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区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验证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探索验证地球自转方向。
3、教学准备
小组:地球仪、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标签纸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会在一些酒店大厅看到这样的一幕,大堂里会挂着很多钟表,显示着许多不同国家的时钟,也就是说不同国家的时间不一样。那在我国,虽然我们都是用的北京时间,但是不同的城市看到太阳的时间也就是迎来黎明的时间又一样吗?
生:不一样。
2.师:这节课我们就以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为例来探究看看到底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先后就不一样。
1.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
2.小组讨论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并汇报交流。
3.介绍模拟实验。再分别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的情况。
4.发现:地球顺时针转动(自东向西)——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地球逆时针转动(自西向东)——北京先迎来。
5.引出新问题:到底地球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转动?
(三)探究地球自转方向
过渡:人类认识地球自转方向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搜集了许多的证据,今天我们也来找找证据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1.通过相对运动和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推测地球自转方向
(1)思考:地球是自东向西还是自西向东转,理由是什么?
(2)聚焦:地球运动方向跟太阳视运动有关系。
(3)视频引入相对运动,同时列举并体验生活中的相对运动:生活中,当我们在运动的时候,会感觉旁边静止的物体在反方向运动。
(4)延伸到太阳和地球:地球在自转,我们人处于地球上,也跟着在一起运动,所以会发现静止不动的太阳运动方向和地球转动方向相反。
(5)体验加深理解:模拟小明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此刻发现地球在自西向东转。
2.通过生活中的时差现象推测地球自转方向
(1)在新西兰的朋友发的微信朋友圈:新西兰比长沙早迎来黎明
同事和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女儿的微信对话:长沙比多伦多早迎来黎明
(2)模拟:用地球仪模拟出新西兰比长沙早迎来黎明,长沙比多伦多早迎来黎明的情况,这时候会发现地球还是在自西向东转动。
3.通过人类实践探索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永远在前进,现在人们已经能在宇宙中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播放视频:人类在宇宙中拍摄的地球自转视频。
4.小结:地球自西向东转——北京先迎来黎明。
(四)拓展延伸
1.我国最东边迎来黎明的城市。
2.课后探究: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迎来黎明?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证据
地球自转
城市
太阳东升西落
生活中的时差
自西向东
北京
实践探索
自东向西
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