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制9下化学 3.1.2常见的酸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五四制9下化学 3.1.2常见的酸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19 21: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酸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学生已经熟悉了几种常见酸的基础上,本节课介绍几种常见酸的性质,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联系学生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的性质。同时,通过活动与探究、对比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尽量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探究兴趣的问题,提供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2、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酸的主要性质;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
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以及浓硫酸的稀释。
五、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稀释浓硫酸
六、教学准备
本次教学需要用多种实验仪器和药品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验仪器和药品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面的知识,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酸?
生:盐酸、硫酸、硝酸……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见的酸(板书)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2几种常见的酸
(二)培养探究能力,养成合作精神
学生6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内容:
(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3)实验后填写下列表格
盐 酸
硫 酸
颜色状态
打开瓶盖的现象
气 味

师:强调学生注意安全措施,并且强调闻气味的规范操作。
[让学生分组探究,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投影展示学案,上表结果)
盐 酸
硫 酸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
打开瓶盖
的现象
瓶口出现白雾
无明显现象
气 味
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师:瓶口出现了白雾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
师:演示实验
在滤纸条上逐滴滴上石蕊溶液,将滤纸条放入大试管中,将一块滴有浓盐酸的棉花放在试管口处,棉花与滤纸条不能接触,塞紧瓶塞,请同学仔细观察现象……
师:看到了什么?
生:滤纸条由管口向里变红。
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师:板书 (浓盐酸 挥发性)
师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果我们在做实验时忘记盖瓶塞,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呢?(幻灯)
放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将判断的结果填入下表。
物 质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浓盐酸
浓硫酸
师引导:在使用浓硫酸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
实 验
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
用浓硫酸滴到小块布上
师:强调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板书:腐蚀性)
(学生开始分组操作,教师在下面指导)
生:开始交流各自看到的实验现象:纸上留下黑色的字迹;小木棍上被浓硫酸触及的部位变黑;布料上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已破烂、变黑。
师:投影展示学案 引导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生:思考并回答(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它能把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生成黑色的炭。
师:这是一个什么变化
生:化学变化
师:在这个过程中浓硫酸起到了一个脱水的作用,故腐蚀性也叫脱水性
【通过实验探究后学生学会小结知识点,并且认识到浓硫酸很强的腐蚀性】
生:反思:通过上面的活动与探究,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生:使用浓硫酸时,必须十分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衣服和皮肤上。
师: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慎将浓硫酸滴到皮肤上,首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所以在做实验时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那么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时还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实验室如何稀释浓硫酸呢?
(板书:稀释)
生讨论方案:方案一: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方案二: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师演示:分别取两套相同的装置(水槽、钟罩、烧杯、漏斗)滴有红墨水的冷水、浓硫酸 完成方案一、二
【对比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记忆】
生:仔细观察现象看到:将水加入浓硫酸中看到液体飞溅,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液体很平静。并得出正确结论(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更安全)
生:
(1)、用手接触烧杯外壁感到比较烫,这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2)观察到液体出现了分层的现象。讨论得出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浮在水面上,溶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迅速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非常危险!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师:强调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结:
1、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3、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切记: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4、如果不慎将浓流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干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进一步加深对浓硫酸三大特性的认识】
师: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
生:提出疑问
师:布置随堂练习
作业:请同学们回家查阅资料,整理盐酸、硫酸的有关用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八、教学反思
事实表明,研究性学习能让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究,乐于交流,愿意合作,促使他们在亲身经历和亲自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变化,掌握学习的方法、手段、途径,培养了创新意识。力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