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1(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1(浙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31 13: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寓言两则》之《郑人买履》
复习回顾
回顾上篇寓言《刻舟求剑》的寓意,字词复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目的
1.课文学习,要求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生字新词,要求学会本课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背诵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详细复述。
4.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 理解“郑人买履”的寓意。
2. 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教学难点 通过这则寓言让学生有所感悟。  
第一课时
一、上篇寓言复习
1.找学生到前面黑板默写《刻舟求剑》的字词;
2.找同学复述(背诵)课文。
二、导入新课
问:《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答。
是的,这则寓言告诫我们不能静止地看问题。
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那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内容。
三、朗读课文
找学生读→老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齐读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四、认读生字和课文中的字,解答疑难。课文中重要字词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lǚ),革履,就是鞋子。
  且——将要。 置:购买。
先自度其足: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量长短
吾忘持度、宁信度: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 至:等到。
  之:到。 操:拿,携带。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及:到,等到。
  罢:结束,停止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遂:于是
  宁:宁可 欲:想要
五、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逐句翻译,重点句子翻译。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课文层次。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3.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4.提问: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如果你是这个人的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寓意,知识拓展等。
教学过程:
一、结合故事,解析寓意
1.给学生观看从网上下载的《郑人买履》的视频,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2.找同学用现代寓言复述《郑人买履》这个故事。
3.解析寓意:注重事实。
4.“郑人买履”的近义词(生搬硬套、墨守成规)、反义词(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5.最后齐读这篇文言文。
二、知识拓展
这则寓言出自《韩非子》,给学生介绍韩非其人其事,和《韩非子》的价值等。
三、指导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练习卷上有默写)。
2.通过对《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的学习,我们深受启发,请同学们回去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时故事续写,也可以写一件生活中能反映寓意的所见所闻。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2天后交上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