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

文档属性

名称 父母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01 12: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父母心》教学设计之一
王喜平 王立欣
教材简析
《父母心》是第五单元“快乐读书屋”中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围绕本单元主题“同情弱者”提供的补充阅读,是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延伸和扩展。故事叙述的是为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领养后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设计理念
根据本篇文章情感性强的特点,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至爱亲情,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人世间有一种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而且每个人都沉浸在这种浓浓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亲情)
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五”,来读一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汇报交流。
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朗读8—19自然段,体会穷夫妻矛盾、痛苦的心情。
3.再读课文后合作交流。
①“三次反悔”说明什么?
②为什么舍不得?
4.小组选一名同学有感情朗读。
5.师生评议。
6.评价贵夫人。
四、认读生字,掌握方法
1.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同桌之间说记字方法。
2.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识字方法。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学生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的亲情。
2.学生收集表现至爱亲情的文章,和同学交流阅读。
《父母心》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学习生字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3、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   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 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可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次子换回长子时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  难舍女儿,要回女儿时,决意不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