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涔涔 潸潸 蒸融 赤裸
2.我会辨字组词。
裸( ) 碗( ) 徘( )
课( ) 蜿( ) 排( )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3)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二、课内阅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 】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选文中“【 】”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再写三个这样结构的句子。
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具体叙述了时间的脚步是匆匆的。
二、 课外阅读
光明的心曲
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在我写字台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渐渐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什么呢?
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那是一位小姑娘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在绿阴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没有看见,依然专注地唱着。
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吃了一惊: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黑又长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影啊,竟是一位盲姑娘!
⑥我的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位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⑦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táo zuì)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从她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这足以她眼前的黑暗。
⑧ 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暗淡无光的。
⑨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mí màn),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 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táo zuì (2)mí m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应为( )。(填序号)
A. 照射 干脆 驱散 B. 闪亮 清脆 驱散 C. 闪亮 干脆 驱逐
3. 对第⑥段中我的心头一阵震颤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我终于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姑娘,情绪非常激动。
B. 我看到这位姑娘双目失明,感到很吃惊。
C. 我没想到这位双目失明的姑娘还能这么愉快地唱歌,感到很惊讶。
4. 从第②段中找出与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相照应的一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第⑨段中闪着光芒的歌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A. 指的是盲姑娘那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B. 指的是盲姑娘向往的光明灿烂的地方。
C. 指的是盲姑娘向往光明的精神。
6. 从文中找出最能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cén shān zhēng luǒ
2. 裸( 赤裸 ) 碗(手腕 ) 徘(徘徊 )
课( 课时) 蜿(蜿蜒 ) 排( 排长)
3. (1)排比
(2)比喻
(3)拟人
二、课内阅读
1.—— , ; , ; , 。
2.排比 洗脸 脸盆边过去 睡觉 枕头边悄悄溜过 看电视 眼前跑过
3.跨 飞 溜 闪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4.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5.洗手 吃饭 默默时 睡觉时
三、课外阅读
1.(1)陶醉 (2)弥漫
2. B
3. C
4. 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
5. C
6. 盲姑娘,你有一颗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暗淡无光的
课件35张PPT。 匆匆 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复习导入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词语的解释?
伶伶俐俐: 徘徊:
匆匆: 遮挽: 蒸融: 聪明,灵活。来回地走。急急忙忙的样子。遮挡,挽留。蒸发,融解。复习导入 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回顾一下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感悟
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B.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C.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学习1自然段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精读感悟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精读感悟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描写显示季节更替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这一句看似在问,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怀念。精读感悟燕子可再来
杨柳可再青 对比 逝去的日子不再回
花儿可再开 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精读感悟 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燕去燕归、杨柳枯荣、花谢花开都是时间流逝的代表事物。这些现象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强调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这一连串的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在表达什么呢?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精读感悟学习第2自然段 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找找体现时间的飞逝的句子?他是怎样克服的?
B.“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中的“头涔涔 ”“泪潸潸 ”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C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的。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天中又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多少时间呢?精读感悟 找找那些句子体现时间的飞逝。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中的“头涔涔 ”“泪潸潸 ”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精读感悟 表达了作者对八千多日子无声无息消逝的无奈、焦急、害怕的情感。 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天中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多少时间呢?想一想,算一算。时间流逝图精读感悟精读感悟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互相探讨、交流。
(2)交流探讨:A.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 B.“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a.作者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将时间匆匆写得有形有声,可见可闻?b.“溜”换成“跑”好吗?
C.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精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精读感悟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1)作者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将时间匆匆写得有形有声,可见可闻?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时间的匆匆流逝写得有形有声,可见可闻非常形象。精读感悟(2)“溜”换成“跑”好吗? 不好,“跑”不如“溜”生动形象。“溜”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又写出了时间流逝的不知不觉,而“跑体现不出这一点。精读感悟你能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我喝水时,日子从我的水杯里过去;我发呆时,日子从我失神的双目前过去;我睡觉时,日子从我的枕边过去。精读感悟学习第4自然段
(1)前后桌互相探讨、交流。
(2)交流探讨:A. 第4自然段中,一连串的问句,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B. 找出能表现作者由感悟而发奋的心境的句子。
C.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一样吗?指的是什么?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精读感悟
第4自然段中,一连串的问句,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精读感悟 齐读第四段,找出能表现作者由感悟而发奋的心境的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 精读感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一样吗?指的是什么? 这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指的是来到这个世界时没带来什么东西;第二个指的是生命结束时没留下任何成就。精读感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过去的日子如 __________, _____。 读一读,写一写。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过去的日子如 ________, ______,沙滩上的脚印一去不复返被海浪抹平了流水精读感悟精读感悟 讨论:A.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B.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C.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学习第5自然段 精读感悟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作者发出时光匆匆的感慨。作者在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要珍惜时间,并与首段遥相呼应。精读感悟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 以问结尾,耐人寻味,深化主题,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内心,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精读感悟 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精读感悟 概括课文的主题。 这篇课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拓展延伸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仿照例子写词语。
赤裸裸
( ) ( ) ( )
匆匆忙忙
( ) ( ) ( )头涔涔 伶伶俐俐泪潸潸明晃晃纷纷扬扬 平平安安随堂练习二、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比喻拟人反问随堂练习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
?
?
匆匆提出“为什么一去不返”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时光匆匆再次提出“为什么一去不返”珍惜时光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如轻烟 如薄雾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生活中你也有过珍惜时间的经历吧,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写下来。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第8课《匆匆》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匆匆
单元
3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6年级
学习
目标
1.目标知识与能力
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匆匆》,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词语的解释?
伶伶俐俐:聪明,灵活。徘徊:来回地走。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遮挽:遮挡,挽留。蒸融:蒸发,融解。2.回顾一下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中写到的时光匆匆的特点,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感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课题:匆匆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复习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1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B.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C.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时间一去不复返
(2)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描写显示季节更替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这一句看似在问,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怀念。
燕子可再来
杨柳可再青 对比 逝去的日子不再回
花儿可再开
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3)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燕去燕归、杨柳枯荣、花谢花开都是时间流逝的代表事物。这些现象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强调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4)这一连串的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在表达什么呢?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找找体现时间的飞逝的句子?他是怎样克服的?B.“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中的“头涔涔 ”“泪潸潸 ”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C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的。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天中又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多少时间呢?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找找体现时间的飞逝的句子?他是怎样克服的?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中的“头涔涔 ”“泪潸潸 ”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八千多日子无声无息消逝的无奈、焦急、害怕的情感。
(3)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的。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天中又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多少时间呢?
睡觉:38% 上课:25% 自学:9% 吃饭:6% 玩耍:24%
3.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作者内心那种复杂的情感,无奈、焦急,甚至有点害怕、恐惧。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互相探讨、交流。
(2)交流探讨:A.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B.“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a.作者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将时间匆匆写得有形有声,可见可闻?b.“溜”换成“跑”好吗?
C.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①作者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将时间匆匆写得有形有声,可见可闻?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时间的匆匆流逝写得有形有声,可见可闻非常形象。
②“溜”换成“跑”好吗?
不好,“跑”不如“溜”生动形象。“溜”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又写出了时间流逝的不知不觉,而“跑体现不出这一点。
(3)你能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我喝水时,日子从我的水杯里过去;我发呆时,日子从我失神的双目前过去;我睡觉时,日子从我的枕边过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作者的叹息。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前后桌互相探讨、交流。
(2)交流探讨:A. 第4自然段中,一连串的问句,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B. 找出能表现作者由感悟而发奋的心境的句子。
C.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一样吗?指的是什么?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第4自然段中,一连串的问句,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
(2)齐读第四段,找出能表现作者由感悟而发奋的心境的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一样吗?指的是什么?
这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指的是来到这个世界时没带来什么东西;第二个指的是生命结束时没留下任何成就。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5)读一读,写一写。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 , ,
过去的日子如 , 。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作者不满、后悔,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讨论:A.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B.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C.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2.交流、回答。
(1)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作者发出时光匆匆的感慨。作者在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要珍惜时间,并与首段遥相呼应。
(2)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
以问结尾,耐人寻味,深化主题,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内心,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3)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六)概括课文的主题。
这篇课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拓展延伸
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
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通过探讨、合作,理解掌握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通过拓展延伸,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堂练习
一、仿照例子写词语。
赤裸裸
( ) ( ) ( )
匆匆忙忙
( ) ( ) ( )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生活中你也有过珍惜时间的经历吧,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写下来。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匆匆
提出“为什么一去不返”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时光匆匆
珍惜时光
如轻烟 如薄雾
再次提出“为什么一去不返”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