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成果。
3.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形式、政策和成果。
4.知道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二、自主学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加入______;
目的:走______和共同富裕的______道路。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是______;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是______即公司双方共同经营起义,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赎买政策的意义:实现了____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在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
5.历史意义:
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_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______。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
6.三大改造的消极影响: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三、合作探究:
1.材料一 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上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通过上述材料,结合课本,思考在土改农民分到土地后,有哪些因素是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目的?
四.达标训练
1.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 )
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 )
A.1953—1956年 B.1956—1966年 C.1949—1953年 D.1945—1949年
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无偿没收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5.随着工业化起步,为提高社会主义公有制水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其中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实行公私合营 B.完全没收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任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