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其自身条件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试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烧杯或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小组长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课件及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图片;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的课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问题的提出 1、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2、播放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2、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课件3、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作出假设 1、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2、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3、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4、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 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制定计划 1、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2、帮助分组,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以6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示范
4.实验探究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5.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观察录像,相互交流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表达交流 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互评。 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报告。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进一步巩固实验中的难点
板书设计: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
2、一定的水分
3、充足的空气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如下表所示,某同学为了研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播种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大豆种(粒) 光照 温度/℃ 水
A 10 向阳光 20 充足
B 10 暗室 20 不充足
A 光照不同 B 浇水不同
C 温度都为20℃ D 都应当种植在同质量的土壤中
答案:B
2.下列哪一项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
A 阳光 B 空气 C 水分 D 适宜的温度
答案:A
3.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缺少( )
A 水分 B 空气 C 适宜的温度 D 有生命力的胚
答案:B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季节,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
A 一定的水分 B 充足的空气 C 适宜的温度 D 光
答案:C
5.农民用大棚种玉米,可以提前播种,提前收获,从种子萌发的角度考虑,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持水分 B 提供氧气 C 提高温度 D 防治病虫
答案:C
6.农民在种植大豆前要浸种,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 )
A 一定的水分 B 充足的空气 C 适宜的温度 D 光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2、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四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部各放两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的放上 10 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1 2 3 4
处理方式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浸湿,然后拧紧瓶盖 不洒水,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浸湿,然后拧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3、4号瓶分别都只有 _____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2)1号瓶与2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__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 ____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1号瓶和4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 _______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5)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 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_________ 的环境中,其他与1 号瓶相同。
答案:1 一定的水分 3 温度 无光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复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什么?2、只要具备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一定能萌发吗? 思考回答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设置疑问,引起兴趣。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指导看书,强调正确取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置。2、指导组间交流,组织描述、纠正补充。 1、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2、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小组长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探究的结果: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3.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 1、提示、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互相交流,得出结论。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1、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2、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 教师正确引导,并及时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进一步明确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渡过休眠期的种子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有些植物的种子,即使在适宜的环境中也不萌发,原因是( )
A、种子的胚结构不完整 B、种子已死亡
C、种子正处于休眠期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是:D
2.把被昆虫咬坏的种子播种在土壤中,种子不能萌发,主要原因是( )
A、种子结构不完整 B、温度不适宜
C、种子正处于休眠期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是:A
3.用开水煮过的玉米种子不能萌发,原因是( )
A、温度不适宜 B、胚不完整 C、水分过多 D、胚死了
答案是:D
4.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答案是:D
5.将食用大米种在土壤中,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A、无种皮 B、无果皮 C、胚已破坏 D、无胚乳
答案是:C
6、现有200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只有80粒能萌发,则它的发芽率是( )
A、80% B、40% C、60% D、70%
答案是:A
二、非选择题
1、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 ________,如果发芽率低,则会造成减产。
答案:发芽率
2、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 __________作为样本,来进行检测的方法叫 ________,如果用于调查,则叫 ___________。
答案:少量个体 抽样检测 抽样调查
3、为了使检测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尽量避免________ 的影响。
答案:主观因素
4、测种子发芽率时要重复测定,取几次测量的 ________作为测定结果。
答案:平均值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复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教师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学生根据经验举例,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茎和叶 1、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提纲。2、引导学生注意: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才能促使胚的发育。首先钻出种皮的结构是根,胚芽、胚轴、胚根分别发育成茎和叶、连接根和茎的部分、根。菜豆种子萌发的营养从子叶中获得,种子萌发的结果是:胚发育成新植物体。 1、观察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课件,并描述归纳。2、结合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2.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知识运用 教师提出问题:农业生产上如何促进种子的提早萌发?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的种子,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呢?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覆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交流解答。 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回答 让学生运用所学种子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你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吗?你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吗?你能说出种子萌发需要那些条件吗?你认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及方法吗?你学会了抽样检测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回答 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既学到知识并掌握方法。
板书设计:
种子萌发的过程:
1、胚根→根
2、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3、胚芽→茎和叶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 )
A、根 B、叶 C、茎 D、茎和叶
答案是:D
5、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轴
答案是:B
6、 玉米种子萌发时,子叶的作用是( )
A、提供营养物质 B、转运营养物质 C、发育成叶 D、发育成茎
答案是:B
7、 种子萌发时,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的是(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轴
答案是:D
8、 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 )
A、被胚根吸收掉 B、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C、转移到幼苗的幼叶上 D、被土壤中的其他植物吸收
答案是:B
9、 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时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组先发芽 B、乙组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答案是:C
10、 水稻种子萌发时,将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的结构是(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轴
答案是:C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
(1)在空气充足和适宜的温度下,菜
豆种子吸收__________,体积膨大。
(2)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能够溶
于水的物质,并且转运给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随后,胚根发育成__________,
__________发育成茎和叶。
答案:水分 胚根、胚芽、胚轴 根 胚芽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教材分析
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绿色植物,本章按照被子植
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突出植物体自
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节课安排了一个探究,一个观察思考,一个调查。探究“根的什么
部位生长最快”侧重训练测量的方法,知道根是怎么长长的,展示根尖的纵切片放大图,观察根内部各部分细胞的特点,容易理解根的生长过程是根内部细胞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动画的演示,获得了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知识。如此设计教学过程,前后连贯,学生很容易能描述出根的生长过程和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②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③掌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④理解茎增粗的原因
⑤知道年轮的形成与树龄的关系
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 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于植物生长的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1、 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12、 茎的生长主要靠芽的发育。
13、 茎的结构
④合理施肥的原则
【教学难点】
①根尖每一部分细胞的特点。
②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的教育。
③合理施肥的原则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过程和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
学生:上课前一周左右通过上网调查、访谈的形式交流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做好调查记录;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教学器材:缺氮的、缺磷的、缺钾的和正常的菜豆植株各一盆,叶芽的结构和枝条图,根尖的结构,培养皿坐标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2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导入:回忆种子萌发的过程 回忆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后形成幼苗,幼苗如何发育成为植物体的?(图示:种子萌发成植株) 种子的胚根长成根,根向下生长,而胚芽长成茎和叶,向上生长。 启发思考
一、幼根的生长1、根向前生长的部位是根尖2、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什么3、根是如何生长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指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积极动脑,互相质疑,讨论解答。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组织讨论解答,全班进行交流、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区分根尖的4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变化。提醒学生区分根尖的4部分,辨别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播放动画:根的生长,动态了解根的生长与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 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分生区使细胞增多,伸长区使细胞体积增大,主要是这两个区。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互相取长补短观察,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理解根的生长过程是根内部细胞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枝条是芽发育而成的植物居间生长 这首诗中的绿叶、嫩枝是怎么来的?----------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动画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在芽的顶端有一群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属于什么组织?请同学们看手中的枝条,天冷了,叶会掉,而芽却保留,芽在明年的春天会发育成什么?--枝条。小麦、水稻、竹子等一些植物,可以通过拔节使茎急剧长高。原因是什么 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思考回答阅读P33课本,讨论交流 在诗情画意中,快乐学习学生很容易能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小结 一节课的收获 总结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1、根尖中生长最快的是( C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在根尖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组织是( B )
A、保护组织 B、分生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3、用肉眼观察幼根时,在顶端常看到一些白色“绒毛”,这是( A )
A、根毛 B、根发霉 C、不定根 D、根冠
4、用显微镜观察根的纵切片时,如果看到有些表皮细胞向外伸出突起,这部分一定是根尖的( C )
A、根冠 B、伸长区 C、成熟区 D、分生区
5、根的吸收功能,主要与根尖的那部分密切相关?( D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6、植物根尖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意义是(B )
A、增强根的固着作用 B、增大根的吸收面积
C、扩大根的分布面积 D、保护幼根和根尖
7、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 细胞的数量 ,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 细胞体积的
增大。
8、芽在发育时, 分生组织 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由 幼嫩的茎 、
叶 和 芽 组成。枝条上的 芽 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9、根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是 伸长区 ,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成熟区 ,能不断增加新细胞的部位是 分生区 ,保护根尖不断深入土里的部位是 根冠 。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复习导入 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小树为什么会长的这么快?小树为什么能长的这么粗? 思考。举手回答,学生订正、补充。 复习式导入.,承上启下
三、木本植物的茎是怎样加粗的 木本植物茎的组成及特点?木本植物茎的加粗生长与哪一部分结构有关?如果杨树茎的某一部分有创伤并露出木质部,这部分木质部能增粗吗?为什么树皮容易从形成层剥离?什么叫年轮?年轮的形成与树龄的关系。 自学33页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课文34页的内容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介绍无土栽培课堂小结: 植株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观察缺氮的、缺磷的、缺钾的和正常的菜豆植株。介绍有关无土栽培的资料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 描述现象和诊断原因讨论合理施肥的意义P38阅读,了解无土栽培表达自己的收获。 知识贴近生活。对本节知识形成一个明确的思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1、柳树的茎能逐年加粗生长,原因是( A )
A、形成层细胞分裂 B、韧皮部细胞分裂 C、木质部细胞分裂 D、树皮细胞分裂
2、下列哪种无机盐不是植物生活中需要较多的( D )
A、含氮的 B、含磷的 C、含钾的 D、含硼的
3、判断树龄的依据是( C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年轮 D、形成层
4、农业施肥时应该( B )
A、以施化肥为主,配合施用农家肥 B、以施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C、完全使用化肥 D、完全施用农家肥
5、木本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 (内侧部分叫 韧皮部 )、形成层 、
木质部 、 髓 。其中, 形成层 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6、自然万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大家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 芽 发育成的,并且都是由 分生 组织的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⑵一颗幼小的柳树苗,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逐年加粗。使柳树逐年较粗的结构是 形成层 。
⑶我们用的木质课桌都是由柳树茎的 木质部 部分做成的。
⑷年轮 记载着柳树的成长“足迹”,并可依据它推算柳树的年龄。
7、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 ,
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的死亡。
8、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补充营养物质:水 、无机盐 、 有机物 。根向 下 生长,
从土壤中吸收 水 、无机盐 ;茎向 上 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 。
第2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本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顺序,讲述了“种子植物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之后的第三阶段“开花和结果”。 “开花和结果”集中在一节课内完成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着重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花的结构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对花的结构已有的知识体系大胆尝试:采用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解剖的方法加以落实,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探究实践的能力;第二部分内容:传粉和受精的教学中,传粉内容简单易懂,可通过观看影碟来理解知识。而受精过程内容较为抽象,不妨利用多媒体动画变抽象为具体,易化难点。在第三部分内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花和果实结构图,分析整合,最终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开花→结果”的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明确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解剖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②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护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4、 花的基本结构。
15、 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
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教学准备
教师: 1花的结构模型及结构图,果实和种子的解剖图
2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与种子形成的动画课件。
学生:提前一个月左右把“白菜疙瘩”浸泡在水中,使其抽莛、开花。还可以带领生物小组的学生种植盆栽草莓,观察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上课时,把它们带到课堂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2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导入新课: 与学生互动:观看几幅画面,思考花对于被子植物的意义。花开了如何变成果实?今天我们探讨开花结果 思考 调动起课堂学习气氛,进入主题。
一、花的结构 指导学生观察解剖白菜花。用多媒体展示多种花卉的照片,并指出其基本结构相同。巡回指导。讨论: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 参照教材上的图注,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认识各部分的基本结构。交流。观察到花药观察到子房膨大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
二、传粉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传粉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传粉的过程。 形象,直观。
三、受精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受精的过程。问题:当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之后,发生了什么现象?花粉管里有什么?精子到哪儿去了?出示受精过程的静态图片 通过看动画理解受精的过程。回答。学生描述此过程。 营造愉快环境,快乐突破难点加深印象
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盘点收获 及时复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1、雌蕊的组成是( B )
A、花药和花丝 B、柱头、花柱和子房 C、花柱和子房 D、花药和花柱
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C )
A、花冠 B、萼片 C、雌蕊和雄蕊 D、雄蕊
3、有关玉米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玉米花依靠风力传播 B、一朵玉米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C、玉米花没有香味和花蜜 D、花朵较小,花粉多且轻
4、花粉管进入胚珠的路线是( C )
A、柱头→子房→花柱→胚珠 B、胚珠→子房→花柱→柱头
C、柱头→花柱→子房→胚珠 D、柱头→花柱→胚珠→子房
5、胚珠着生在花的那一结构( C )
A、雄蕊 B、花柱 C、子房 D、花药
6、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两个主要生理活动是(C )
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产生花粉和传粉
7、花成熟后,花粉从 花药 落到雌蕊 柱头 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艳丽花瓣或有芳香气味的花靠 昆虫 传粉,在子房的基部还生有 蜜腺 ,能产生甜甜的花蜜;有的没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但它们的花粉 多而轻盈 ,柱头常有 分叉和粘液 ,靠 风力 传粉。
8、注图说明题请在下图的横线上,填上花的结构名称:
(1) 根据桃花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 能保护花的内部结构的是 花瓣 和 萼片 。
2 花的主要结构是 雄蕊 和__雌蕊_________ 。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复习 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问:传粉受精后,一朵花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举手回答,学生订正、补充。进入学习状态。 复习式导入.,承上启下。
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利用动画课件或花的结构图和果实的解剖图对应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理解花的各部分结构与形成果实、种子的关系。 学生对照、分析,便于理解。
五、单性花、两性花 风媒花、虫媒花及人工辅助授粉 提问:所有的花都能结果吗?引出单性花、两性花。提问:为什麽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引出风媒花、虫媒花。 了解单性花、两性花了解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及人工辅助授粉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思考巩固 讲一个花生的谜语,让学生说出各指花生果实或种子的哪一部分,分别由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进一步明确花的结构与形成果实、种子的关系。 知识升华活学活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 盘点收获 及时总结消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1、受精完成后花各部分的变化是( C )
A、整个花朵凋落 B、花被全部凋谢 C、子房发育 D、雌蕊全部发育
2、受精后胚珠发育成( B )
A、果实 B、种子 C、种皮 D、胚
3、葵花籽和南瓜子分别是由( B )
A、子房和子房发育成的
B、子房和胚珠发育成的
C、胚珠和胚珠发育成的
D、胚珠和子房发育成的
4、一朵花中将来发育成果实的是( D )
A、子房壁 B、受精卵 C、胚珠 D、子房
5、下列依靠昆虫传粉的植物是( B )
A、玉米 B、桃树 C、柳树 D、杨树
6、收玉米时,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玉米。你认为造成这些玉米缺粒最可能的原因是( D )
A、 水分不足 B、 光照不足
C、无机盐不足 D、传粉不足
5、被子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开花 和 结果 。
6、在被子植物生活过程中,雄蕊产生 精子 ,雌蕊产生 卵细胞 。 花粉 落到柱头上,最后 精子 与 卵细胞 在胚珠中结合,形成 受精卵 。由 受精卵 发育成种子的胚。
7、识图题:
右图是桃花的结构和受精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写出下列序号所示结构名称:
[1] 花药 [2] 花丝 [3] 花粉管 [4] 花柱
[5] 花瓣 [6] 胚珠 [7] 子房 [8] 珠孔
②传粉是指花粉从雄蕊的[ 1 ] 花药 里散出来,落到雌蕊 柱头 的过程。传粉完成后,花粉粒在 黏液 的刺激下,会萌发出花粉管。
③当花粉管不断伸长到达[ 6 ] 胚珠 内部后,会释放出精子与其中的 卵细胞 结合,形成 受精卵 。
④受精完成后,惟有[7 ] 子房 继续发育,并最终形成果实。其中 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6 ] 胚珠 发育成种子,种子中的胚由 受精卵 发育而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