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文档属性

名称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8-28 13:35:00

文档简介

资源信息表
标 题:
第五章 第四节(第1课时)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关键词:
细胞识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描 述:
体液免疫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关于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由于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只要大致了解即可。本节的重点是关于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之一的体液免疫所起的作用。首先通过形象的比喻,了解人体的免疫系统,知道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其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进而再讲述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即较详细地介绍体液免疫的概念和过程。教材中提供的关于体液免疫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动态演示,加深学生对体液免疫的理解。
学 科:
生命科学〉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第五章第四节
语 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 .jpg .ppt .swf
学习者:
学生
资源类型:
文本 图片 flash动画
教育类型:
高中教育〉十一年级
作 者:
刘俊峰
单 位: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地 址:
杨浦区四平陆999号
Email:
keanfl@163.com
第5章 第4节(第1课时)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杨浦高级中学 刘俊峰
设计思路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节,安排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学习之后,教学设计思路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相一致,将免疫也视作一种调节方式,突出它在调节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免疫学的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体会。免疫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如免疫、细胞识别、抗原、抗体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体液免疫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内容较抽象,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不易理解。教学过程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将细菌病毒的入侵,人体对抗的免疫过程,以“讲故事”的线索展开,将免疫学相关概念、体液免疫过程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参与“讲故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理解免疫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并通过FLASH动画等形式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细胞识别、免疫的定义;知道抗原、抗体的定义。
②知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③知道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以“讲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理解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和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珍视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体液免疫的过程。
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PPT的制作、flash动画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致病的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例如水痘病毒引起的水痘,在学生中时有发生,但并不是所有接触者都会发病,这又是为什么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将找到答案。
以学生熟悉的病例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假设现在有水痘病毒入侵人体,它们是侵犯我们的“敌人”。首先,“敌人”受到铁丝网等“防御工事”(人体皮肤和粘膜)的阻挡,即第一道防线;部分穿越第一道防线的“敌人”,遭到我们“哨兵”和“巡逻队”(巨噬细胞)的抵抗,即第二道防线;如果“敌人”数量众多,突破第二道防线后,就受到我们“卫戍部队”(淋巴细胞)的顽强抵抗,即第三道防线。
初步认识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1、免疫
水痘病毒等病原体入侵人体,被当作“异己”加以排斥。机体这种能区分“自己”和“异己”物质,并对“异己”物质产生排斥的生理功能,被称为免疫。
认识免疫的定义。
2、细胞识别、抗原
机体能区分“自己”和“异己”物质,说明细胞具有识别功能。进而引出细胞识别的定义。
出示海绵细胞的识别与聚合图(教材图5-24)。
请学生观图,学生总结海绵细胞的识别与聚合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提问:对细胞识别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什么?
介绍抗原的定义和类型。
抗原指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如入侵人体的水痘病毒,其实质是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或糖蛋白。
外源性的抗原:生物体本身不存在,如细菌和病毒、异
种动物的血清、同种异体的组织细胞等。
内源性的抗原:机体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及突变后的细
胞。
总结威尔逊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回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回答问题。
了解何为抗原、抗原的类型。
回顾和拓展:血型的决定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3、免疫系统
(1)人体的免疫系统
如果将生物体比作一个“国家”,免疫统就是这个国家的“国防部”,即三道防线的指挥中枢。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构成。
出示人体免疫系统组成示意图。
请学生观图,教师总结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好比是国防部下属的各作战司令部,免疫细胞则是作战的士兵,免疫分子则是士兵的武器。
通过形象的比喻,了解免疫系统的作用。
认识人体免疫系统及其构成。
(2)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出示图:巨噬细胞吞噬异物
请学生观图,引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出示图: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细胞内消化(教材图5-25)
请学生观图,学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细胞内消化过程。
学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细胞内消化。
回顾联系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
(淋巴细胞
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
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有特定结构的蛋白质,称为抗原受体。抗原受体结构成千上万,决定了淋巴细胞的种类成千上万。
了解淋巴细胞的种类
“抗原识别受体”可能在科普文章中会出现,这里作为一般了解。不作教学要求。
4、非特异性免疫
当敌人入侵时,前两道防线对任何类型的敌人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即无论是皮肤和粘膜,还是巨嗜细胞,对各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针对性,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
学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5、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当“敌人”突破第二道防线后,“国防部”会针对不同的敌人,调集不同兵种的卫戍部队来对抗之。第三道防线由淋巴细胞主导,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对病原体有针对性,称之为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由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主导。
出示图:B淋巴细胞主导的体液免疫。
动画演示体液免疫的过程。通过观图和动画演示,请学生分组交流,用讲故事的方式归纳和总结体液免疫的过程。教师总结:
“敌人”(抗原)进入第三道防线,侦查兵(增殖前的B淋巴细胞)了解敌情后报告“国防部”,“国防部”根据情报调集专门的部队(B淋巴细胞增殖)支援前线。援军达到后进行分工(分化),一部分(浆细胞)拿起武器(抗体)投入战斗,一部分专门收集情报(记忆B细胞)。消灭敌人后,作战部队撤退(浆细胞死亡),情报人员长期驻守。若有相同的敌人再次侵入,情报人员迅速报告指挥中枢,针对此敌人的专门部队迅速集结,在敌人形成规模前歼灭之。
体液免疫的概念: B淋巴细胞针对体液中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所以叫体液免疫。
出示图:
请学生观图,交流、讨论,对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加以比较,教师总结:
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快,强度大。较短的潜伏期即产生大量抗体。
出示图: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介绍抗体定义:B淋巴细胞分泌的,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抗原作用的一类蛋白质。
学生分组交流,认识体液免疫的过程。
总结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异同。
一般了解抗体的定义。
拓展:淋巴细胞的种类不同,其表面的抗原受体不同。
拓展: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引导学生从抗原入侵,到皮肤和粘膜、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最后到淋巴细胞主导的特异性免疫,了解免疫的全过程。
学生讲述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小结,
布置预习作业
出示图:
请学生观图,回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举一实例,讲述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发生的大致过程。
教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总结:
病原体入侵,皮肤、粘膜通过阻挡等作用抵御病原体,构成第一道防线;部分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受到巨噬细胞的吞噬,即第二道防线的抵抗;前两道防线对病原体无特殊针对性,即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御被突破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它们都只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即特异性免疫。体液中的病原体(抗原)被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识别,引起B淋巴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抗原,这样完成初次免疫。记忆B细胞可在体内长期存在,当相同抗原再次出现,记忆B细胞迅速加以识别,并引起B淋巴细胞的快速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抗体,在抗原形成威胁之前清除之,即二次免疫。
某些“敌人”穿过“枪林弹雨”的体液,侵入细胞,就好像有了“碉堡”的保护一样,不再惧怕抗体的攻击,那机体又该如何对付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请同学们预习细胞免疫、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积极回忆本节课内容并总结。
预习。
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设置悬念,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资源信息表
标 题:
第五章 第四节(第2课时)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关键词:
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 人工免疫
描 述:
前一节课,学生在了解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基础上,重点了解了体液免疫的过程。作为特异性免疫之一的细胞免疫,内容多而复杂,教材篇幅不多,且没有附细胞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学时依然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乙肝疫苗的接种等具体的案例,引入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的概念;通过牛痘接种技术的发展,引入疫苗概念、疫苗类型的学习。免疫学知识对日常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对生活中的免疫学问题进行了拓展。
学 科:
生命科学〉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第五章第四节
语 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 .jpg .ppt .swf
学习者:
学生
资源类型:
文本 图片 flash动画
教育类型:
高中教育〉十一年级
作 者:
刘俊峰
单 位: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地 址:
杨浦区四平路999号
Email:
keanfl@163.com
第5章 第4节(第2课时)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杨浦高级中学 刘俊峰
设计思路
由于已了解了体液免疫的过程,与免疫有关的基本概念也有了了解,此时只需引导学生从细胞层面上对特异性免疫加以理解。通过对比乙肝疫苗的接种及天花疫苗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的概念。疫苗的应用学生比较熟悉,通过疫苗的发现及研制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和科研成果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热情。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免疫的过程;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协同作用;人工免疫和天然免疫的概念;疫苗的实质及类型。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辅助多媒体图片和动画,将抽象的细胞免疫过程具体和生动化。通过拓展免疫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扩大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自我保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细胞免疫的过程。
②理解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协同作用;
③知道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的概念;知道疫苗的类型及其作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
以“讲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参与并理解细胞免疫的作用。以分析背景材料、辨析观点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与免疫相关的现象作出科学的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疫苗的发现及研制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和科研成果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热情。
②能应用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对如何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作出科学的判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免疫的过程;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免疫原理的应用。
难点:细胞免疫的过程;应用免疫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教学准备
PPT的制作、flash动画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提到,有的“敌人”突破抗体这道防线,侵入细胞。那么入侵细胞的“敌人”,机体是如何对付的呢?
回顾预习内容。
衔接前后知识。
5、特异性免疫
(2)细胞免疫
出示体液免疫的示意图:
动画演示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观图和动画演示,请学生分组交流,用讲故事的方式归纳和总结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师总结:
“敌人”侵入细胞后,犹如有了碉堡的保护,抗体不能奈之如何。这时被入侵的细胞尽管不能自行对付“敌人”,却可以将对方的“身份证”(抗原)展现在自己的表面,并提供给前来的特种兵(T淋巴细胞)检查。一经核实,“敌人”的信息就被上报“国防部”,随后针对此类“敌人”的特种兵被调集到前线(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进行分工(分化)。一部分专门收集情报(记忆T细胞),一部分(效应T细胞)利用重武器(活性物质)摧毁“敌人”的藏身之所---细胞。消灭敌人后,效应T细胞死亡,情报人员则长期驻守。
分组交流,归纳总结细胞液免疫的过程。
(3)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
回顾体液免疫的过程,出示图:
请学生观图,对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图示,分组交流并总结免疫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的分工和作用。教师总结:
B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帮助;T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需要巨噬细胞递呈抗原,B淋巴细胞也可控制或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因此淋巴细胞在免疫调节活动中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
交流,总结。理解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协同作用。
6、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水痘痊愈后,不再患病,这种患病后获得的免疫是天然免疫。
天花疫苗的发现和制备历程。
简述我国的人痘接种技术和琴纳的牛痘接种技术,引出人工免疫的概念:用人工方法,将含有抗原、抗体的制剂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
同学们举例区别这两种免疫。教师总结:
如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是人工免疫;感染水痘后不再感染是天然免疫。
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感受科学成果的巨大贡献。渗透情感教育。
7、疫苗
提问:疫苗的实质是什么?疫苗有哪些类型,分别有何优缺点?
请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疫苗是用微生物制成的供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其实质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活疫苗和死疫苗,前者接近自然感染,用量小,免疫持续时间长;后者失去生长繁殖能力,需多次重复接种才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提问:联系特异性免疫的原理,阐述疫苗作用的原理。
请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和自然的抗原一样,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预防再次感染。
学习教材,回答问题。
迁移知识,灵活掌握疫苗的作用原理。
联系生活,认识常见的疫苗。
8、健康的生活策略---提高你的免疫力
为了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健康的生活策略非常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应用免疫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观点(现象)作出辨析。
根据背景材料,对下述观点,学生分组讨论,从多角度分析。
(1)“发烧了(感冒了),吃点抗生素”。
背景材料:抗生素的作用、怪病女孩杨晓霞、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状况。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讨论、回答
健康的生活策略选取医学免疫学、营养免疫学、精神免疫学三个范畴来认识免疫与生活的关系。
医学免疫学范畴。
(2)“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背景材料:“极地综合症”、视频资料(群体生活的儿童免疫力较强)、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建议: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
讨论、回答
(3)、“送礼送健康”
背景材料:蛋白粉、“胶囊小姐”。
建议:保持适量、均衡的营养。
思考、分析
营养免疫学范畴
(4)“男儿有泪不轻弹”
背景材料:情绪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
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的态度。
思考、分析
精神免疫学范畴。
渗透德育内容,鼓励同学们要豁达,积极面对生活。
免疫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身体的其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上面我们从医学免疫学、营养免疫学和精神免疫学范畴讨论了人的行为与免疫的关系,也即讨论了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列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共同讨论,以科学的健康观指导生活。
课件16张PPT。第4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痘病毒入侵……….
病原体和机体之间的战争爆发!抗原敌人机体国家免疫系统国防部铁丝网皮肤、黏膜巡逻队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作战部队二、细胞识别、抗原1、细胞识别:动物体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
以及物质的识别。一、免疫 机体这种能区分“自己”和“异己”物质,并对
“异己”物质产生排斥的生理功能,被称为免疫。 [观察图5-24 海绵细胞的识别与聚合]对细胞起识别作用的重要物质是什么??糖蛋白2、抗原(1)概念
指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如入侵
人体的水痘病毒,其实质是异物表面的蛋白质或
糖蛋白。 (2)类型外源性的抗原:生物体本身不存在,如细菌和病毒、
异种动物的血清、同种异体的组织
细胞等。内源性的抗原:机体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及突变后
的细胞。 三、免疫系统1、人体免疫系统2、免疫细胞(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异物(2)淋巴细胞种类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有特定结构
的蛋白质。B、T淋巴细胞四、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对各种病原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五、特异性免疫 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引起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抗原刺激浆细胞抗体 抗原 再 次 入侵记忆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消灭抗原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快,强度大。
较短的潜伏期即产生大量抗体。抗体
B淋巴细胞分泌
的,与抗原特异性结
合,阻止抗原作用的
一类蛋白质。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请举一实例,讲述
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
疫发生的大致过程。 若病原体突破了皮肤、巨噬细胞、B
淋巴细胞的阻挡,战争将继续进行………
课件21张PPT。第4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侵入细胞的“敌人”不再惧怕抗体的攻击,那机体又该如何对付呢? 2、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激活记忆T细胞活性T细胞淋巴因子溶解巨噬细胞或受感染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病
毒或受感染细胞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呈现在巨噬细胞膜表面特定的蛋白质与T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结合3、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六、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1、天然免疫2、人工免疫Edward Jenner(琴纳) 用人工方法,将含有抗
原、抗体的制剂接种于机
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
性免疫力的过程。七、疫苗疫苗的实质是什么?
疫苗有哪些类型,分别有何优缺点??疫苗:用微生物制成的供预防接种用的生物
制品,其实质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活疫苗死疫苗产生抗体疫苗作用的原理八、健康的生活策略
——提高你的免疫力观点1:发烧了(感冒了),
吃点抗生素。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般把抗菌药物叫抗生素,如头孢、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自从1941年青霉素投入使用后,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已经挽救了全世界数千万人的生命。抗生素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医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材料 1.1◆ 1994年,山东女孩杨晓霞右手拇指上出现小黑点,
挑破后开始溃烂。◆ 从乡卫生所到济南家大医院,用了很多抗生素,手 还是一天天溃烂。◆ 三个月后在北京截肢,伤口上发现了12种细菌。材料 1.3怪病女孩杨晓霞◆不断用抗生素,细菌对大多数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全国使用抗生素的整体状况第一个数字:40%
目前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比例超过40%。第二个数字:46%
46%的家庭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抗生素。 材料 1.4(选自2004年中央电视台 “3·15之夜”:抗生素危机。
数据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观点2:“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建议:良好的卫生
习惯很重要。材料 2.1 “极地综合症” 长期在极地工作的考察队员初回家乡时总要大病一场。 由于极地的气温很低,普通环境中的细
菌无法生存,环境非常洁净。这虽然在一般
意义上说对人的健康有益,但医生们却发现
多数考察队员的免疫功能因此而有所下降。
? 因为卫生条件差,鼠疫、霍乱、天花等传
染病曾大面积传播,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 埃博拉出血热、SARS、禽流感、马尔堡出血热等疾病,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材料 2.2观点3:“送礼送健康”。材料 3.1 市面有很多以补充蛋白质为目的的“蛋白粉”类产品,大多数蛋白粉是大豆深加工后的产品。蛋白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其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是合成酶、激素、抗体等的重要原料。正常的膳食,如平时吃蛋、肉、鱼、豆类食品,一般不会导致人体对蛋白质的缺乏。材料 3.2 “胶囊小姐”正流行 有这么一些女士,吃饭时间,别人在享受美食,她们却开始服用各种药片,维生素、钙片、蛋白质粉、深海鱼油丸…… 基本上不吃主食。因此被大家称为“胶囊小姐”。 好东西过量也不行。脂溶性维生素一旦过量,会在身体内蓄积,甚至造成中毒。过量补充蛋白质,会加重肾脏等器官的负担。(选自《健康时报》2005年3月24日)补充营养素并非越多越好,要注意量的问题。
平衡膳食、综合摄取才是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建议:保持适量、均衡的营养。观点4:“男儿有泪不轻弹。”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情,
积极的态度。哭吧,哭吧,不是罪。研究目的:情绪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研究对象:52名年龄57岁—60岁的志愿者研究者: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戴维森等(选自《新华网》2003年9月4日)材料 4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