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20秒摆动2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
摆长是指固定点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
物体重心的认识,以及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课件、铁尺,磁扣、铁架台、细线、夹线夹,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摆长与绳长的关系。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无关?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摆得快。) 2、上节课我们用两个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摆绳长度相同摆锤短的摆摆动的快呢?(摆锤的长度不同)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出示两个摆,摆绳的顶端用夹线夹夹住,把夹线夹固定在有孔的金属杆上。其中一个摆的下端挂了重物(磁铁) 2、猜测: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3、实验验证。
4、交流分析,为什么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不同呢? 5、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力中心所在,即重心。 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摆长是指摆绳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就在物体的中心。
6、在黑板上画一个窄长方体,让学生画出重心的位置。 7、小结: 两个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是因为这两个摆的摆长不同。(板书:摆长等于摆绳的固定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8、得出结论两个摆的摆长不同,所以摆的快慢不一样。摆的总长度不等于摆长,摆长是指摆绳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由于摆锤上加了重物,摆锤的重心改变了,摆长也改变了,摆的快慢也就会跟着改变。
8、分组实验:研究改变重物在摆上固定的位置是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
.汇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各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汇总。 (2)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有什么规律? 让学生发现重物位置不同,摆锤的重心就会改变, 摆的快慢也会改变。 (3)小结并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三、制作“钟摆”
1.揭题。(板书:做一个钟摆)
2.讨论:现在要做一个20秒摆动20次的钟摆,应该怎样调整摆长?
(出示一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单进行讨论)
3.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5、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做一个钟摆
摆长=从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的快慢
摆长 长 快
短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