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学 作业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等基础知识。
2.分析北宋重文轻武特点产生的原因,理解其利弊。
【学习流程】
知识导向·教学相长·学科素养
学法指导
【自学作业·单刀赴会】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 兵变称帝,夺取后周政权,以 为都城(称 )建立北宋。宋太祖等采取 的方针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
①军事上,采取 的策略,解除禁军将领的 ,牢牢控制了军队;控制军队的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等。
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设 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 ,分割宰相的 大权。在地方派 担任州县长官,实施 的制度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在各州府设置 ,化分知州权力。
③经济上,取消节度使 权力,中央掌控税收。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 的弊端。
2.表现:①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采取 、提升 的政策,逐渐形成 的格局。②注重发展 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营造了浓厚的 风气,提高了社会的 ,造就了宋朝 、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利弊: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的风气,杜绝了 和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的稳固和社会安定;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 。
【史实检测·沙场点兵】
结合地图,了解北宋建立的概况(时间、地点、建立者、民族等信息),并体会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素养提升·群雄逐鹿】
1.结合材料指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2.结合材料,理解宋朝政治的特点。
材料一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的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摘编自七下教材
材料三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一批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四
【思维拓展·巅峰论剑】
从《杨家将》的故事,看北宋政治。
网络学习资源推荐:纪录片——《中国通史·颠覆风云》
《中国通史·文人当政》
利用“自学作业”环节掌握
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等基础知识。
注意阅读课文,并根据导学案上的线索在教材上做好相应的记号或者批注。
充分利用地图获取有效信息,将地图与相关史事紧密联系,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在解读材料时,抓住关键字词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影响时注意一分为二。
解读材料中隐含的观点,全面认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能力巩固·叩关斩将】
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
A.开封 B.陈桥驿
C.兴庆 D.上京
2.宋太祖即位后当初拥立他登上皇位的将领们却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对此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与“杯酒释兵权”有关 B.与调换军队将领有关
C.与他派文臣担任知州有关 D.与各州府设通判有关
3.“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描述的官职是( )
A.宰相 B.节度使 C.知州 D.通判
4.“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宋太祖调整军政的措施 B.有利于中央对财权的控制
C.大大分化了宰相膨胀的权力 D.有利于限制武将专权现象
5.下列对北宋重文轻武政策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彻底消除了武将专横跋扈弊端
C.朝廷不再重视武备和军队 D.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军队战斗力
6.结合《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和《北宋形势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后周陆续消灭各个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统一
B.北宋陆续消灭各个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统一
C.北宋先南后北,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
D.宋太祖采取先北后南的方针,完成了局部统一
7.“(北宋)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决定,进士及第称为“天子门生”;科目减少,进士科最重要;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作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材料说明( )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科举制度得到发展
C.杜绝了武将兵变的发生 D.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8.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指出宋太祖“收兵、收财”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宋太祖是怎样使“州郡遂日就困弱”的?
材料二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北宋蔡襄
(2)根据材料指出北宋政治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将过往征兵制改为募兵制,禁军与厢军为政府职业军,北宋初90年中,兵员数直线上升:如初为37.8万人,至1041年(岳飞时代)达125.9万人。另有乡军、蕃军,不算正规军。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存,大批官僚无所事事。如宋真宗时文武百官9700人,至英宗时达24000人,这还不包括侯补官僚,官不管事却待遇优厚。
——《宋史》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北宋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存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