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六章《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六章《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20 10: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植物的呼吸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课标上给出的相应重要概念是: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具体内容是: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开展帮助学生领会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的科学事实的实验。因实验内容较多,遂把课程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专门讲述述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这一科学事实。
在第一课时中,教材给出的目标是:描述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教材给出了两个相关实验:给生、熟蔬菜套黑色塑料袋提前处理24h后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浑浊的实验,以及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新鲜植物和烫过植物的三角瓶中看火柴的燃烧现象。
通过第六章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光合作用的科学史、场所、实质,为学习呼吸作用奠定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过程看似相反,容易导致学生混淆,且呼吸作用的实质容易被学生忽视。为了让学生领会植物的各个器官均能进行呼吸作用,本节课上,教师将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提供植物的六种器官,分别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最终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领会植物的六大器官均能进行呼吸作用。
学情分析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植物的生活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章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比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把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完成探究实验,描述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描述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科学家曾经提出:夜晚,植物不宜放在卧室中,因为植物呼吸作用也会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从而影响人的呼吸。这是真的吗?
夜晚究竟可不可以把植物摆在卧室里呢?植物是否也想人类一样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口说无凭,我们应该用实验来验证,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真相。
各抒己见
从生活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将生活与所学联系起来。
二.边做边学,探究真相
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及设计探究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展示鉴定氧气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后续探究实验。
回顾
理顺探究思路,为后面探究作好铺垫。
(1)探究实验一: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活动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和实验材料,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
活动2:学生介绍组内的实验方案,师生、生生讨论,理清探究的思路。
提问、引导: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遮盖装置?哪些实验组需要用到黑色塑料袋呢?
活动3:观看微课《氧气的检验》实验指导,然后完成实验报告单,并展示交流。
活动4: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全班交流实验结论后,教师概括总结。
活动5:活学活用,及时评价。
讨论、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结论、交流表达的探究流程,真切地体会到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这一科学事实。
(2)探究实验二: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课堂演示实验,观察鉴定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后续探究实验。
观察
理顺探究思路,为后面探究作好铺垫。
活动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演示使用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一个实验装置,设计这一实验的方案;
活动2:观看微课《二氧化碳的检验》实验指导,然后完成实验报告单,并展示交流。
活动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全班交流实验结论后,教师概括总结。
活动4:活学活用,及时评价。
讨论、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在进行完上一个探究之后,将这一探究简化,还采取相似的装置进行实验,学生轻松观察到现象,得出结论。
(3)分析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思考:在上述两个实验中,为什么都要用黑色塑料袋把青菜遮住?
师生分析,得出结论: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思考
回答
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会控制单一变量。
(4)归纳总结
探究实验一和探究实验二作比较,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五个方面。引导归纳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及考点:呼吸作用的场所和条件。
知识内容升华
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用横纵向的对比方式,既进行了归纳也作出了区分。
(5)点题
再次展示课堂之初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投票,以期用所学纠正观点。
投票
学以致用,学而思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的知识?(板书)
植物体的活细胞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植物的呼吸作用。那么植物体的呼吸作用还需要什么原料,还会有什么产物?呼吸作用有何意义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总结
用简洁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呼吸作用的过程,并设置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开展留下伏笔。
四.自我评价
精编5道试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略)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活学活用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实验(一) 探究实验(二)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燃烧的火柴 场所:活细胞 澄清的石灰水
条件:有光无光均可
结论: 结论:
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