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9 23:36: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8课。本课尝试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教材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极昼极夜现象及解释、单元总结。极昼极夜的解释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学生:极昼极夜的解释和地球自转、公转有关,与地轴倾斜有关。并鼓励学生采用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意图等方法进行解释。并尝试推测,假如地轴倾斜角度更大,会产生怎样的现象。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在经历过本单元前7课学习后,对地球的运动已经具备相应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极昼极夜现象及原因,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但学生毕竟处于具体运算向抽象运算过渡阶段,依旧需要借助相关的模型来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本课的关键在于通过模拟实验、模型演示或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对极昼极夜现象及原因,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学生理解该概念的同时,对先前的概念进行梳理,形成概念体系。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 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
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的有关。
【教学难点】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小地球仪,手电筒,记录纸
教师:极昼极夜相关照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聚焦问题,导入新课
PPT展示:极地风光。
谈话:同学们一定都知道地球有两极:南极和北极,你知道两极有一些什么奇妙的景色吗?
学生尝试说一说(预设,学生能说道极昼极夜则直接引出课题,学生不能说道,则教师提出)
PPT展示:极昼极夜现象。
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时间,我们把这样的现象称为极昼。
北半球冬季时,几个月见不着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时间都处在黑暗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称之为极夜。
引出问题:南极北极为什么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呢?
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1.回顾旧知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的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尝试复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倾斜角度、地球公转的方向等。
思考:解释极昼极夜现象,能否与地球运动规律相矛盾?
2.尝试解释
利用相关的工具(手电筒、地球仪、白纸),在地球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尝试解释极昼极夜现象形成的原因。(提醒学生可以用模拟实验解释,也可以画图解释。)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解释,教师巡回。
全班交流
请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想法。(模拟实验和画图代表各一位)
全班互动交流并思考:1.这种解释会产生极昼极夜现象吗?2.该解释和我们之前认识到的地球运动规律矛盾吗?
学生之间对解释进行点评。
概念巩固
播放微视频(课件),进一步明确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5.概念延伸
思考:地轴倾斜的角度变化带来的问题。
讨论: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如果地球倾斜角度变小,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上的生物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画图、模拟试验)进行解释。
全班互动交流,产生的后果。(可从天气、生物等角度提醒学生展开讨论)
三、单元总结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1)自转特点
说一说地球自转的特点(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周期24小时),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傅科摆。
板书: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证据
公转特点
说一说地球公转的特点(逆时针、绕太阳转动,公转周期一年),证明地球公转的证据:恒星周年视察。
板书: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证据
(3)地轴特点
说一说地轴在自转公转中的特点(倾斜22度),地轴倾斜的证据:北极星不动。
板书:地轴倾斜产生的自然现象、证据
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哪些自然现象?
学生针对该问题先进行讨论,教师最后进行小结。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
证据: 傅科摆 恒星周年视察 北极星不动
运转方式: 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产生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
四季交替
极昼和极夜现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