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识字6 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识字6 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31 13: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6》教学设计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杨 波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识字6》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量词的归类识字。教材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观察发现,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及地域差异,使其对“畦”、“竿”等量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情景感、教学设计的互动性和“整合点”的合理性、教学环节的连贯性,针对学生喜欢主动参与、善于发现、喜欢动手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硬件条件的情况,确定选择计算机教室环境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初步感知量词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示事物。
2.通过文字的感悟,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三)情感目标:1.在汉字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培养自主识字的兴趣。
2.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中事物名称和数量词识字、写字;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畦”等量词的理解;能正确使用数量词来表示事物。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两部分)、实物投影
授课方式:机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自学“海”
认读“鸥”
学习“军、沙”
“禾”——秧、稻
“苗”—相关量词
学习“桥”
演示“竹”
了解少先队知识
体会引号用法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文、自主观察,发现特点
(1) 师范读,生画出生字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熟
(1) 分小节指名读文(师纠正、强调个别字音)
(1)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1.“一”的变音
2.每一处都是数量词加一个事物(名词)组成。(揭示什么叫“数量词”)
3.每小节一个场景
【此环节根据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的特点,突出自主、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运用“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的特点,直接点击相关位置,出现相同点的闪动,代替了烦琐的讲解和抽象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导语:今天,大家就乘坐我驾驶的旅游巴士,去欣赏一下祖国优美的风光。同学们坐稳了,我们的旅游巴士启程了!——第一站就在前方,听,远处传来什么声音?
【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学习生字,初识量词,感情朗读
(1) 海边
1.自学“海”字【学生操作FLASH课件 自主学习】
【此整合点的运用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亲身动手的操作,独具个性地掌握“海”字的字音、笔顺、字义,代替生硬的讲解及机械的强化,使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2.学习生字:跟老师到海边走走,你都看到什么景物了?【课件“图片一”】指读词语
“鸥”——零声母音节(要在中间加隔音符号);形声字规律【列举其他鸟字旁的字】
“军”——生讲“音和形”;【图片录像】感受三军将士飒爽的英姿、整齐的步伐、严明的纪律、钢铁的意志,精锐的武器装备,他们时刻保卫着祖国。
“沙”——沙漠图片(理解记忆字形),环境保护。
3.【投影指导书写】与“海”一样和水有关,都是“氵”旁。
【这两个生字都有一个"三点水"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写这个部首,要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这个部首。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范写--学生仿写"等步骤,指导学生把字写工整,写漂亮。注意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3.加量词朗读、感受量词运用的准确性
【图片出示:一艘军舰、一艘轮船、一只小船、一叶小舟】
【此环节用形象的实物对比呈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的船只运用的量词是有差异的】
4.说话练习:哪些同学曾经去过海边?你都看到了什么?试着用数量词描述一下。
小结:想象你眼前就是那广阔无垠的大海,吹着清凉的海风,听着哗哗的海浪声……多美的大海呀!让我们读一读这一小节。
(二)农田
1.过渡:瞧,一位小导游来请我们了,看看它是谁?【禾苗】你一定已经猜到,它要请我们去什么地方?(乡村农田)
2.禾——“秧”:水稻的幼苗,因此“禾苗”还可以叫“秧苗”
“稻”:农作物的一种,产大米的。
3.“苗”——图片和字形对照,你发现了什么?(它是一个会意字,我们想到这幅图能记住它)
填量词:【单个】一(棵)秧苗——一般情况下,植物都用棵来形容
【成排】一(畦)秧苗——像这样一长行成排地栽种就叫“畦”
【成块】一(块)稻田——还可以说“一片稻田”
小结:有时量词的使用也可以根据事物的多少或形状等特点来选择。
4.激情朗读:看,那绿油油的稻田、满是鱼苗的鱼塘、结满果实的果树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劳动创造的美真让人充满喜悦与崇敬呀!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读这部分。
(三)公园
1.出示图片、语言训练:各位乘客请注意,前方到站“江南水乡公园”这一站谁想来到小导游,试着用上这些数量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美丽风光。【图片三】
2.仔细观察图片,再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量词?
(1)一道小溪——小溪是长条形的(彩虹、伤痕)
(2)一孔石桥——桥洞像个大孔
比如说“桥”——【形近字比较】
小结:中国的语言文字就是奇妙,有时同样一种事物根据不同的特点要用不同的量词表述。
【以上环节中整合点的切入均为通过形象的演示和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积极发现事物的特征,填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欠缺,满足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欲望,创造了丰富大胆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体会量词的准确运用。另外抓住语言训练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细节、感受生活美好,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使朗读教学无形地渗透其中。】
(3)一“竿”翠竹——竹子的主干
“竹”——【学生操作FLASH字形演变课件】
竹子生命力顽强,节节攀高。所以自古以来,很多人喜欢它(画家文与可“胸有成竹”);很多人视它为学习的榜样【《竹石》】
【中国汉字造字方法的奇妙,使得识字方法和教学机智变得丰富多彩。“竹”字的象形特点是学生为之感叹的奇妙发现,而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们乐于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述出来,激发了他们“观察——思考——表达——总结”的欲望。此环节的设计力求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为他们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将中国汉字这一音形义统一的结合体诠释得淋漓尽致。】
(4)一群飞鸟——鸟的数量很多
小结:小桥下潺潺流水,碧水倒影着翠竹,鸟儿快乐地盘旋……好一处色彩鲜明、动静相继的江南美景啊!【配乐读】
【休息】伴着队歌做动作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要中途休息,以达到调节学习节奏的目的,另外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场景”间的转换,又迎合了一年级学生憧憬少先队组织的心理现状,使“无意”之中显“有意”,“一曲《队歌》”生“共鸣”。】
(四)校园
1.观察:刚才画面中出现的“队旗”、“铜号”、“红领巾”都与什么有关?(少先队)
(旗帜)(鼓号队)(标志)——刚才听到的是“队歌”
2.质疑:引号的特殊作用——图片对比:一(条)红领巾
一(名)“红领巾”
一(群)“红领巾”
3.想象:这群“红领巾”做了什么事,怎么传来一片欢笑?
小结:只有积极向上,乐于帮助别人,什么事情都做在前面的学生,才能光荣的加入少先队。老师衷心地希望你们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个优秀的好学生,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少先队员”!
(五)通读全文
1.学生分小组读
2.男女生配合读
3.师生合作朗读
4.师打乱顺序对读
三、练习巩固
【学生操作FLASH游戏课件】
(1) 送信——事物连词语
谁想当邮递员,把几封写有地址的信大声读出来,再送进对应的信箱里?
(1) 小兔吃萝卜——量词搭配
每一只小兔子只能吃对应的萝卜,比比谁的兔子吃得快!
【好玩是学生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把巩固练习制作成“连连看”的小游戏,学生在爱玩、乐玩、反复玩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1) 文中量词拓展
(1) 出示教室图片说量词
(1) 寻找生活中的量词
五、总结:我们的旅游巴士还会继续前行,还有许多的美好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今天就暂时到这里吧,同学们再见!
【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兴趣,又与课前的导语“首尾呼应”,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总结
拓展




海边
出示课文
发现特点
熟读成诵
学习生字
初识量词
感情朗读
农田
公园
校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