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折线统计图与可能性》 教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 《折线统计图与可能性》 教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9 17:00:30

文档简介

《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2、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谈话: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观测气温)
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屏示统计表:
太仓市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略)
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3.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太仓地区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僻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1)得最慢吗?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制作统计图
谈话:事先我们一起收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如果将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尝试练习。
教师指名展示制成的统计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重点关注所描的点的位置与纵轴上的标尺是否对应。
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的预设:每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哪两年间上升得最快等等。
谈话: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吗?(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1.统计心跳情况。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
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下图:
谈话: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
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2.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0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3.分析判断:我市人民商场服装部就去年衬衫和毛衣的销售情况作了一些统计,你能从中知道这两张图各表示什么服装的销售情况吗?
谈话: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有什么不同?你会作出怎样的判断?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上图为衬衫销售情况,下图为毛衣销售情况)
教师小结:有了形象直观的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我们对一些情况的分析和了解。
4.教学“你知道吗”。
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的内容。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既是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又有折线统计图的成分)它有什么优点?(简明、生动、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课外作业
1.将自己6岁至今的体重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己今后几年的体重情况。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两项练习都提供空白图表。
《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直观感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硬币、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学习分为三个学习小组进行。在学习活动中回答一个问题、较好地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为小组争得一个星。
猜一猜:哪一组得星最多?
生1:第一组。
生2:第二组。
生3:第三组。
……
师:现在同学们的回答都只是一种猜测,究竟哪一组得星最多,在这节课没下课之前,我们是无法确定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事先不能确定它的结果,也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事先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可能性)
二 实验探究、感受新知
(一)同桌合作,探究不确定现象
1、实践体验
师: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例1抛硬币图片)
孩子们在玩什么?
生:几个同学在玩抛硬币。
师: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在玩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硬币,硬币的两面有什么不同?
生:一面有一角字样,一面有小草。
师: 我们规定有1角字样的为正面,有小草这一面为反面。
师:猜一猜:抛硬币,硬币落地后是什么朝上?
生1:正面朝上。
生2:反面朝上。
生3:可能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
师:同学们的这些猜测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实践论证一下就知道了。
大屏幕出示游戏规则
(1)抛硬币之前自己先猜一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抛后看看与猜的结果是否相同。
(2)同桌合作,一人抛硬币一人记录,先左边的同学抛硬币,右边的同学记录,每人抛4次,然后交换。
(3)抛硬币之前建议大家先用双手捧住硬币摇几下,再抛到桌面上。硬币不要抛得太高,落到桌面后赶快用手悟住,以免滚到地上。
师:示范一次。
生:分组抛硬币,作记录并讨论。
2、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抛的结果几次正面朝上,几次反面朝上?与猜的结果一样吗?
生1:我们组抛八次硬币,有3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我发现抛的结果有时和猜的一样,有时和猜的不一样。
生2:我们组抛八次硬币,有4次正面朝上,4次反而朝上。我发现抛的结果经常猜不准。
……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硬币落在桌面上出现了几种结果?
生:两种。
师:在抛硬币之前能确定是哪一种结果吗?
生:不能确定
师:像这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事先不能确定其结果的现象,数学上称之为不确定想象。不确定现象,数学上用“可能……也可能”进行描述。
板书:可能……也可能
三、探究确定现象
孩子们,知道吗,动物学校的小动物们,也学我们的样子,边玩边学数学知识,想看看他们的学习情况吗?
大屏幕出示例2图片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生:小虎,小猪,小猫在玩摸彩球的游戏。
1、师:我们先来看看小猪。(大屏幕出示例2中小猪摸彩球图部分)
师:小猪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谁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来描述一下。
生:小猪摸出的球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摸球验证。
师:如果我再装入紫色的球,猜一猜,会摸出什么球?再验证。
2、师:我们再来看看小虎。(大屏幕出示例2中小虎摸彩球图部分)猜一猜小虎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小虎摸出的球是红色,因为盒子里只有红色球。
师:谁来扮演小虎验证一下。找三个同学上来摸彩球。
师:刚才小虎摸出的球只有几种颜色?
生:只有一种
板书:只有一种
师:小虎摸球之前我们能确定它的颜色吗,为什么?
生:能确定,因为盒子只有一种颜色的球
师:像这种结果只有一种,事先可以确定其结果的现象,叫确定现象,数学上一般用“一定”来描述。
板书:一定
师:谁来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小虎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
生:小虎摸出的球一定是红色。
老师:小虎能摸出白球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都是红球,没有白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白球。
师:对确定现象进行否定描述的时候一般用“不可能”。
板书:不可能
3、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猫。(大屏幕出示例2中小猫摸彩球图部分)
师:谁能来描述小猫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
生1:小猫摸出的球一定是绿色。
生2:小猫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红色。
四:拓展提高
我们可以用“可能……也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小动物们摸彩球游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描述。下面这些同学任意摸一支铅笔,他们的说法对吗?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孩子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做一个用心观察的孩子吧,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
六:学习评价,统计各组得星情况。
板书设计
不止一种 可能……也可能
结果:
只有一种 一定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