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关注和评价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体会劳动的过程、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归纳法。
课前准备
1.图片、多媒体。
2.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有关家居环境的资料。
3.搜索、编辑本课中利于的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关于发酵技术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祝酒歌》。平时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其实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青霉
泡菜
新课学习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发酵食品,如酸奶、馒头、腐乳、酱油、米酒、米醋等,其中酸奶不仅酸甜可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已经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饮品。那么,酸奶是如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呢?
酸奶的制做过程
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下面我们看一些生活中的几种发酵食品。
几种常见的发酵食品
馒头
豆腐乳
酸奶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米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1.发酵的器具和场所
酒坊(播放歌曲《祝酒歌》)
2.发酵生产的药物
3.发酵食品和饮料
4.沼气的生产也是发酵
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向学生发酵的基本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种和其它物品。
结论总结
1.发酵食品有着更为丰富的营养成分。
2.食品中的蛋白质被有效降解,此类食品更易消化吸收。
3.发酵食品更耐贮存。
4.食用发酵食品还能获得几种人体必需但本身不能产生的氨基酸。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
A.酒精生产
B.抗生素生产
C.塑料生产
D.酱制品生产
2.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
( )
A.隔绝空气,防止杂菌进入并繁殖
B.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
C.防止灰尘污染
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增多
3.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酸牛奶是用乳酸菌经发酵制成的,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酸牛奶具有的优点是( )
A.具有丰富且易于消化的营养物质
B.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人体免疫力
C.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
D.上述全是
4.啤酒下列生活用品的生产,与发酵工程无关的是( )
A.加酶洗衣粉
B.沼气
C.味精
D.啤酒
5.下列属于现代发酵技术应用的是( )
A.制酱
B.制醋
C.制腐乳
D.制青霉素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发酵技术,并且知道发酵的原理
B.发酵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能够人为地改造微生物,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的新阶段
C.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
D.发酵技术与人类关系密切,但是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
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
2.尝试自己亲手制作米酒或酸奶。
板书设计
第1节发酵技术
1.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种食品和饮料。
2.沼气生产也是发酵过程。
3.工业化发酵技术构成了生物技术产业。
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D
4.A
5.D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