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一)
一、选择题
1.根据“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收获,我们可找出以下归纳或推断错误的一项( )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 ℃左右
C.试管内的混合液,如加碘变蓝色,则证明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D.富含淀粉的芋头汤,加入食盐(含碘)后,汤会变蓝
2.在口腔里细嚼馒头或米饭,觉得有甜味,这是因为( )
A.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牙齿的咀嚼
D.舌的搅拌
3.[2019·临沂]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4.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图形曲线是( )
A B
C D
5.[2019·绵阳]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某同学设置了三组实验(如图所示),一起放到37 ℃温水中,一段时间后,请比较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6.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把唾液作为变量,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一组是( )
实验
分组
馒头
处理
是否加入唾液
是否充分搅拌
是否滴加碘液
①
切碎馒头
是
是
是
②
馒头块
是
否
是
③
切碎馒头
否
是
是
④
馒头块
否
是
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③和④
二、非选择题
7.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冷却的糨糊;②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③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请回答:
(1)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2)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____________℃的温水中,效果最好。这样可以模拟____________的温度。
(3)该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对____________有消化作用。
(4)上述实验步骤②中,若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只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相同,可是这样做不符合科学探究中设计____________的原则。
(5)若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煮沸制成的糨糊立即注入试管里,接着才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则2号试管里物质的颜色____________,因为糨糊温度高,___________被破坏,____________没有被分解。
8.果汁生产厂家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来提高出汁率。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静置10分钟,如图A;
②将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静置10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
④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并记录果汁量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的果实是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苹果含有酸甜味的果汁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结构中。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4)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5)请在下图中画出果汁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一)
1.C 2.B 3.B 4.A 5.B 6.C
7.(1)变蓝 不变蓝 (2)37 口腔 (3)淀粉
(4)对照实验 (5)变蓝 唾液淀粉酶活性 淀粉
8.(1)子房 (2)液泡 (3)40 (4)使果胶酶和苹果泥达到相同的温度,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更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