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概述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的内容,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之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之一是接种疫苗,那么,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呢?这就涉及到免疫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教学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七年级下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学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不系统和全面;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人体结构、生理及上节课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本节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多次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运用生动、风趣、活泼的语言感染学生。充分解读课本上卡通插图的含义。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一些器官结构的形状、位置和功能。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难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动画设计和卡通图片,配合教师生动的比喻、举例,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教具。
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问:
引出
引出
阅读
看图
问:
问:
看图
指出
过渡
看图
讲:
问:
问:
过度
问
讲
讲
总结
问
问
问
总结
大家知道器官移植吗?
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
为什么不能?
为什么会出现排斥反应呢?
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第77页、第78页前两段,结合图片,思考:
(课件呈现问题)
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
2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
3 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
(时间5分钟。)
Ⅷ-4,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
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被谁消灭了?
哪有黏膜?
呼吸道黏膜
Ⅷ-5,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
消化道黏膜
尿道黏膜
皮肤破了的地方特别容易感染、化脓,为什么?
没有关系,还有第二道防线。
Ⅷ-7,吞噬细胞从哪儿来的?
血液中有几种细胞?那吞噬细胞是怎么回事儿?(是白细胞的一种)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时,自身也会受到损伤,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脓液。
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
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
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
免疫器官有哪些?
(课件展示各器官形状和位置)
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刺激
病原体A( ) 淋巴细胞
产生
(抵抗病原体A的特殊蛋白质)
即
(二者结合)
刺激
病原体B( ) 淋巴细胞
产生
(抵抗病原体B的
特殊蛋白质)
即
(二者结合)
抗体、抗原的概念
上述图解中的抗体、抗原分别是什么?
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
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完成表格:
(知道。)
(不能。)
(会出现排斥反应。)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看图思考
思考
思考
(痰液)
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了第一道防线的保护。)
(血液)
(三种)
(唾液中的溶菌酶)
(眼泪中的溶菌酶)
前半问,仿照书中的天花病毒的例子容易解答,后半问就有点难度了,学生进行大胆的推测后,找到了答案。
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时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形象的图形讲解,学生易于理解。
适时地呈现概念,并加以应用,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非常想搞清楚、弄明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建立的时间
抵抗的病原体
属于该免疫类型的人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2、教学流程
3、板书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建立的时间
抵抗的病原体
属于该免疫类型的人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细目
自我评价信息
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学生的参与意识
合作意识
交流与表达能力
查阅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收集的资料对所学的知识的学习、理解的帮助
是否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八、帮助和总结
(一)、反思
教师在备课时,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怎样才能落实这一点呢?
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关信息,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时地安排思考题、练习题,及时反馈。精选典型习题,有易有难,有梯度、有层次,基础差的学生也可参与进来,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吃得饱,学得兴趣浓。
课堂上,学生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思,时而记,时而答,多种感官齐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真正地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二)、巩固练习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