培养皿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将花生种子的种皮去掉后,放在白纸上挤压.学生朗读种子成分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夹试管1/3处?学生注意燃烧过程中颜色变化注意液体的颜色发生什么变化?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注意面筋的颜色发生什么变化。观察挤压处的白纸放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记忆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1.鉴定淀粉存在时,常用碘液,这是为什么?( )
A.有机物遇到碘变成蓝色 B.碘遇到有机物变成蓝色
C.淀粉遇到碘变成蓝色 D.碘遇到淀粉变成蓝色
2.嗑瓜子时,垫放在葵花籽皮下的纸张上往往会留有许多油迹,这是因为( )
A.种子中含有蛋白质 B.种子中含有脂肪
C.种子中含有水分 D.果皮中含有脂肪
3.当你吃熟的玉米种子时,经过咀嚼,感觉有甜味,是因为玉米粒中含有(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有机物
4.回答与“测定种子的成分”的实验有关的问题:
⑴取一些 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均匀加热,试管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说明小麦种子含有 。
⑵取一粒干燥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 色的灰,这说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 。
⑶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清水中反复揉挤,从纱布中渗处的白色的物质主要是 ,包内剩下的黄白色的胶黏物质主要是 ,取一小块放入培养皿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后,变为 色。
⑷将花生种子的种皮去掉后,放在白纸上挤压,白纸上出现透明的 ,这说明了花生的种子中含有
比较内容
植物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