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9 20:3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2020-2-191文明的冲突,智者的选择2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






图376年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文明的冲突,智者的选择4兵戎相见探交往——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公元383年秦军87余万晋军约8万 “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文化正统)相承,亲仁善邻,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晋书?王猛传》战前:吾方命蛮夷(周边民族)以攻其内,精甲劲兵(氐族军队)以攻其外,内外如此,安有不克!
——《晋书?苻坚载记下》2020-2-19687万前秦多民族8万东晋汉族骄傲轻敌士兵团结军心不稳指挥不当败胜战术得当地位: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意义: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统编版历史七上第18课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百度百科2020-2-197386年北魏建立439年统一北方文明的冲突,智者的选择*汉化改革看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9 畜牧迁徙,狩猎为业;
淳朴为俗,简易为化;
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三国志?魏书?序记》 背景:鲜卑经济文化落后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背景:民族矛盾尖锐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100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80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背景:人民起义不断2020-2-1910洛阳山西大同2020-2-1911决心汉化改革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迁 都 洛 阳以退为进,运筹帷幄废太子言出必行“高祖在长安,使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禧,奉诏赍[jī]椒酒诣河阳,赐恂死,时年十五。”
——《魏书·孝文五王·废太子恂传》材料一 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丛正音(汉语)。”
——《北史·魏咸阳王禧传》。孝文帝改革材料二 (学习中原服饰)制定官吏的冠服。妇女的服饰也有了规定,大抵模仿南朝。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三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子女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说汉语穿汉服通汉婚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
——《资治通鉴》步摇冠材料一 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丛正音(汉语)。”
——《北史·魏咸阳王禧传》。孝文帝改革材料二 (学习中原服饰)制定官吏的冠服。妇女的服饰也有了规定,大抵模仿南朝。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三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子女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说汉语穿汉服通汉婚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1234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汉 化 改 革目的: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
认同,促进民族交融。2020-2-1915 北魏鎏金铜杯图 北魏玻璃瓶图文明的冲突,智者的选择16胡风汉韵现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游


族农


族生产生活政治制度社会习俗文化艺术 在相互的交流和学习中,“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2020-2-1918决心汉化改革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迁 都 洛 阳以退为进,运筹帷幄废太子、罢皇后言出必行孝文帝改革果敢与智慧,不畏艰难,勇于创新2020-2-1919意义材料一:当时百姓殷阜(富足),年登俗乐,国家殷富,库藏盈溢。
——《洛阳伽蓝记》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材料三:孝文帝改革后15年间,只发生6次暴动事件。
——许春宏《一位历史改革者的启示》缓和了民族矛盾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2020-2-1920 在历史上,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了。因此,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了,孝文帝是千古罪人。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北方地区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