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安塞腰鼓》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0 09:07:0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的磅礴气势和力量之美;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悟安塞腰鼓所蕴蓄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的磅礴气势和力量之美;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难点: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安塞腰鼓在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那火一样热烈的舞蹈,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的磅礴气势和力量之美;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悟安塞腰鼓所蕴蓄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三.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刘成章: 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诗人、散文家。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 是《羊想云彩》中的一篇。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2.介绍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高歌猛进”和“阵痛”的关键时期,整个民族情绪处于“沸腾”的状态。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她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她的梦想和荣光,在于她的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在于她的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这是一个民族的真气、正气、浩气和骨气,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气节和气魄。贫血缺钙的民族,何以立足于世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正是中华民族艰难坎坷的历史进程的一种写照,也是作者美好的期待和祈愿。
3.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古时代,黄河各流域部落的男性常用一截中空的树干包以羊皮,携在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在秦朝为了防止其他游牧民族侵犯疆土,每个士兵身上都背着鼓,用于警报。
4.字音:
骤雨( ) 恬静(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蓦然( ) 束缚( ) 磅礴( ) 颤栗( ) 飞溅( )
冗杂( ) 烧灼( ) 戛然而止( ) 严峻( )
5.词语: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磅礴:(气势)盛大。
淋漓:形容畅快。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并说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活动探究:
活动一:有感情朗读。
1.自由朗读,体会感情基调。
2.明确感情基调:激昂的、高亢的。
3.掌握节奏与重音: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渐强)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渐强)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轻、慢)
4.学生激情朗读,师生评价。
5.请用“我读出了……”的句式,把你阅读后的感觉表达出来。
活动二:感知内容:
1、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安塞腰鼓表演整体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式“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回答。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回答即可。
2、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有先后,请根据表演过程给文章分段。
明确: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
第一部分:1-4段:写安塞腰鼓舞动前的预备状态。
第二部分:5-27段:写安塞腰鼓表演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是力量的赞歌。
第三部分:28-30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以声衬静,意境深远。
追问:
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
明确:(静)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动或闹)
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
3.文章重点描写安塞腰鼓表演的激昂,表现其“闹”的特点,为什么开头结尾都极写其“静”?
明确:以静衬动,更显出腰鼓给人的震撼力。
六、问题探究:
1.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时候是否发现有这样一个句子不断反复,贯穿始终,既使全文浑然一体,增强气势,又自然而然地将全文分出层次来。这句话是哪一句?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起突出强调作用,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颂之情。
3. 细读课文,分析每一个“好”字所赞叹的内容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第一个“好”:宏伟的场面
第二个“好”:雄壮的响声
第三个“好”:击鼓的后生
第四个“好”:奇丽的舞姿
4. 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明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七、课堂练习
全文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写了_________的腰鼓、_________的腰鼓、_______ 的腰鼓。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反复出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 ?
八、课堂小结: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作者以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描写了安塞腰鼓舞动的场面,赞美了安塞腰鼓的热烈、激越、豪放,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赞美了朴实、坚忍的陕北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的生命状态。
再次齐读,感受生命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整体感知了《安塞腰鼓》一文的内容,它那气势磅礴,独具魅力的艺术表演,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毅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一文诗化般的语言,还时时回荡在我们的耳际。我们本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本文诗化般的语言所蕴涵的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二、文章解析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并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壮阔 豪放 火烈
豪放的、雄浑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缚的、使人叹为观止的、激扬而飞动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黄土高原人元气与神魂的等等。
2.“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
明确: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是指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的沸腾着的生命,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3.“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安塞腰鼓舞动时震撼人心的响声给人带来的感受,包含着力量与情感。
4.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三、品析鉴赏:
1、本文将安塞腰鼓舞动时的震撼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现在我们先齐读最精彩的一段: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为了让大家有更深刻的体会,现在老师把这段文字变化一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鼓点急促; 流苏飞扬; 脚步蹦跳; 瞳仁闪射; 风姿强健。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比较这两段文字,体会有何不同。原文好在哪里?
明确:原文更有气势。
如开头运用递进式排比句,感情更加强烈。
骤雨一样……: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现实性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这里,运用暗喻,“是”字语气更肯定,而将喻体提前的这种形式,则起到了强调、突出这些特点的艺术效果。
找一找,还有哪些优美的句子,读出来,与大家分享你的体会。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一段用了哪些反义词?
明确:空气(冰冷——燥热)
阳光(恬静——飞溅)
世界(困倦——亢奋)
用三组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这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明确:“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突出了就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四、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难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么?
明确:任何艺术的产生都与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渊源有关。江南的水更多表现的是清秀柔美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的,这是生命力量的对比。江南的文化风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犷的黄土文化的产物。这么写是为了把江南和黄土高原形成对比,进而突出黄土高原的原始、粗犷和厚重,表达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
2.与安塞腰鼓舞动时的震撼不同,开头和结尾突出的是一个“静”字。这两处对“静”的描写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试加以赏析。
明确:开头写舞动前的安静。这里直接将人物推到读者面前,运用比喻,展现了后生们朴实的外貌,将人物置于天地间,令人为之震撼,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奠定基调。可见,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结尾写舞动完之后的寂静,这里用“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反衬鼓声戛然而止后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辽阔,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3. 思考:课文仅仅是在描写一个击鼓的场面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出什么情感来?颂扬了什么?请结合具体语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示例:冲破束缚勇往直前的精神(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对生命活力的赞美;给人以力量和鼓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这片黄土地的赞美(黄河流域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赞美黄土高原人的豪迈与激情。
五、写作特点
1.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请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示例: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2.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
示例: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六、拓展训练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试用“ 美,你看(听) 。”句式来说。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美?
例句: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学生展示与评价。
七、课堂总结
作者以无比热烈、激情四溢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催人奋进。
八、布置作业
本文大量的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及短句,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比喻排比在写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除了在文中使用排比,各个层次后也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结束,形成排比段式,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片比喻排比进行仿写。内容可以写一个劳动场面、比赛场面,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页 (共 2 页)


1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1张PPT)

3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新知导入
安塞腰鼓在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那火一样热烈的舞蹈,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的磅礴气势和力量之美;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悟安塞腰鼓所蕴蓄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3 安塞腰鼓
刘成章: 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当代诗人、散文家。一些评论家认为刘成章是“歌唱陕北的第一小提琴手”。著有《黄土情》《纤丽的阳光》《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作者简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高歌猛进”和“阵痛”的关键时期,整个民族情绪处于“沸腾”的状态。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她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她的梦想和荣光,在于她的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在于她的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这是一个民族的真气、正气、浩气和骨气,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气节和气魄。贫血缺钙的民族,何以立足于世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正是中华民族艰难坎坷的历史进程的一种写照,也是作者美好的期待和祈愿。
写作背景
安塞腰鼓
知识链接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古时代,黄河各流域部落的男性常用一截中空的树干包以羊皮,携在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在秦朝为了防止其他游牧民族侵犯疆土,每个士兵身上都背着鼓,用于警报。
骤雨( ) 恬静(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蓦然( )
束缚( ) 磅礴( ) 颤栗( )
飞溅( ) 冗杂( ) 烧灼( )
戛然而止( ) 严峻( )
kànɡ
huì
jī bàn

jiá

pánɡ bó
rǒnɡ
◆生难字
zhòu
tián

jiàn
zhuó
jùn
预习检测
亢奋:
晦暗:
束缚:
羁绊:
磅礴:
淋漓:
惊心动魄:
戛然而止: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极度兴奋。
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气势)盛大。
形容畅快。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声音突然中止。
预习检测
彻底觉悟或醒悟。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词语解释
打鼓后( ):(   )的腰鼓
安塞腰鼓
打鼓前( ): (   )的腰鼓
打鼓中( ):(   )的腰鼓
5-8:宏伟的场面
雄壮的 ( )
击鼓的(   )
奇丽的( )
安静
激昂
响声
后生
寂静
舞姿
朗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并说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4
5-17
18-20

9-11:
12-14:
15-17:

整体感知
时间顺序
活动一:有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基调。
激昂
高亢
2.掌握节奏与重音。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渐强)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渐强)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轻、慢)
活动探究
请用“我读出了……”的句式,把你阅读后的感觉表达出来。
活动探究
活动二:感知内容
1、本文记述了一个 的过程,

描述了一个 的场面。
安塞腰鼓表演
安塞腰鼓表演
安塞腰鼓表演整体特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的句式“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回答。
活动探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4段
5-17段
18-20段
安塞腰鼓舞动前的预备状态。
安塞腰鼓表演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是力量的赞歌。
鼓声的戛然而止,以声衬静,
意境深远。



以静衬动
活动探究
问题探究
1.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时候是否发现有这样一个句子不断反复,贯穿始终,既使全文浑然一体,增强气势,又自然而然地将全文分出层次来。这句话是哪一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起突出强调作用;
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 细读课文,分析每一个“好”字所赞叹的内容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看法。
宏伟的场面
雄壮的响声
击鼓的后生
奇丽的舞姿
4. 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问题探究
课堂练习
全文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写了_________的腰鼓、_________的腰鼓、_______ 
的腰鼓。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反复出现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
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 ?
安静 
激昂 
寂静
 好一个安塞腰鼓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作者以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描写了安塞腰鼓舞动的场面,赞美了安塞腰鼓的热烈、激越、豪放,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赞美了朴实、坚忍的陕北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的生命状态。
让我们再次齐读,感受生命的力量!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3 安塞腰鼓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整体感知了《安塞腰鼓》一文的内容,它那气势磅礴,独具魅力的艺术表演,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毅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一文诗化般的语言,还时时回荡在我们的耳际。我们本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本文诗化般的语言所蕴涵的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并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壮阔
豪放
火烈
豪放的、雄浑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缚的、使人叹为观止的、激扬而飞动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黄土高原人元气与神魂的等等。
课文解析
2.“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
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是指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的沸腾着的生命,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3.“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安塞腰鼓舞动时震撼人心的响声给人带来的感受,包含着力量与情感。
4.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课文解析
1、本文将安塞腰鼓舞动时的震撼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现在我们先齐读最精彩的一段: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品析鉴赏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这一段作者描写了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 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课文解析
递进式排比句,感情更加强烈
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现实性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这里,运用暗喻,“是”字语气更肯定,而将喻体提前的这种形式,则起到了强调、突出这些特点的艺术效果。
本 体
喻 体
鼓点
流苏
脚步
瞳仁
风姿
骤雨
旋风
乱蛙
火花
斗虎





急 促
飞 扬
蹦 跳
闪 射
强 健
比喻排比

直接描写
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品析鉴赏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2.“这腰鼓”这一段用了哪些反义词?
品析鉴赏
空气(冰冷——燥热)
阳光(恬静——飞溅)
世界(困倦——亢奋)
用三组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3.本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突出了就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品析鉴赏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难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么?
任何艺术的产生都与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渊源有关。江南的水更多表现的是清秀柔美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的,这是生命力量的对比。江南的文化风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犷的黄土文化的产物。这么写是为了把江南和黄土高原形成对比,进而突出黄土高原的原始、粗犷和厚重,表达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
合作探究
2、与安塞腰鼓舞动时的震撼不同,开头和结尾突出的是一个“静”字。这两处对“静”的描写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试加以赏析。
开头写舞动前的安静。这里直接将人物推到读者面前,运用比喻,展现了后生们朴实的外貌,将人物置于天地间,令人为之震撼,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奠定基调。可见,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结尾写舞动完之后的寂静,这里用“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反衬鼓声戛然而止后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辽阔,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合作探究

歌颂了生命的力量和中华民族的阳刚美——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对这片黄土地的赞美(黄河流域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赞美黄土高原人的豪迈与激情。
3、思考:课文仅仅是在描写一个击鼓的场面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出什么情感来?颂扬了什么?请结合具体语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
冲破束缚勇往直前的精神(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写作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请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示例: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2.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
示例: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试用“ 美,你看(听) 。”句式来说。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美?

例句: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拓展训练
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拓展训练
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使你……
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拓展训练
作者以无比热烈、激情四溢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催人奋进。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本文大量的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及短句,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比喻排比在写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除了在文中使用排比,各个层次后也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结束,形成排比段式,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片比喻排比进行仿写。内容可以写一个劳动场面、比赛场面,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