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4、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塑料梳子、碎纸片、吸管、橡皮擦、水笔芯、牙签、绒布、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纸片,我想把这张纸片贴到黑板上去,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生回答后,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用双面胶、磁铁、胶水粘贴,这些办法都很好,可惜这些东西老师这里都没有,那我们按照这位同学说的用摩擦产生静电的方法,我们试一下,看行不行,请这位同学自己来摩擦。师问:你是用什么材料来摩擦纸片的呢?……学生摩擦后,师把纸片贴到黑板上去,贴上去之后,师揭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课题,并出示课件1)。
二、体验静电现象
1、学生体验静电现象。
同学们:我们刚才是按照这位同学的说法用摩擦产生静电的方法把纸片贴到黑板上去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来检验一下摩擦是否真的能产生静电现象,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的实验盒里准备了一些碎纸片、塑料梳子、塑料吸管、水笔、绒布等,老师想看看你们谁先想出办法把小纸片吸起来,师问:你们分别是用什么工具和什么方法把小纸片吸起来的呢?(生答:我是用塑料梳子、吸管、水笔等去摩擦自己的头发、衣服、绒布,然后慢慢接近碎纸屑,把纸片吸起来了。师小结:摩擦产生了静电现象。)
2、师生交流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摩擦产生静电现象的实验,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呢?(生:①刚脱下的毛线围巾或绒毛帽子会吸起头发。②用手能摸静电起电机会让你“怒发冲冠”。③下雨前天空中的电闪雷鸣。④关电视机时,头发靠近屏幕时头发会被吸附在屏幕上。⑤脱毛线衣时,衣服会发出啪啪的响声……师小结:其实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三、不一样的电荷
1、师问: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那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你们摸摸桌子、书本、笔等,有电吗?)那么物体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不显示带电呢?在什么情况下显示带电呢?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请看课本第3页“不一样的电荷”。生自学后师指名回答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不显示带电呢?(师出示课件2)小结:原来,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包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生齐读小结时师板书:正电荷(+)、负电荷(-),师:同学们,你们对物体不显示带电还有什么疑问吗?)
2、师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物体显示带电呢?(指名回答后师出示课件3)小结: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的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生齐读小结2遍)。
3、旋转吸管实验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带电的,只有在受到外界因素(例如摩擦)时才显示带电,那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旋转吸管实验”,探讨一下物体相互摩擦后究竟带上了哪种电荷。(出示课件4-9)
(1)、实验器材准备:一块橡皮擦、一支用完的水笔芯、一根牙签、两根吸管、一块绒布。
(2)、实验步骤
①将用完的水笔芯笔尖插入像皮擦的中心部位。
②用牙签插入第一根吸管的中心部位。
③用绒布快速而有力的摩擦带有牙签的吸管,然后用牙签的尖端插入水笔芯中。
④用摩擦过吸管的绒布去慢慢靠近有牙签的吸管,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后生答:绒布和吸管相互吸引。师:它们为什么相互吸引?生:因为绒布和吸管相互摩擦时,绒布上的负电荷转移到吸管上去了,吸管带负电荷,绒布带正电荷,所以它们相互吸引。师:负电荷和正电荷是两种不同的电荷,我们把它们叫做异种电荷,为了便于记忆,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实验现象<结论>概括起来?生: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师出示课件,生齐读2篇时师板书>)
⑤用绒布摩擦第二根吸管,然后用第二根吸管慢慢的去靠近第一根吸管,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后生答:两根吸管相互排斥。师:为什么两根吸管会相互排斥呢?生:因为两根吸管都和绒布摩擦时,绒布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两根吸管上去了,两根吸管都带负电荷,绒布带正电荷,所以两根吸管相互排斥。师:假如两个物体都带正电荷,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生:两个物体相互排斥。师:两个物体不管是同时带正电荷还是同时带负电荷,它们都是带同种电荷,哪个同学也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实验现象<结论>概括起来?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师出示课件后,生齐读2篇同时师板书>)。
四、让电荷流动起来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你们发现黑板上的这个纸片有什么变化吗?
生:快要掉下来了。
师:为什么会掉下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到课本第4页“让电荷流动起来”的一节里去找答案。
2、生阅读后,师问:纸片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生①:因为纸片上的静电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
生②:虽然摩擦能产生静电,但静电中的电荷是不能持续流电的。
师:你们回答得都对,就是静电中的电荷是不能持续流动的,要想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生:一是电源,二是电路。
电源
老师板书:形成电流的条件
电路
3、师(出示课件10)演示电荷的流动
4、师讲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电器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但我们在使用这些电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电的安全。
五、巩固练习(师出示课件11-13)
(同学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效果如何,请看巩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静电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电荷有(
)电荷和(
)电荷两种。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
)。
3、电路是(
)的通路,它是由
(
)、(
)、(
)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
(二、)判断题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
)
2、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
(
)
3、两个带正电荷的物体接近时,它们会互相吸引。
(
)
(三)、选择题
1、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
A.相互排斥
B.相互吸引
C.上面两种现象都不可能发生
2、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
A.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纸屑,纸屑被吸起来了
B.冬天脱毛线衣,听到“啪、啪”的响声
C.纸屑被胶水粘在塑料板上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表现都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到了摩擦能产生静电现象;
生2:我学到了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生3:我学到了要想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电源,二是电路。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有关静电现象的知识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比如:如何利用静电为我们服务,如何预防和消除静电对我们的危害等等。课后同学们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静电现象的奥秘。
七、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课后思考题:高层建筑物上为什么都有一根避雷针?
八、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摩擦产生静电现象
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负电荷(一)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源
电路
形成电流的条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