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3)生物:第7章《人类与环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必修3)生物:第7章《人类与环境》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9-03 19: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
一、选择题
l、下列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价值的是(??? )
①工业原料??? ②科学研究?? ③美学?? ④间接使用价值?? ⑤潜在使用价值?? ⑥药用价值⑦野生生物数量太多,不利于生态平衡
2.下列哪类植物资源,在我国物种种类分布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种子植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可以替代鲸的油脂作为高级润滑油的原料是(???? )
  A.霍霍巴????? B.大豆????? C.花生?????? D.金鸡纳霜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5.自然保护区不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实验室
  C.天然自然博物馆??? D.天然猎场
6.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
  A.大熊猫、人参??? ??B.野马、白鳍豚
  C.野骆驼、银杉????? D.新疆虎、野马
7.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围湖造田??? D.有计划的放牧
8.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又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 )
  A.扬子鳄  B.熊猫  C.白鹤  D.长臂猿
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茂密的森林,后来都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年旱灾,弃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10.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B.物种的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的污染和改变
11.秋天林区和公园的树干,悬挂着一些人工巢箱,这是为了(???? )
  A.保护一些不会营巢的鸟类使其不冻死
  B.招引食虫鸟类在巢箱中繁殖
  C.保护鸟类免受敌害
D.捕捉鸟类
12.下列不属于我国特产的经济树种是(?? )
  A.板栗?? B.茶??? C.大豆? D.油桐
13.由于滥捕乱杀,我国珍贵野生动物正处于绝灭边缘的有(? )
  A.野马?? B.新疆虎?? C.金丝猴? D.猫熊
14.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
  A.大熊猫、人参??? B.野骆驼、银杉
  C.野马、白鳍豚??? D.新疆虎、野马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的是(? )
  A.大熊猫?? B.扬子鳄?? C.金丝猴?? D.长颈鹿
16.我国特产的,栖息于淡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目前处于灭绝边缘的是(? )
  A.白鳍豚?? B.扬子鳄?? C.大鲵???? D.海豚
17.我国在四川省建立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A.斑头雁  B.大熊猫和金丝猴  C.棕头鸥  D.蝮蛇
18.进入20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传染病的周期流行
  C.天敌过多  D.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19.自然界中的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型肉食动物繁殖能力低
  B.它们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较高
  C.这些动物被人类大量捕杀
  D.受栖息场所的限制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l965年为25.7%,l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 1967年为 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西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漫延开来,据l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21.阅读下列三个材料:
  材料一: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困。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在我国的某海岸,我国对某些特殊品种鱼类,适时、适量地对成鱼进行捕 捞。
  材料三:古巴比伦王国曾经经济繁荣,显赫一时,该国森林繁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结果造成了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渍化,后终于使该国成为一片废墟。
请分析回答:
  (l)材料一中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说明了_____________。
  (2)对某些特殊品种的鱼类的成鱼,适时、适量地进行捕捞,说明了_____________。
  (3)古巴比伦王国成为废墟的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使用价值、____________使用价值和____________使用价值。
2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是:第一,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第四,___________。
24.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四是由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25.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法律和文件。
26.就地保护是指为了____________的目的,把包含____________在内的一定面积的____________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27.就地保护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8.到2000年初,我国已经有____________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29.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功能;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___,能够保存许多___________、各种类型的___________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____________,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还是____________,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____________的重要场所。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C? 2.C?? 3.A?? 4.C?? 5.D?? 6.D?? 7.D? 8.B? 9.B? 10.D? 11.B
12.C 点拔:我国特产树种有1000多种,包括枣树、板栗、茶、油桐等。
13.C? 点拔:我国处于濒临灭绝的珍贵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等。
  14.D 点拔:在我国境内已绝迹的动物有新疆虎、野马。
  15.D
  16.B? 点拔:扬子鳄是栖息于淡水的爬行动物,白鳍豚属哺乳类,大鲵属两栖类。
  17.B
  18.答案:D? 点拔: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等,均属于D项。21世纪教育网
  19.B
20.(l)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掠夺式
  (3)外来物种;缺少天敌
21.(l)野生植物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2)强调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3)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最终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22.直接;间接;潜在
  23.物种丰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
  24.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25.森林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26.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对象? 陆地或水体
  27.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28.16
  29.开发? 利用? 盲目地? 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30.天然基因库? 物种? 生物群落? 天然实验室? 良好的基地? 活的自然博物馆? 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