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的建立
隋朝官僚李渊起兵反隋,隋炀帝死后李渊称帝(618年),定都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即位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著名的唐太宗。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①,突厥侵扰,州县骚然。……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初,息隐、海陵之党②,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后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时论以为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③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④之伍,皆畏威屏迹⑤,无敢侵欺细人⑥。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⑦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⑧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太宗)又谓曰:“汝①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Q:三个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太宗)又谓曰:“汝①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Q:三个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贞观之治
(1)思想上: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
??(2)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进土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局面为“贞观之治”。
“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
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女皇帝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政权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每岁仲冬,郡县馆监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①,备管弦②,牲用少牢③,行乡饮酒礼④,歌《鹿鸣》⑤之诗,征耆艾⑥,叙少长而观焉。既饯,而与计偕⑦。其不在馆学而举者,谓之乡贡。旧令诸郡虽一、二、三人之限,而实无常数。到尚书省,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课试,可者为第。律曰:“诸贡举非其人,及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初,秀才科等最高,试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自是士族所趣向,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其初止试策,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
至调露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始奏二科并加帖经。其后,又加《老子》《孝经》,使兼通之。永隆二年,诏明经帖十得六,进士试文两篇,识文律者,然后试策。
武太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选举三·历代制下》
女皇帝武则天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
女皇帝武则天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 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启下),治宏贞观(承上)”。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①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满右藏;东纳河北诸道租庸②,充满左藏③。财宝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姓乐业。户计一千余万,米每斗三钱。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不赍粮。
——[宋]王谠《唐语林》卷三《夙慧》
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二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二十年,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
——[唐]杜佑《通典》卷七《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开元盛世
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后期年号为“天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全盛),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位皇帝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
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