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搭石
一、教学分析:
《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意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纯真朴素的感情。北方的孩子对搭石了解甚少,只凭文本和教师语言的描述无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
二、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蕴涵的美。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引出美――初读课文,感受美――细读课文,体会美――升华感情,总结美――课外延伸,创造美。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激情导入,引出美
课堂伊始,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北方学生很少见到的南方美丽风景,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美丽的家乡,身临其境的感觉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这样的导入,解决了过去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又让学生轻松地跟着作者走进了文本。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学习状态。
2.初读课文,感受美
学生急于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搭石。此时,教师将搭石的图片和文字出示在学生眼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抽象变为具体,无需更多的语言描述,一切尽在不言中。
3.细读课文,体会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教学“走搭石”这一环节时,我巧妙地把课文中的文字变换成诗的形式,并配上轻柔的音乐,充分发挥多媒体影、像、声的作用,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读出了文中的停顿和节奏。从而学生能轻松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那样的“协调有序”,感受“踏踏的声音”。特别是在理解“人影绰绰”和“清波漾漾”这两个词语时,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教师更多语言上的讲解,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词语,从而体会到了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然后,再通过一次次品读,将文本的理解、意蕴的体会有机地统一,达到了品读语言与理解感悟语言的相互交融,从而轻松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4.升华感情,总结美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学“背老人过搭石”时,从关键词入手,将“伏”、“理所当然”等重点词语用多媒体课件以变色的手段加以强调,让学生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情景,因为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突破了教学难点。
5.课外延伸,创造美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在课堂结束之前我利用信息技术,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出示视频广告,让学生感觉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顺着这样的线索去生活中寻找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和写作风格,利用课余浏览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以补充课堂有限的教学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