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9 08:57: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本课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提出可能的解释”这一主线开展,本课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让学生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二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借助光照射到球体上,会在球体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探究形成球体上亮暗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性——发光物体与球体的多种运动模式。学生的解释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的解释都要求得到模拟实验的证据支持;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行解释。日地运动的示意图可以较直观地表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的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现象。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少数学生虽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都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4.能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5.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并尝试解释。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多种可能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手电、地球仪、太阳和地球的图片
分组:手电、地球仪、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美景图片,激发探究兴趣。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片,激起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二、智慧碰撞,提出假说
1.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2.猜测: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会出现昼夜交替呢?
3.小组讨论,提出假说,并画出简图,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假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筋、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养成善于动脑思考、大胆猜测和交流讨论的习惯。
三、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1.引导学生思考:要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来分别模拟太阳和地球?
2.师生交流模拟实验注意事项。
(1)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在中国贴一面五星红旗作为观测点。
(2)调节手电筒与地球仪的距离,保证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3)地球仪转动速度尽量保持平稳,手电筒不能照射眼睛。
(4)认真观察观测点处是否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实验结束,组长收起实验器材。
2.小组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模拟实验。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动手做模拟实验,验证假说,交流汇报实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总结昼夜交替现象多种可能的解释
1.引导思考:这几种可能的解释,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结: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同学们验证过的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几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设计意图: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发现共同点的能力。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1.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2.延伸: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究竟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总结收获,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

实验记录单
《昼夜交替现象》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组长:
序号
我们的假说
(画简图)
实验验证有无
昼夜交替现象
(有打“√”;无打“×”)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