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语文(2020统编版) 三年级下古诗三首读一读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绝 句融燕鸳 鸯〔唐〕杜甫读一读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惠崇春江晚景惠崇芦 芽////〔宋〕苏轼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与李白合称“李杜”。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读一读实化子鸳鸯融燕惠崇高芦芽1.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7.诵。朗读并背诵。2.看。看书中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将自己没有明白的
地方在组内与同学讨论。3.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在小组内交流。4.议。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5.说。说说诗句的意思。6.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感情。说一说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绝 句泥 融鸳 鸯迟 日迟日:春日。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
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泥融:泥土湿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
毒性。芦芽:芦苇的嫩芽。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 芦 短,
正是 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惠崇芦芽河豚说一说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背一背迟日江山丽,绝 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惠崇春江晚景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春风花草香。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满地芦芽短,春江水暖鸭先知。三衢道中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宋〕曾几 曾几(jī)(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还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作者简介读一读减起子小泛梅溪少读一读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三 衢 道 中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想一想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
怎样?3.作者的心情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
同学交流。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三 衢 道 中日 日 晴,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梅 子 黄 时 绿 阴黄 鹂想一想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1 古诗三首
活动内容
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
生字:融( ) 崇( ) 泛( ) 芦( )
多音字:燕( )子
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画线的词语重点理解。
迟日 泥融 欲 却 小溪泛尽
3.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图。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学生活动卡设计
★活动建议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仔细读一读古诗,圈出词语,想一想画线词语的意思。
3.朗读喜欢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古诗画一幅图。
4.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指正修改。
1 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春天到了,冰雪rónɡ huà( ),yàn zi( )在空中飞舞,yuān yānɡ( )在水中嬉戏。xiǎo xī( )边长出了lú yá( )。
二、查字典填空。
“融”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音序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_画。“融”在字典里有以下解释:①固体受热变软或变为流体;②融合,调和;③流通。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融洽( ) 融化( )
金融( ) 泥融飞燕子( )
三、选字填空。
融 隔 崇 祟
( )化 间( ) ( )拜 鬼( )
( )合 ( )离 作( ) ( )敬
四、品析诗句,并完成练习。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1)“梅子黄时”点明此行的______________,“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动笔写一写。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__________________》所写的题画诗。
2.诗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江水、________、蒌蒿、________等景物。
3.从“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可以猜出,“河豚”是( )。
A.一种植物 B.一种肉味鲜美的鱼
C.一种小船 D.一种自然现象
4.这首诗的哪一句描写了诗人想象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融化 燕子 鸳鸯 小溪 芦芽
二、R ronɡ 鬲 6 ② ① ③ ①
三、融 隔 融 隔 崇 祟 祟 崇
四、1.春日 春天的江河山川非常明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 2.(1)时间 再,又 (2)梅子成熟的季节,天天都是晴天,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再走山路
五、1.燕子飞来飞去,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山路上的树木十分青翠,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从树林中传来了黄鹂欢快的叫声,比来时增添了趣味。
六、1.春江晚景 2.竹子 桃花 鸭子 芦芽 3.B 4.正是河豚欲上时。
1 古诗三首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感受春之美 (教学重点)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教材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吗?
生1: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阳光。
生2:温暖的春风、轻柔的春风。
生3:五颜六色的花、火红的花。
生4:绿油油的草、嫩嫩的草。
生5:活泼的燕子、可爱的鸳鸯。
生6:湿软的泥土、暖和的沙滩。
生7:秀丽的江山。
师:这么美好的景色,难怪诗中写道——
生:迟日江山(丽)。
师:诗中不仅有美景,还有气味呢,你闻到了吗?
生:香。春风花草(香)。
师:美丽如画的春天景色,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它们都是谁?
生:燕子和鸳鸯。
师:小燕子在做什么?
生:飞。
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衔泥来筑巢。春天,气温升高,大地解冻,泥土变湿软,小燕子衔泥来垒窝。
师:鸳鸯在做什么?
生:睡觉。
师:看图,它们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生:春天阳光温暖,照耀着大地,沙滩也变得温暖起来,在暖暖的沙滩上,鸳鸯在休息,春风吹拂,像温柔的手抚摸着它们,鸳鸯静静地睡着了。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又是那样的自然和谐。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生读全诗。)
赏析: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进入学习,学生在诗中画中寻找景物,感受春天景物的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景物的形态,在头脑中绘成动态的图画,从色彩、味道、感受、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感知春天的美不是单一的,是有色彩的,有生命的,有触觉的,有味道的。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产生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1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绝句》生动地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天美景。前两句粗线条勾勒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则工笔细描,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一上一下,一忙一闲,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早春的主要景物,又借“暖”和“欲”二字,融入作者的想象,刻画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和这股暖流之下“河豚欲上”的信息。《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景的新鲜感受。全诗明快自然,富有生活韵味。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制作“河豚生活习性”的微课。
3.制作生字卡、词卡及生字动漫。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的头脑里跳出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2.你们又想起了哪些古诗呢?
预设:《春晓》《咏柳》。
3.春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古诗,就是描写春天的,我们一起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色彩明丽的图画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积极性,在头脑中搜索“春天”,激起探究古诗内容的欲望。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第一首诗是描写春天的,但是,从题目中怎么也看不出与春天有关。
“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称五言绝句,七个字的称七言绝句。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用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2.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为“杜少陵、杜草堂”。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3.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
(3)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指正区分,反复领读。
“鸯”是后鼻音;“崇”是翘舌音;“豚”与“村屯”的“屯”同音;“惠”下部是“心”。
4.标出停顿,把古诗读通。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指名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掌握生字,扫除学习障碍,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三、理解古诗,感受春之美
1.学习《绝句》。
(1)指名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
(2)自读古诗,再看看插图,思考:诗的前两句中有哪些景物?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你能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吗?
预设:温暖的阳光,秀丽的江山,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的花,嫩绿的小草。
(4)多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道: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学生填空。
什么是“迟日”?(春日。)(板书:迟日)
本册教材首次出现了注释,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们关注注释去理解有难度的词语。
诗中不仅有美景,还有气味呢?(香)谁闻到了?怎样读这两句诗?
(5)美丽的春景也吸引了小动物,读读古诗,找一找哪些小动物出来了。
预设:燕子、鸳鸯。
(6)小燕子在做什么?(飞来飞去)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泥融飞燕子。”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冻的泥土也变湿软了,小燕子飞来飞去地衔泥垒窝。
(7)勤劳的小燕子忙着垒窝,那鸳鸯在干什么呢?
预设:在沙滩上睡觉。
(8)看图,鸳鸯睡得多香甜哪!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呢?
预设:春天,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照在沙滩上,沙子渐渐地变暖了,在沙滩上休息的鸳鸯在温暖的春风中睡着了。
(9)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幅图,你会画什么?
(10)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2.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1)出示春江晚景图,你能感觉到这是哪个季节?(春季)
(2)这幅画是惠崇画的,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我们来读一读。
(3)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4)谁读懂了第一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5)春天来了,谁得到了这个讯息?(鸭)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来了,寒冰消融,水温升高,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玩耍了。
(6)除了最先感知春天的群鸭,一些植物也发生了变化。
预设:蒌蒿满地芦芽短。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7)整个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苏轼的短短的几句诗就把画面中的景物都呈现出来了。再读古诗,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前三句)第四句是写什么的?(作者的联想) “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 建议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课外资料帮助理解,春天的河豚由海入江产卵,逆流而上。
(8)题画诗,依画而题,苏轼通过观察,引发联想,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的季节。他的联想是有根据的,不是胡乱的想象。(板书:画中画外 意境开阔)
请你朗读古诗,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9)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插图、生活实际、想象,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中在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重点强调:
融:左下内部不是“羊”。
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鸳:上部分的右侧不是“巳”。
惠:第六笔是竖,不是竖提。
短:右边是“豆”,不是“委”。
3.学生独立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展示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教师抓住难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古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将古诗读熟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曾几的《三衢道中》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古诗,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热情。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三衢山的道中)
2.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著有《茶山集》。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古诗的同时,对诗人也要有所了解。
三、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1.掌握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纠正字音。
(3)指名读,汇报生字。
溪、泛:左部都是三点水,与水有关。“溪”右边中间部分有点。
减:“减法”的“减”。
梅: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每天”的“每”。
(4)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梅、溪、泛、减”的书写。
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溪:写时注意右部是“爫”“幺”“大”,不要忽视“幺”有点。写时要紧凑。
减:右边不是“成”,里面是“一”“口”。
(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读古诗,提出疑问。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览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
(3)作者的心情怎样?
4.学生交流汇报。
5.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板书:时令 江南五月)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感。这句诗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
指导朗读的时候,要注重读出意外之喜。重点指导、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微长一点儿重一点儿,最后以上扬的语调,读出“晴”字中的意外之喜。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而行。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是再,又的意思。
“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它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板书:行程 乘船 山路)
(指导学生读这句诗。)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都是晴朗的日子,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山路。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么,该怎么读这两句诗呢?
(3)正当诗人走在山路上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下面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绿阴:苍绿的树荫。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路上绿阴并不比来时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板书:沿途景观 绿阴不减 黄鹂啼鸣)
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绿阴、黄莺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那么,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
7.朗读古诗并想象画面。
8.欣赏江南景色。
9.学生配乐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诗句的意思,读与悟结合,体会诗人的心情。
四、综合比较,总结全课
1.将这三首古诗连着背一遍。
2.比较异同:
同:
情感同。(都是表达对春的喜爱之情。)
异:
内容不同,作者朝代不同,景物地点不同。
3.再读三首古诗,总结全课。
4.布置作业。
读古诗,想象画面,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画。
设计意图: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是本堂课的特色。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一步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上注重了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感受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熏陶,培养语感。
1 古诗三首
◆“春”满诗行——与众不同的咏春诗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逢春感怀,留下了许多咏春名句。但有两首咏春诗与众不同。
一首是从湖南长沙郊区出土的唐代瓷器上发现的:“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另一首题为《春贴儿》:“春日春江春水流,春原春野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山上,春鸟落在春树头。”
两首诗的诗句均布满“春”字。每首诗各用了四个看似平常却恰到好处的动词,把生机盎然的新春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有人有物,人物协调;有声有色,声色俱佳;有动有静,动静相宜;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全诗通俗洗练,韵味十足,充满了诗情画意。
1 古诗三首
学生预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
预习字词
1.给下面的生字补全音节,再读一读。
y____ ____uì t____ ____ónɡ
鸯 惠 豚 崇
2.根据提示描一描,把字写正确。
3.读诗句,为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A.融化的泥土。 B.温暖的泥土。 C.泥土变湿软。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A.一种小船。 B.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C.一种水鸟。
内容感知
《绝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描写了动物在温暖的春日中活动、休息的情景。《惠崇春江晚景》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三衢道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路的幽静和趣味盎然。
资料搜集
1.搜集诗人杜甫、苏轼、曾几的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阅读质疑
1.例:“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诗人看到的景物吗?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