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配套课件与课时作业:7 《李清照词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配套课件与课时作业:7 《李清照词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9 23:35:38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7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判断句中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B.东篱把/酒黄昏/后
C.三杯/两盏/淡酒  D.梧桐更/兼细雨
【答案】C
【解析】A.薄雾/浓云/愁永昼。B.东篱/把酒/黄昏后。D.梧桐/更兼/细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答案】A
【解析】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清照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公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________,________。
①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②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③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
④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
⑤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⑥她是太高绝一时了
A.③①②⑥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
C.③①⑥⑤④②  D.①③⑥④⑤②
【答案】C
【解析】由“独立”推知③“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由③推知①“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由⑥“她是太高绝一时了”推知⑤“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④②两句可知②为总结。
4.下列词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答案】D
【解析】D.为比喻,A、B、C三项均为借代。
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案】D
【解析】D.豪放风格,其他三项是婉约风格。
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
(2)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4)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答案】(1)薄雾浓云愁永昼
(2)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3)三杯两盏淡酒 
(4)梧桐更兼细雨
二、文本阅读
7.阅读《醉花阴》,完成下面的题目。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醉花阴》一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著名诗人王世贞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字字俱妙。试赏析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片写作者度日如年的孤独寂寞思念之感;下片重点描写她黄昏时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
(2)将帘内的人与黄花对照,做到了情景交融,“瘦”既指人物的形体特征,又是其内心世界的透视,活脱脱地再现了因愁苦而身体清瘦的女词人形象。
8.阅读《声声慢》,完成下面的题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句作者寓情于景,请说说这三句中哪三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的“黄花”意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过”“正”“却”这三个字用得最好。正当作者独自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过”字有形有声,渲染出了一种悲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正”强调词人触景生情的那一刻。“却”强调出人意料而又徒增的伤感。
(2)“满地堆积”的“憔悴损”的“黄花”既是眼前景物,又是词人自喻,词人由“满地堆积”的“憔悴损”的菊花无人怜惜,联想到自己的无人同情、无人安慰、无人关怀的悲惨命运。花的命运和人的命运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三、类文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的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
(2)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前者是在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词上阕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动作和矫健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韵味。整个下阕都是写“动”,把一个少女惊诧、羞涩而又好奇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全词动静结合,静中见动,以静衬动,对比鲜明,富有表现力。
(2)李清照写得更好。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将少女窥人之态表现无遗。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写了牛郎织女远隔天宫和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
B.上片由天上写到人间,于叙述中句句含情,句句扣紧着词人的感情脉搏。
C.“想离情别恨难穷”道出了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以及同病相怜的情怀。
D.尾句以凝练的口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1)B
【解析】“由天上写到人间”错,应该是“人间写到天上”。
(2)全词寓情于事,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点绛唇·闺思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C.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良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D.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案】(1)D
【解析】《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
(2)示例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对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示例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
四、语言运用
13.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的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的天空中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体验真情。请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白居易在琵琶的呜咽声里,泪湿青衫,用真情表现了迁谪的无奈。
【答案】(示例)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依据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人物的对话。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帘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又纠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问:海棠花怎么样了?
卷帘人答: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没变样子。
词人又纠正说:你再仔细看,应是绿叶鲜绿茂盛,红花残褪变少了吧!
课件57张PPT。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呵,美丽而柔弱的紫燕,为什么偏偏多才,偏偏深情?你守着大明湖水的风韵,鸟瞰诗榭赋阁,胸怀唐风宋韵,这么多年后,我该怎样倚遍栏杆,穿过无情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慢慢地走近你的心境?“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哀怨舒缓的词调,击碎细碎的水波!三千里狭长的故乡河山,漫无止境的相思闲愁,那攒足了的忧愁苦痛,变得那么浅白易懂!深闺红颜的情思,经过你的吞梅嚼雪,人间烟火的气象愈加熨帖细腻、坦率真挚。你羞颦轻皱,低眉浅唱那小曲,一直唱了一千多年。这样算来,你的知音能有多少?知否?
——《读李清照》
作者介绍《醉花阴》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当时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词人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感觉百无聊赖,非常思念丈夫。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背景解读婉约派
婉约派是中国宋词的另一大流派。“婉”为柔美、婉曲之意。“约”本义为缠束,后引申为隐约、微妙。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知识链接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婉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软媚”“绸缪宛转”“曲折委婉”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婉约派四大旗帜:“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xiāo
xiāo
xiāo
xiāocuì
cuì
cuìcuì lí
li
línǎo
nǎo
nǎo1.《醉花阴》反映的是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词人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答案】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的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的“肆意落笔”。其实,运用充沛、真挚的感情,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2.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答案】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词人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词人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当时词人由于丈夫离开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表达时摒弃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衬出词人不同凡俗的逸韵。3.《声声慢》中的“愁”,具有怎样广阔的社会内容?
【答案】词人写此词时,南宋已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她从此成为一个寡妇,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不幸遭遇接踵而来,李清照的词扩大了意境,感情更加悲痛深沉,此时的词作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词中所抒发的沉痛悲凉的感情不单是词人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感情。词人的遭遇和痛苦是时代造成的,因此这首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结构图表《醉花阴》这首词的总体风格是委婉、含蓄的,词人并不直接说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段,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这首词是词人身经国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对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表现了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主旨探微问题1.《醉花阴》一词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的何种感情?感情是如何寄托于景物并和景物融为一体的?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提示】主要从诗歌的意象、意境、抒情方式来解答,注意通过表达技巧来揣摩词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两句就白昼来写:景为“薄雾浓云”,物为“瑞脑”“金兽”。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一个“愁”字,将“薄雾浓云”注入了化不开的浓浓的思念的愁情;一个“销”字,将闺中少妇佳节思夫而不得见的寂寞、无聊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寻常的景物,成了词人抒发感情的最好的载体。
问题2.《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应考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示】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意象、景物或借助关键词( 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 )来品味。在解答本题时,可结合“伤心”一词,揣测词人为什么“伤心”,“伤心”什么。
【答案】词人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又遇到了最让她伤心的事——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词人不襟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问题3.《声声慢》这首词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愁情的?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示】本题要求围绕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注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谋篇布局等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①意境凄绝,有着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接着进行层层抒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寒气袭人的晚风、南飞的秋雁,无不增添词人的满怀愁绪,引发词人的亡夫之痛。下片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最终道出全词的主旨——“怎一个愁字了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③双声、叠字和舌音、齿音的运用,为本词带来了极富表现力的音韵效果。七组叠字用得尤为精妙,声情并茂,如珠落玉盘。词人还选用“将息”“怎生”“次第”等口语入词,浅而不俗,富有韵味,全词一字一泪,如泣如诉,凄绝,惨绝。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写得成功。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清淡、清秀,与词人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与词人清高、淡泊的精神相符,这样的比喻比较贴切地反映了当时词人由于与丈夫分隔两地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技法镜鉴【即时小练】
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选诗人,仿写两个句子。
杜甫诗是深秋高台上的一杯浊酒,沉郁顿挫,落木、长江、孤舟、茅屋,悲天悯人。
【答案】( 示例 )王维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纯朴悠扬,空山、新雨、清泉、渔舟,清新自然。
白居易诗是浔阳江头的一面琵琶,平易亲切,枫叶、荻花、银瓶、铁骑,感时伤世。【考点解读】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对接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透彻,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查动态】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高考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解题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风格,有助于解读诗作。
(3)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5)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
(6)抓住典型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要熟记常见意象的内涵。
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体裁。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了什么内容。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体悟要深入。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要细致。既要紧扣原诗,又要注意点面结合,还要把评价和分析结合起来。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逐一分析。
(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
答题步骤:第一步,表明观点,旗帜鲜明。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第三步,归纳总结,重申观点。【真题典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2.(201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千年李清照
李 青
李清照是北宋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家境优裕。早年的李清照是活泼的、幸福的,聪颖高雅。晨起荡秋千,香汗湿轻衣,那回首嗅青梅的女子正是李清照幸福笑靥的写照。在和赵明诚结为伉俪之后更是夫唱妇随,饮酒、斗茶、踏雪、赏花、作词,笛声三弄,梅心惊破,李清照拥有了多少春情意。这些虽很平常,却是代代女子最为羡慕向往的。而那个饮酒微醉急急朝回赶误入藕塘惊起鸥鹭无数的画面,是何等的温馨、甜蜜、生动,充满了浪漫的梦幻色彩。美文赏析
中年的李清照是忧伤的、离愁的,对丈夫深深依恋。李清照45岁那一年,是人生的转折。此时,金兵已入侵北宋两年,她和赵明诚住了20年的山东青州府已失陷,家藏十余屋的书画古器被焚,徽、钦二帝被俘,南逃的官僚们拥戴高宗在南京即位。赵明诚南下江宁任职,李清照随丈夫南迁。第二年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带着丈夫留下的几船遗物在战乱中奔逃。没有男人的女人是无助的。
赏析:乱世没有给李清照一个安逸的环境,如此的乱世佳人,靠着坚毅的性格支撑,不仅尽可能地保护国家的文化资产,还努力活着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她在词章上发挥天纵之才,抒写一个民族的情感,用美丽而凄艳的言词为一个民族的情感写照,细腻而不失高亢,悲哀而不失坚韧,就这样千古的爱情兼哲理的词章就横空出世了。(1)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2)赵明华《一处相思两处愁——“一代词宗”李清照诗词品读》好书(文)推荐文白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