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文档属性

名称 动物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8-28 13:44:00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动物对物理信息的获取分析眼球的结构特点,
各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1、动物对物理信息的获取(1)光感受器巩膜结构致密使眼球保持形状视网膜又视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感受光亮和感受色彩角膜透明透光、聚光房水透明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晶状体透明 凸透镜状调焦(晶状体会改变曲度)玻璃体 透明 明胶状聚光视觉的形成单有眼睛行吗?我们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视觉的形成物体(光线)房水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倒像)视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视神经视中枢形成视觉视觉形成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视觉 。
讨论:角膜激光手术提高视力的原理和可能副作用 你知道吗请课后查阅角膜炎、近视眼、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眼科疾病的原因
(2)声波感受器分析各部分的结构及其功能耳廓外耳道收集声波声波通道
鼓膜薄膜状接受声波振动 3块听小骨相连为听骨链传递放大振动 螺旋形声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听小骨耳蜗前庭器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听觉的形成声波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
小骨 → 耳蜗 → 耳蜗内的感觉细胞产
生神经冲动→ 位听神经 → 听觉中枢
→ 形成听觉声波(3)皮肤感受器声波感受器这些感受器的结构特点(与眼、
耳比较)是什么?
疼痛感觉对动物体来说,有什么作用?
哪一种残疾人的皮肤触觉最灵敏?为什么 (4)动物某些特殊感受器 What is this?
响尾蛇黑夜里在怎样发现和捕杀猎物的?(4)动物某些特殊感受器侧线有什么作用?2、动物对化学信息的获取(1)嗅觉 你知道吗为什么“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味觉 (2)味觉 味孔
微绒毛(味细胞顶端)
味细胞
感觉神经内有微绒毛接触化学分子传导神经冲动致脑感受细胞 味觉的形成化学分子化学分子 → 微绒毛 → 味细胞产生
神经冲动 → 味神经纤维 → 脑→
形成味觉(3)昆虫的味觉毛和嗅毛 思考:
感觉的产生对生物体来说,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小结 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产生感觉的途径(过程)
外界信息(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神经中枢(脑)→感觉资源信息表
标 题:
第五章 第一节(第1课时)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关键词:
感受器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描 述:
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生物必然会对外界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各类生物体对各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有不同的结构基础、生理机制和反应过程。人和高等动物复杂的反应过程的第一步是怎样感受外界刺激和获取外界信息。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感受器、各种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相关知识,并为学习后续的知识打好基础。
学 科:
生命科学〉高中二年级〉
第一学期〉第五章第一节
语 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 .jpg .ppt
学习者:
学生
资源类型:
文本 图片
教育类型:
高中教育〉十一年级
作 者:
邓无畏
单 位:
上海市交大附中
地 址:
殷高路42号
Email:
dengww27@yahoo.com.cn
第5章 第1节 动物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交大附中 邓无畏
设计思路
对外界刺激能够发生反应是生物体的普遍特性,这种反应包含了对外界刺激(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等诸多过程。第五章教材的内容主要就是围绕此知识内容而展开的。本章的第1节到第4节是相关动物(主要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内容;第5节介绍的是相关植物的内容。《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是本章的首节内容,其涉及到的知识是动物体应激反应程序的第一步;该节教学也为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后续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感受器的概念,人和高等动物的各种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视觉、听觉、嗅觉等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看一杯水,感觉水温,甜度这些身边日常事例引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得出感受器概念;再由表(外表看得见的)及里(图示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自学、归纳、理解动物体的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和相关的特点和功能,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体的基本规律,然后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回归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感受器;知道各种物理和化学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知道动物体接受有关物理和化学信息并转化为有关感觉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各种感受器的模型或示意图,分组讨论、分析和总结有关的结构特点和相应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思想,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学会在学习、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各种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准备
PPT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老师手中拿一杯水
提问:这是什么,怎样知道的。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是热水还是冷水,是甜水还是咸水?
引出诸如眼、舌上的某些结构使我们能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刺激,这样的结构(器官)是感受器的概念。
回答:用眼看,是一杯水
回答:手触摸。喝水
请学生简略议一下自身有哪些感受器。
指出有两类不同的感受器获取两类不同的信息。
议论回答
动物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1)光感受器
出示人眼球结构图(或模型)
请学生观图、分组讨论眼球的结构特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请学生交流、归纳,填表,教师总结。
出示眼的成像原理及视网膜结构图(教材)
小结: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眼球的折光和聚焦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单有眼睛行吗?
视觉的形成
讲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物体(光线)→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倒像)→视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视中枢→形成视觉
从“象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眼睛”,说明眼的重要和复杂结构。视觉形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视觉,请学生课后拓展查资料。
观察图、分析、讨论、交流填表
根据刚学知识思考、回答
希望学生自主拓展人类常见的眼科疾病知识如,角膜炎、近视眼、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等,增强健康意识,从视觉形成的途径理解爱护眼睛的不同角度。
(2)声波感受器
从“在一大群人中,用眼还是耳更能识辨熟人”的问题引出耳的结构和功能。
(出示耳的结构图或模型)
请学生观图、分组讨论耳的结构特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请学生交流、归纳,填表,教师总结
小结:
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耳收集传导并扩大声波的作用
听觉的形成
请学生模仿视觉形成过程说出听觉形成过程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耳蜗内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观察图、分析、讨论、交流填表
思考、回答
(3)皮肤感受器
教师手握水杯
提问:通过皮肤你能产生哪些感觉?
皮肤是否是单一的感受器?
出示皮肤结构图(教材)
请学生观图、讨论。
提问:这些感受器的结构特点(与眼、耳比较)是什么?(神经末梢,眼、耳有特化的结构强化其功能)
讲解“皮肤触觉的测试”小实验,学生测试。
讨论:疼痛感觉对动物体来说,有什么作用?
(避害---自我保护等,疼痛感丧失的危险性)
哪一种残疾人的皮肤触觉最灵敏?为什么?(盲人,是生命代偿功能的体现)
思考回答能感觉温度、压力等
思考、讨论
“皮肤触觉的测试”小实验,给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4)动物某些特殊感受器
从非典时期的红外线测温仪引出
出示响尾蛇颊窝及热成像图(教材),请学生分析响尾蛇黑夜里捕杀猎物的原因。
(毒蛇能感知小动物散发的热,并调整头的方向,使左右两侧颊窝接受等量的热,变化0。002 0C就能感知)。
出示鱼类侧线器官图,
请学生分析侧线与鱼游动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动物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1)嗅觉
出示开盖的香水。
提问:闻到什么气味,这过程中鼻子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鼻腔图、嗅细胞图
讲解嗅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鼻腔的顶端黏膜为嗅黏膜,嗅细胞的游离端细胞膜形成嗅毛:感受溶解在嗅黏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提问:为什么“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看图、思考、回答
联系生活常识
嗅觉的灵敏度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消退。引导学生理解“消退”的生物学意义
(2)味觉
提问:人主要靠什么感受味觉?
出示舌乳头和味蕾图
请学生看图,分析各部分可能的功能
味孔 内有微绒毛
微绒毛(味细胞顶端) 接触化学分子
味细胞 感受细胞
感觉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致脑
味觉的形成
请学生模仿视觉、听觉形成过程说出味觉形成过程
化学分子→微绒毛→味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味神经纤维→脑→形成味觉
出示舌上敏感区图
请学生讲人日常生活吃东西与舌敏感区有关的事例
为什么面对色、香、味具全的精美菜肴会食欲大增,感冒鼻塞的人会食欲不振?(所谓“味道”,是多方面刺激引起的感觉,刺激眼、鼻、舌。鼻塞,嗅觉不灵)
我们还可以通过舌象和味觉这个窗口来辨别和观察健康状况,请学生回忆看中医时情形(中医诊病望、闻、切、问,通过感官获取信息),有兴趣同学可回去查找资料。
回答
观察、讨论、回答
模仿回答
举例
讨论、师生互动
要求模仿回答,使学生逐渐找到形成感觉的共同规律,以利后面总结。
引导学生关注中医。
(3)昆虫的味觉毛和嗅毛
提问::昆虫靠什么获取外界化学信息
出示图
蚕蛾的触角上有嗅毛,雄蛾能感受1︰1017 的同种雌蛾发出的性外激素。
昆虫足的末端和口器上有味觉毛,最终导致产生味觉
思考、看图、讨论
体现生命的奇妙
小结
请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感觉的共同规律(过程)
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产生感觉的途径(过程)
外界信息(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神经中枢(脑)→感觉
感觉的产生对生物体来说,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捕食、防御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讨论,总结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出发,归纳概括感官的作用,从而理解其内在的生物学意义,即理解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
附:
皮肤触觉的测试实验,见《中学生物学实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