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0 14: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古诗词鉴赏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甲】诗描绘了泰山的____________气势和_____________的景色。
(2)【乙】诗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请从“钟”字人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首词的作者苏轼和辛弃疾同为宋代著名豪放派词人。
B.【甲】词感情纵横奔放,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牵”“擎”“卷”等,十分生动形象。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中生活。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羊肉,“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D.【乙】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结句悲壮低徊,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深思。
(2)请赏析文中加线句。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乙】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_____,“潼关怀古”是题目;【乙】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歌都抒发了兴亡之感,但【甲】文侧重表达作者对百姓的同情,【乙】文侧重表达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
B.“东风”一词在文中指孙刘联军“火烧赤壁”这一历史事件。
C.“伤心秦汉经行处”一句中“伤心”是指作者为前朝遗迹的毁坏而难过。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二乔的命运折射东吴的命运,形象地反映了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警策深刻。
(3)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加线句所展示的画面。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任选一处加横线的诗句,发挥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呈现的画面。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首诗均为五律,《次北固山下》作者是王湾,《使至塞上》作者是王维。
B.“客路”“行舟”点明诗人远离故乡,暗含羁旅漂泊之意。
C.诗人借“征蓬”“归雁”,间接抒发自己受排斥后远赴边塞的漂泊不定、孤苦无依的愁绪。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的体裁是七言律诗;《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
B.【甲】诗的颈联巧妙地将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境。
C.【乙】词中的“狂”字统领全篇,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D.【乙】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运用典故,直接明了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愿。
(2)两首诗词中加横线的句子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词都以情景渲染气氛,不约而同地选取肃杀的秋景及号角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B.两首诗词都运用典故,分别运用“黄金台”“燕然勒功”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C.【乙】词的上片以“异”字统领全篇:秋来、边声、千嶂、长烟、孤城等,既渲染了边地的萧瑟荒凉,又暗示出将士们内心的愤恨之情。
D.【甲】【乙】两首诗词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是前半部分都是写景。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甲】词上片“____________”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清秋时节院落寂静、梧桐凋零的清幽景色,又暗合词人的____________处境。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标三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词中的“无言独上西楼”和【乙】词中的“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都表达了孤寂伤感之情。
B.【甲】【乙】两首词都描绘了特有的景物,所表现的主题也有相似之处,即怀念过去,对现在的处境感到无奈。
C.【乙】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的眼前之景,触发了词人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D.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词人身为亡国之君,其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是直接体现在【甲】词中的。
(4)品读上面两首词,同为写“愁”,但又有所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颔联中,诗人以“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
B.【甲】【乙】两首诗同为记游抒情诗歌,【甲】诗重在写早春的西湖美景,【乙】诗重在写秀丽的山村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情。
C.【乙】诗按照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是宋诗中写实风格十分突出的佳作。
D.同为炼字,【甲】诗“乱”字写出了春天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盛开的景象;【乙】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首诗同样运用李商隐的作品,且都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妻子(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B.【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是诗人实写自己的经历。
C.同样运用表现手法,【甲】诗用“反衬”来表现孤寂心情;【乙】诗以“象征”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推己及人,诗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2)赏析【乙】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用“/”为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两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开篇点明时令并叙事;【乙】诗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
B.【甲】诗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忧虑、关切之情;【乙】诗画线句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C.【甲】诗通过“杨花”和“子规”这两种特定的景物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D.【甲】诗借景抒情,借“明月”寄托自己的情思;【乙】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大海和山岛。

(3)两首诗都描写了“月”,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月”分别代表什么。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甲】诗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和【乙】诗的主题相同,且都有写景。【甲】诗写送别地点长安和遥想中的蜀地;【乙】诗写边塞。
B.【甲】诗和【乙】诗都是送别诗,情感的侧重点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浓浓的离愁别绪。
C.【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哲理。
D.【乙】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以盛开的梨花喻大雪压林,景色壮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一个“忽”字流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3)小宣在朗读“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时,运用了高亢激昂的语调,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古诗词鉴赏
1.
【答案】
(1)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2)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3)“钟”是聚集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思,写出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4)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答案】
C
(2)这句话运用典故,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出希望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情感。
3.
【答案】
(1)曲牌名,杜牧
C
(3)示例: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4.
【答案】
(1)示例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画面: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船上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示例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画面: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缕孤烟,冲霄上腾,与天相接,显得格外笔直;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浮动,显得格外浑圆。
D
5.
【答案】
D
(2)【甲】诗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乙】词表明想要为国御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6.
【答案】
C
(2)描写了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孤城紧闭的边塞景色。
(3)表达出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壮志豪情。
7.
【答案】
(1)锁,身陷囹圄、失去自由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D
(4)结合背景可知李煜是亡国之君所以《相见欢》体现的是亡国之愁;而《浣溪沙》感慨抒怀表达的是伤春惜时的淡淡的哀愁。
8.
【答案】
C
(2)描绘了一幅花迷人眼、草没马蹄的清新画面。
(3)例: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不畏惧,勇敢前行,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绝路逢生、获得新的希望等)。
9.
【答案】
B
(2)“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情景交融给人以凄楚之感。
10.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
(3)【甲】诗中的“月”是一种拟人化的月,借以寄托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乙】诗中的“月”是诗人自比天上的明月,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11.
【答案】
(1)示例:“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辅”字形象地写出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B
(3)不赞同。因为这两句诗表现了边塞奇寒的天气和军营生活的艰苦,应该用低沉悲凉的语调。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