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8-24 10:15:00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单位: 金水三中
姓名: 海 瑞 昌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中讲到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比较低等,但分布较广泛的植物类群,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和基础。教学中应突出这些绿色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最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植物的组织,器官等概念的理解,也初步认识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活。本节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并且,知识难度不高。因此,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这三类植物基本特征的比较综合、分析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比较综合、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确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最基本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区别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探究植物进化规律;
2.学生提出问题、比较综合、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
学习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按照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群呢?(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完成自学练习题
学生自学课本P78—P82页,完成同步训练选择题的第1,2,3,7题,简答题的第1,2,3,4,5小题。
使学生明确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藻类植物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思考:湖水、江水和池塘里的水泛起绿色是由于什么植物的大量繁殖呢?
展示课本图片: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
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
观察分析:
1. 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
2. 藻类植物与你常见的陆生植物相同吗?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
3. 它们是怎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生活呢?
4. 藻类植物的作用什么?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分析得出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的作用:①释放氧气;②做鱼类的饵料;③可供实用;④可供药用;⑤引起赤潮等危害。
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表达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苔藓植物
夏季潮湿的土壤上面会长出一层毛茸茸的绿毯,非常松软,这就是苔藓。
观察图片:墙藓、树干上的苔藓、苔藓植株
观察分析:
1. 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主要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 从形态上看,(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3. 苔藓植物为什么可以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学生阅读课本分析得出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叶分化,无输导组织,根是假根。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与人类关系: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因为它们的叶片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非常容易受到有毒气体的危害。
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蕨类植物
展示课本图片:肾蕨(鸡毛草)和江南星蕨
特点:叶片大大的,茎大多埋藏在地下,形态优美;
观察分析:
1. 野生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 与藻类、苔藓植物不同,它们的形态结构有了什么明显的区别?
蕨类植物的种类非常多:图片展示其它蕨类植物:胎生狗脊、满江红、铁树、贯众
学生阅读课本分析得出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陆地;具有根、茎、叶分化,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多。
与人类关系:①可供食用;②可供药用;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④形成煤;⑤盆景观赏植物。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表达交流能力
繁殖
提出问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那它们怎么繁殖后代呢?
图片展示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孢子囊、苔藓茎顶端的孢蒴(像鸟喙)、海带的孢子囊。
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结论:
它们都是依靠孢子繁殖的(个别单细胞藻类靠分裂繁殖),统称为孢子植物,孢子只是一个单细胞。
使学生认真观察,加深对孢子植物的认识
小结:
藻类植物:大多水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孢子或分裂繁殖;
苔藓植物:陆生(潮湿的地面);一般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陆生(阴湿的环境);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都有输导组织;孢子繁殖。
思考:
比较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
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学生还得出植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使学生从整体上比较分析并掌握三种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点出重点内容
培养学生树立进化的生物科学素养。
转化练习:
1. 以表格的形式,比较三类植物的特点;
2. 处理课后习题;
3. 处理同步训练。
学生答题
反馈矫正
纠错、点拨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知识掌握在课堂。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藻类 生活环境
苔藓 形态结构
蕨类 繁殖方式
二、植物进化规律
水生→陆生;
简单→复杂;
低等→高等。
八、教学反思:
课件14张PPT。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学习目标: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
最基本的形态特征;
2.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
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自学一: (时间10分钟)
自学课本第78—82页
完成练习题的选择题 1,2,3;
简答题1,2,3,4,5小题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
环境中?
2. 它们各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特征?
3. 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自学要求: 标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自学指导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
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30多万种)一、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海洋藻类藻类植物的特点: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潮湿的地表。 藻类植物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有些种类属于单细胞生物。 1、释放氧(95%)2、作为鱼类饵料3、可供食用4、可供药用5、可引起赤潮作用:二、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何不同?2.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
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吗?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墙藓树干上的苔藓苔藓植株肾蕨(又称鸡毛草)三、蕨类植物江南星蕨蕨类植物的特点:2、有根、茎、叶的分化1、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3、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蕨类植物的作用3、形成煤1、可供食用2、可供药用5、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4、盆景观赏其他蕨类植物胎生狗脊满江红铁树巻柏(还魂草)植物活化石——桫椤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蕨类叶片背面隆起孢子植物的繁殖蕨类、苔藓植物的生殖——孢子生殖苔藓茎的顶端膨大孢蒴 像“鸟喙” 比较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思考: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单细胞→多细胞进化顺序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或分裂 水中 (大多)紫菜、海带 潮湿陆地 阴湿陆地有茎、叶分化,无根;无输导组织。 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孢子繁殖 墙藓、葫芦藓 肾蕨、卷柏 释放氧、食用、药用、饵料 指示植物 形成煤、食用、药用观赏 课堂小结:
生活环境
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繁殖方式
与人类的关系
代表植物
藻类
大多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或分裂繁殖
释放氧、食用、药用、饵料
紫菜、海带、水绵等
苔藓
潮湿陆地
有茎、叶分化,无根,无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知识植物
墙藓、葫芦藓等
蕨类
森林、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形成煤、食用、药用观赏
肾蕨、卷柏、贯众等
生活环境
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繁殖方式
代表植物
藻类
大多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或分裂繁殖
紫菜、海带、水绵等
苔藓
潮湿陆地
有茎、叶分化,无根,无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墙藓、葫芦藓等
蕨类
森林、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肾蕨、卷柏、贯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