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制9下化学 3.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五四制9下化学 3.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19 21:4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初步掌握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技能,能完成简单的
中和反应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
发生的方法。
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热爱
生活、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重点:中和反应的判断和应用。
难点: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
四、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情境导入:你在生活中有过胃酸胃胀的情况吗?遇到这样的症状时,你会向谁求助?“医生”,医生会给给你开什么药呢?“斯达舒”,你知道“斯达舒”的成分吗?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通过指示剂的变色实验引出酸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一:?
??????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不变色
振荡
方案二: ?
?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 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变色”,学生从不确定答案的实验设计到确定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通过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出现白色固体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
教师分析: HCl﹢NaOH = NaCl ﹢H2O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 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精讲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观看并思考:在酸和碱混合时到底溶液有哪些变化?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阅读课本,归纳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61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
1.一定有水生成的反应是(  )
A.化合反应 B.中和反应
C.氧化反应 D.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硝酸银 B.氧化铜
C.石灰水 D.锌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O2+2NaOH===Na2CO3+H2O
B.CuO+H2SO4===CuSO4+H2O
C.KOH+HNO3===KNO3+H2O
D.Fe+2HCl===FeCl2+H2↑
4.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5.云吞是大家喜欢的食品,但云吞往往带点苦涩的味道,这是因为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碱性物质),因而吃云吞时,要蘸点________(填“米酒”“食盐”或“食醋”)以减少苦涩味,这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的原理。
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归纳中和反应过程溶液的变化打下基础。
〈六〉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课堂巩固:中考真题演练,在中考真题的基础上归纳溶液酸碱度是可以改变的,其中包括稀释和中和反应。最后归纳酸和碱的化学通性,作为对于酸碱性质的巩固和完善。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认识?
〈七〉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写出要求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巩固新知,提高动手能力。
填写课后习题,回归课本,巩固基础,拓展思维。
提出中和反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 碱 ==== 盐 + 水
2.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做出积极评价。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