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打破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 中共组织领导新政协会议
C. 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 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碑文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历史阶段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3.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两个天安门分别和什么重大事件有关( )
A. 新文化运动、开国大典 B. 新文化运动、北平和平解放
C. 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D. 五四运动、北平和平解放
4.某导演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的画面是( )
A. 淮海战役 B. 渡江战役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
5.《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该歌词中的“当家作主站起来”强调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B. 《共同纲领》颁布的历史意义
C. 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6.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是指中国即将实现( )
A. 祖国统一 B. 民族独立 C. 国家富强 D. 社会主义
7.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不包括( )
A. 民族解放 B. 国家独立 C. 人民当家作主 D. 与西方国家建交
8.如图拍摄于1951年,结合图片内容给它起一个符合实际的名称( )
A. 人民解放军攻占布达拉宫 B. 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签订仪式
C. 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 D. 西藏僧、民欢迎解放军进驻
9.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海南岛获得解放 D. 西藏和平解放
10.罗源少将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声呐喊,是新中国的奠基之战,战争的胜利,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60年的和平时期。这场战争是指()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镇压反革命
1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 帮助朝鲜抗击美军 D. 维护世界和平
1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对“冒险”带来的“益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B. 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条件
C.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3.“这支军队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收复了朝鲜北部领土。”材料中“这支军队”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中国人民志愿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革命军
14.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相关的戏剧影视作品 ????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 )
A. 集体主义精神 B. 艰苦奋斗精神 C. 爱国主义精神 D.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6.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这表明这场战争( )
A. 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7.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18.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表明( )
A. 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 新中国成立推翻了封建主义统治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20.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巩固新生政权 B.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2、非选择题(共60分)
21.历史课上,小历认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由地主私有变成国家公有。”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10分)
2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20分)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纲领?它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分)
(2)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令人激动的场景发生的时间?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10分)
(3)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于10月15日。
材料三: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
(1)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2分)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4分)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4分)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政府应该如何应对?(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按照中央的要求,所有渡江部队,从每日黄昏开始行动,至翌晨4时停止,天亮前隐蔽完毕,不露痕迹,入夜开拔,奔赴前线。就在“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东西两线部队争先恐后地向中朝边境狂奔猛进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埋伏在鸭绿江南岸的崇山峻岭中,准备与之进行一场特殊的较量。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从当年冬开始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新解放区实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和二分别是指什么事件?结果如何?(6分)
(2)这两个事件都发生于哪一年?这两个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3)新中国成立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结果怎么样?(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打破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 中共组织领导新政协会议
C. 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 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由图表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有党派的、有区域的、有军队的、有团体的、还有特邀的,这说明了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碑文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历史阶段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历史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选B。
3.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两个天安门分别和什么重大事件有关( )
A. 新文化运动、开国大典 B. 新文化运动、北平和平解放
C. 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D. 五四运动、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个“天安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个“天安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故选C。
4.某导演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的画面是( )
A. 淮海战役 B. 渡江战役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
【答案】C
【解析】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是我国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正确。AB两项均发生在是新中国成立前;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该歌词中的“当家作主站起来”强调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B. 《共同纲领》颁布的历史意义
C. 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答案】A
【解析】 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当家作主站起来”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故选A。
6.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是指中国即将实现( )
A. 祖国统一 B. 民族独立 C. 国家富强 D. 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所以ACD三项不对,故选B。
7.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不包括( )
A. 民族解放 B. 国家独立 C. 人民当家作主 D. 与西方国家建交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实现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综上,此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D项不符合史实,故D符合题意。故选D。
8.如图拍摄于1951年,结合图片内容给它起一个符合实际的名称( )
A. 人民解放军攻占布达拉宫 B. 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签订仪式
C. 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 D. 西藏僧、民欢迎解放军进驻
【答案】C
【解析】 1950年,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险阻,向青藏高原进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根据图片及时间可确定名称为: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故选C。
9.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海南岛获得解放 D. 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信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判断是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选D。
10.罗源少将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声呐喊,是新中国的奠基之战,战争的胜利,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60年的和平时期。这场战争是指()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镇压反革命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故C正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均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镇压反革命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故排除D。故选C。
1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 帮助朝鲜抗击美军 D. 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侵略朝鲜,~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去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对“冒险”带来的“益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B. 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条件
C.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结合所学可知,是指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的描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1949年,主要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抗美援朝战争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之后,不可能为其提供条件,故B错误。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故ACD正确。故选B。
13.“这支军队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收复了朝鲜北部领土。”材料中“这支军队”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中国人民志愿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革命军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组成抗美援朝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收复了朝鲜北部领土。所以,这支部队的名称叫中国人民志愿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4.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相关的戏剧影视作品 ????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运用,要求具备对史料的把握及运用能力。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都是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的重要依据,①②④符合题意,故B正确。③甘岭战役虽然是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战役,但是电影《上甘岭》属于艺术化了的历史,所以不可以作为史料,ACD均包含③,故排除ACD。故选B。
15.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 )
A. 集体主义精神 B. 艰苦奋斗精神 C. 爱国主义精神 D.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邱少云为了战斗集体而牺牲个人,而李明缺少的正是集体主义精神,A符合题意。 故选A。
16.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这表明这场战争( )
A. 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据“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故选D。
17.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而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故C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无论有功或无功,都分给土地,故A错误。BD两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实际情况,故BD错误。故选C。
18.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所说粮食产量在1951、1952年逐年增加,这表明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获得了大幅提升,所以ACD 是正确观点,不符合题意;B选项农民土地所有制不是农村土地公有制,符合题意。故选B。
19.“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表明( )
A. 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 新中国成立推翻了封建主义统治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正确。AB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排除。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排除D。故选C。
20.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巩固新生政权 B.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获得大团结。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为保家卫国,中朝人民共同作战,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三者都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巩固新生政权。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历史课上,小历认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由地主私有变成国家公有。”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10分)
【答案】 不同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由地主私有变成农民私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2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20分)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纲领?它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分)
(2)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令人激动的场景发生的时间?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10分)
(3)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2分)
【答案】
(1)《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据材料“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于10月15日。
材料三: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
(1)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2分)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4分)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4分)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政府应该如何应对?(4分)
【答案】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彭德怀。1950年。
(3)《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可知我国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据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开始抗美援朝,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据材料三“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为围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作答即可。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按照中央的要求,所有渡江部队,从每日黄昏开始行动,至翌晨4时停止,天亮前隐蔽完毕,不露痕迹,入夜开拔,奔赴前线。就在“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东西两线部队争先恐后地向中朝边境狂奔猛进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埋伏在鸭绿江南岸的崇山峻岭中,准备与之进行一场特殊的较量。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从当年冬开始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新解放区实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和二分别是指什么事件?结果如何?(6分)
(2)这两个事件都发生于哪一年?这两个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3)新中国成立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结果怎么样?(6分)
【答案】
(1)材料一:抗美援朝;材料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950年;巩固人民政权。
(3)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埋伏在鸭绿江南岸的崇山峻岭中,准备与之进行一场特殊的较量。”可知材料一是指抗美援朝运动。根据“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材料二所指是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所学可知,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都达到了效果,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3)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各省后。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