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三章《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三章《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9 12: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第 课时
课 题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课 时
1
授 课 时 间
2017.5.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酸雨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环境问题相关资料、实验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情境导入
环境问题严峻
播放视频《谁的霾》,引入课题《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过渡:除了PM2.5引起的大气污染导致出现的雾霾以外,人类还面临哪些严峻的环境问题呢?
【活动一】阅读信封中的资料,小组讨论,归纳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并请各位组长在学案上做好记录,小组汇报成果。
环境问题:
引起原因:
危 害: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核污染)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引起共鸣:如今人类的活动导致环境在恶化,恶化的环境又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能力。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过渡:乐山大佛真的是伤心地流泪的吗?并不是,酸雨才是引起他流泪的祸首!
什么是酸雨?
介绍PH。
过渡:那我们这个地区的雨水是酸雨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测一下。
【活动二】我是小小检测员
酸碱度
水源
pH
结论:PH介于6-7之间。虽然我们这里的水略呈酸性,但还没有达到酸雨的pH。
资料:2012年江苏全省酸雨的发生率为50%,南京等沿江城市更是酸雨的高发地区,苏南有的地区最为严重,酸雨的发生率更是超过了90%。
过渡: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酸雨对生物圈的影响。为了将研究伤害降到最低,一般我们不以动物为实验对象,而是选择植物。这个实验我们就用植物的叶片进行探究。
【活动三】探究实验:模拟酸雨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供实验目的,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提示:1、围绕实验目的,提出的问题一定得是问句,而且要围绕酸雨和植物的叶片展开。
2、作出的假设可以在问题的基础上帮助我们缩小探究范围。
提问:假设是否成立,我们用什么来验证呢?(实验)
讲述:但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得先设计实验。
3、实验
(1)提供实验材料:玻璃瓶、“酸雨”、正常雨水、酢酱草叶片等。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的提示,在学案上合作完成实验设计方案,注意语言的严密性。
设计实验方案提示:1、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2、思考实验现象或者数据如何记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其他同学作出评价。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的玻璃瓶,分别标号1、2。
②1号瓶中加入20ml酸雨,2号瓶中加入20 ml正常雨水。然后向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形态大小种类相同的酢酱草叶片,轻轻晃动玻璃瓶。
③取出叶片至培养皿,观察现象并作好记录,比较现象是否有差异。
预测实验现象: 。
(3)进行实验
①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
②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提示:注意安全。
得出结论
5、表达与交流
讲述:经过实验,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酸雨的厉害,它落到植物上,就会破坏植物叶子表面的蜡质保护层,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我们再来观察一下酸雨对生物生活的环境会有什么影响。玻璃瓶中加入石灰石(代替雕塑等建筑物)和镁条(代替桥梁等的金属结构),看看有没有变化呢?我们发现:酸雨落到建筑上,会侵蚀建筑材料。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它与石灰石的反应,然而,这并不是说没有反应,日积月累,变化是惊人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幅对比图。(展示酸雨的危害示意图)
过渡:酸雨的危害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它还会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等。今天我们通过实验亲眼见证了酸雨对生物圈的危害,也通过资料了解了如今我们生存的生物圈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前景堪忧。最后,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16页的内容,并结合今天所学及积累的课外知识,完成环境问题概念图的填写。
【活动四】自学课本P116内容,整理归纳各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完成概念图。
【结束语】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为地球妈妈做哪些事呢?请大家课后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了解酸雨、PH。
培养学生尝试探索质疑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直观体验酸雨对生物圈的危害。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概念图的填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整合归纳等能力。
学生课后完成,培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等能力,为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效率、课堂得失、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
本节课围绕“环境问题”展开,以酸雨为例,讲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为后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一节课有多个活动组成,学生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只是探究实验的设计对于他们来讲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想办法多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