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陶罐和铁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9 20:5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0个字,会写
“骄傲、谦虚”等18个词。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分角色朗读、表演,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懂得归纳方法并拓展延伸。
4、从人物的性格和结局悟出人生道理,懂得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确看待人和事。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
点;分角色朗读、表演。
2、从人物的性格和结局悟出人生道理,懂得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人和事。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pt、头饰、打印板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1、回顾导语,加深理解
师: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故事。单元导语里有一句话,你们还记得吗?——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学完了《守株待兔》后,不知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2、角色扮演,顺势导入
那今天呀,我们要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两位新朋友,瞧,他们来了。
生1:(语气温和,先看看铁罐)你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我的身体是陶土做成的,叫陶罐。
生2:(语气傲慢,双手交叉,眼睛看都不看铁罐)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做出健壮的样子)我全身上下都是铁,可坚固啦!叫铁罐!
师:看起来有点意思,这两个新朋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的故事呢?又想让我们照镜子一样,懂得什么道理呢?你们有兴趣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吧,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单元导语所蕴含的意思,联系所学内容及生活实际谈理解;再由已知导向未知,两个同学进行简短的角色扮演,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陶罐铁罐有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对本则寓言的阅读兴趣,继而顺势导入课题。
二、检测预习情况:
师: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这些生字词你是不是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有哪几个重点词你觉得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一下的?
橱柜 骄傲 傲慢 谦虚 懦弱 争辩 恼怒 羞耻 尘土 捧起 代价 古代 价值 碎片 废墟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预设:生根据观察和预习,一一说出他们认为的重点词、易错词。教师总结或补充。
【设计意图】快速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以生为本,自由分享,教师只做点拨和归纳。
三、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直接给提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国王的橱柜里,铁罐 ________________,但是,陶罐
________________。许多年过去了,陶罐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怎么判断? 预设:归纳分段技巧
1)根据地点转换:橱柜 废墟
2)根据时间变化:许多年以后
3)根据插图:两幅插图
【设计意图】在默读全文的前提下,根据简单的提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课文大意并给文章分段。适时归纳分段的方法,为的是让学生日后在遇到不同文本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迁移。
三、细读品悟,层层深入:
过渡: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先来看看文章的第一部分,你能不能迅速地发现第一部分在句式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预设:除了第1和9自然段,其他都是对话。
1、那就先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很关键又具有新鲜感的词语,你发现了吗?(奚落)
1)猜猜看,“奚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预设:联系上下文、换词法、查字典。(师强调理解词语方法的重要性,ppt出示猜词方法)
2)看到奚落这个词,你脑子里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为什么奚落?如何奚落?陶罐被奚落后态度怎么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第一部分的句式特点,关注对话,关注关键词。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并复习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过渡:既然我们有那么多疑问?那我们不如就来好好研究一下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2、为了更方便我们研究,请大家先用红色横线画出陶罐的话,用黑色波浪线画出铁罐的话。听清楚指令哦,只画出说的话。
师:一问一答算一次对话,陶罐铁罐之间总共有几次?除了我们画出的对话之外,剩下那些句子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预设:提示语。提示语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提示我们用什么语气去读对白。(ppt强调提示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识别对话中的提示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为后面分角色朗读以及补充提示语做好充分的铺垫。
3、关注第一次对话,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师:既然我们分清了陶罐铁罐说的话,又弄懂了提示语,那我们就赶紧来看看他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1)谁先来试试读一读陶罐铁罐的对话?(两名学生读,其余做评价)你为什么要读成这种语气?
2)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3)引导关注“傲慢”、“谦虚”、“陶罐子”、“铁罐兄弟”。
4)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秘诀”,除了关注提示语,还要关注标点符号。
4、关注第二、三次对话,及时训练迁移
师:试着用同样的方法读第二次和第三次对话,先自己试读,再与同桌读一读。(ppt出示第二次对话,指名同桌读,一人帮忙读提示语)其余同学认真听,做出评价。
1)更加轻蔑的神气表现出来没有?怎么样才能让人更好地感受到? 预设:表情
2)第二次对话中,铁罐是怎么形容陶罐的? 预设:懦弱。
3)懦弱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猜出?(再次强调理解词语的方法)陶罐真的懦弱吗?从哪看出? 预设:不懦弱,争辩。
(ppt出示第三次对话,男女生竞赛读,男女生互评。)
4)关注两个感叹号、“相提并论”、“和睦相处”。
5)故意抛出疑问,总觉得陶罐的话读得还不够到位,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上两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抓住提示语、关键词以及标点符号,选择合适的语气,代入角色进行朗读训练。并不断地变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层层推进,让学生对角色有更一层次的认识与感悟。
5、关注第四次对话,在对比中体会提示语的重要性
ppt出示第四次对话,先学生自由试读,再选择一个同学读一读,老师充当陶罐。
1)生评价。师故弄玄虚,表示总觉得还缺点东西。 (ppt出示所有的提示语,后两句标红)
2)你发现了什么?那可以怎么改?
预设:心平气和地,蛮不讲理地(标红添加)
3)除了加上这些词,还有没有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好对话? 预设:加动作描写
4)标红出示,对比感受,生自行添加,试读感受。引导关注写作秘诀。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所有的提示语,找出后两个简单的提示语的劣势所在,引导学生试着自己补充提示语,加上适当的语气、动作、神情等等。设置这一环节,除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好对白,也是引导学生在平时的习作创作时,运用更多丰富而具体的形容,使得写人的作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6、角色扮演,加深体悟
1)引导学生关注陶罐和铁罐性格关键词,自行练习,注意语气、动作、表情,选三对组合上台表演。
2)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更好地体悟陶罐铁罐地性格,满足大家表演的欲望,现在就请全班同学加入到分角色扮演中,一起比拼吧。
【设计意图】借助深受学生欢迎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更直接的角色扮演中,反复朗读,反复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为下一环节的“通过寓言懂得人生道理”做好充分的铺垫。
四、知晓结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二部分,后来到底怎么样了?用双横线画出陶罐的结局,用双波浪线画出铁罐的结局。
2、铁罐哪里去了?(补充课外知识:铁氧化)
3、看起来这样傲慢的铁罐是一无是处的,最后的结局也是如此悲惨。你觉得他真的是一无是处吗?这个故事让人懂得了什么道理?能不能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懂得: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结局;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方式。此环节的设置,不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都可以,旨在让他们通过寓言品悟生活。
五、课外拓展:比较阅读。
请你运用《陶罐和铁罐》这一课学到的方法,阅读《北风和太阳》,关注他们的性格和结局,说一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本课所得迁移到课后阅读中,将阅读方法拓展巩固到其他方面。
六、作业推荐:快乐创作吧
挑选两三样物品,仿照学过的寓言,自编一则寓言,讲述一个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不要只局限于读者身份,可以大胆地模仿学过的寓言,尝试自己当小作者,创编一则寓言,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兴趣较大,对自己创编故事兴趣也较为浓厚,学习《陶罐和铁罐》后顺势而布置,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课后反思:
这堂课着眼于三年级的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了一连串的分角色朗读环节。立足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的特点,将各种方法渗透于各环节的朗读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在一些引导上面,还稍显欠深入,对学生的点拨也不够及时。比如,扮演铁罐的学生表演得较为夸张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铁罐这样做给人的感受,应不应该在生活中这样做。在“领会寓意”的环节,当学生一一说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的总结归纳不够深入。这些都有待在日后的教学中有更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