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5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9 23:2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征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这一“征程”开始于
A.1972年 B.1976年 C.1978年 D.1979年
2.《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我国著名小说、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创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全景式长篇纪实作品,这次会议是中共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五大
3.流逝的时光不能湮没中国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后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之所以说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A.恢复邓小平的职务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C.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D.作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的决策
4.有关如下两幅图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2问题的讨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图2为图3的出现奠定思想基础
③两幅图片内容是同一次会议的决议 ④图3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6.表1反映出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表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分田包干到户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产生的影响包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④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提高⑤农民获得了士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8.图4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其根本目的在于
A.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 B.改革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
C.实行股份制和国企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表2是小云同学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整理的表格,由此可以判断她研究学习的主题

表2
内容 改革前 1985年起 1992年起
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企关系 政府管理 企业自主经营
所有制形式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A.社会主义改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①政企职责不分 ②分配制度“大锅饭” ③经营承包责任制
④企业没有自主权 ⑤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⑥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高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12.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
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清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为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经济特区。下列属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包括
①珠海 ②深圳 ③厦门 ④汕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右图所示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地理环境优越
B.原来的基础好
C.加强法制建设
D.经济特区建立
14.英国媒体说,世界上现有4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的创造开始于
A.1978年 B.1980年 C.1984年 D.1990年
15.下列城市被允许招商引资的时间是不同的,按其被允许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一项是
①大连 ②珠海 ③重庆 ④海南岛
A.①②③④ B.② 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16.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1992年创业高潮点到来有关的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扩大企业自主权
17.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
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中共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8.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9.下面三张纪念邮票以中共党代会为主题,分别纪念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
五大。对于三次会议关键词的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2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①建设创新型社会 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1页
材料二 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

材料三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举
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1)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一城市?(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
学知识,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4分)


(2)1985年开辟了哪几个沿海经济开放区?(2分)材料二展示了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3)通过解读以上三则材料,你有哪些认识?(4分)

22.(26分)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
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断发展、完善。某中学八年级(4)班同学进行如下板块的探究学习。
板块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材料一









材料二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共十四大报告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中共十五大报告
(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怎样的思想?(2分)中共十三大
何时召开?(1分)这次会议系统阐述了怎样的理论?(1分)写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2分)


(2)材料二是指邓小平哪一年发表的哪一谈话?(2分)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印证中共十五大作出怎样的历史性决策?(2分)



板块二 继往开来的引路人——江泽民、胡锦涛








(4)江泽民和胡锦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怎样的贡献?(4分)

板块三 新时代改革引领者——习近平
背景材料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集体出现在“复兴
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年来最伟大的梦想。我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5)习近平是在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2分)


(6)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确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进行了战略布局。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什么?(3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3分)


(7)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充实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哪一理论?(2分)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由关键信息“1978”“大转折”,可以判断这一重要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项正确。
3.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体现在会议召开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工作中心是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即“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会后则是经济建设。D项正确。
4.C 图2所示文章的刊登,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图3所示文章为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公报。两者并不是同一会议的决议。C项正确。
5.C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三大改造时期个体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C项正确。
6.D 抓住材料中重要信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1976年”“1979年”,可知与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等有关。项正确。
7.B 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是土地改革,排除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干到户,排除⑤,B项正确。
8.A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主要涉及土地的所有权、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此后土地制度变革中土地公有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土地的使用权。A项正确。
9.A 经济体制改革是要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解放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其他选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不是目的。A项正确。
10.C 依据题目中出现的时间可以排除A项,依据题目中重要信息“企业”可以排除B、D
两项,C项正确。
11.B ①政企职责不分、②分配制度“大锅饭”、④企业没有自主权是经济体制改革前企业的特点,依据题意排除相关选项,B项正确。
12.C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除厦门属于福建省外,其他3个城市都在广东省。排除③,C项正确。
13.D
14.B
15.B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
个沿海城市;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2年,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B项正确。
16.A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1990年,开放开发上海浦东;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项正确。
17.C 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共十二大(1982年);抓住“和外国接轨”,联系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史实,可以判断C项正确。
18.B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
19.B 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
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
20.B
二、非选择题
21.(1)城市:深圳。好处: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
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有利于刺激就业,增加收入。(任答两点即可)
(2)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割据:“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是中国坚持的一项重要国策,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也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22.(1)思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间:1987年。理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时间:1956年底。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1992年发表的南方谈话。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在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想。在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时间:2012年。会议: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6)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
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邓小平致中共十二大开幕词 图8中共十三大会场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作报告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作报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