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空隙
减小
扩散
同时
合力
减小
增大
快
<
=
>
分子
无规则运动
引力
斥力
无规则
统计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预习导学新知探究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多维课堂,师生互动
突破疑难·讲练提升
(共31张PPT)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第3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
1.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 2.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力是引力与斥力的合力.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能用分子力解释有关现象. 3.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有空隙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3)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空隙.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力是指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3)当分子间距离变化时,分子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
①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②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0;
③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r>10r0时,F引→0,F斥→0,分子力为零.
(1)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气体分子间有空隙.( )
(2)分子间的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3)当两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力为零,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
(4)当分子间的距离达到无穷远时,分子力为零.( )
提示:(1)× (2)× (3)× (4)√
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统计规律: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每个分子的运动都是无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却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又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为什么大量分子能聚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而不散开?
提示: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引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不分开.
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
1.分子力: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力,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
(1)平衡位置:分子间距离r=r0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分子力为零.平衡位置即分子间距离等于r0(数量级为10-10 m)的位置.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
(3)分子力弹簧模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像弹簧连接着的两个小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小球代表分子,弹簧的弹力代表分子斥力和分子引力的合力,如表所示:
分子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图象 分子间距离 分子力 分子力弹簧模型
r=r0 零 象征分子力合力为零
r r>r0 表现为引力,且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象征分子力的合力为引力
命题视角1 分子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
(多选)两个分子从靠近得不能再靠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在逐渐减小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0
[解析]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与斥力,当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只是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的斥力小于引力,因而表现为引力;当r=r0时,合力为0;当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视为0.所以分子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0.选项A、D正确.
[答案] AD
(1)无论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是同时存在的,不会出现只有引力或只有斥力的情况.
(2)要注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或斥力”与“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不是同一个概念.
命题视角2 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的运动分析
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0>10-9 m)变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将( )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解析]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变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加,但斥力增加的更快;故其合力先表现为引力,后表现为斥力,但引力有一个最大值,故选C.
[答案] C
命题视角3 分子力做功分析
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若把甲固定,使乙逐渐向甲移动,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在这一过程中,下列有关分子力对乙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力对乙总是做正功
B.分子力对乙总是做负功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解析] 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乙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分子力对乙做正功;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乙继续向分子甲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选项D正确.
[答案] D
分子力问题的分析方法
(1)首先要分清分子力是引力还是斥力.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力比较复杂,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r=r0时,分子力为零但引力和斥力均不为零.二是r≥10r0时,分子力以及引力、斥力都可忽略,可以看做是零.所以当rr0时,分子间距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通关练习】
1.固态物体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则对其中的引力和斥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被压缩时,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B.当物体被压缩时,斥力、引力都增大
C.当物体被拉伸时,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D.当物体被拉抻时,斥力、引力都增大
解析:选B.依据分子力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知,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物体被压缩时,斥力和引力均增大,故A错误、B正确.当物体被拉伸时,斥力和引力均减小,故C、D均错误.
2. (多选)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现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则( )
A.乙分子从r3到r1一直加速
B.乙分子从r3到r2过程中呈现引力,从r2到r1过程中呈现斥力
C.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D.乙分子从r3到距离甲最近的位置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AC.乙分子从r3到r1一直受甲分子的引力作用,且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乙分子做加速运动,A、C正确;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一直呈现引力,B错误;乙分子从r3到距离甲最近的位置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错误.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热现象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
(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
(3)大量的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有一定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固体、液体分子间有空隙,却没有紧紧地吸在一起,说明分子间还同时存在着斥力.
(多选)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块铁经过高温加压将连成一整块,这说明铁分子间有吸引力
B.一定质量的气体能充满整个容器,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很微弱
C.电焊能把两块金属连接成一整块是分子间的引力起作用
D.破碎的玻璃不能把它们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其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
[解析] 高温下铁分子运动非常激烈,两铁块上的铁分子间距很容易充分接近到分子力起作用的距离内,所以两块铁经过高温加压将很容易连成一整块,电焊也是相同的原理,所以A、C项正确;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此种情况下分子间引力非常微弱,气体分子可以无拘无束地运动,从而充满整个容器,所以B项正确;玻璃断面凹凸不平,即使用很大的力也不能使两断面间距接近到分子引力作用的距离,所以碎玻璃不能接合,若把玻璃加热,玻璃变软,即可重新接合,所以D项错误.
[答案] ABC
分子动理论是在大量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总结形成的一种科学理论,反过来,利用它又能说明生活实践中与之相关的许多实际问题.
将下列实验事实与产生的原因对应起来.
A.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减小
B.固体很难被压缩
C.细绳不易被拉断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E.冰冻食品也会变干
a.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分子间存在空隙
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e.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上实验事实与产生原因的符号)
解析: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细绳不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E.冷冻食品也会变干,说明固体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1)Ac (2)Be (3)Cd (4)Db (5)Ea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