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9 23: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018年数学九年级(上)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
数学九年级(上)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本人担任九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教育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总结与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准备多媒体资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
人教版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1964年6月,我国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合作探究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航天事业的发展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于27日16点43分,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打开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说一说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
打破了当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感言
“杂交水稻之父”
2.结合所学及阅读材料,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结合所学,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支持
科学家的奉献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198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回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的热情投人、无私奉献。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红岩》
《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英雄儿女》
《林则徐》
《平凡的世界》
《哥德巴赫猜想》
《大决战》
《丝路花雨》
《西游记》
《红楼梦》等
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时间 1956—1978年 1978年以后
类别 长篇小说
话剧
舞剧
电影
报告文学
电视剧
风格
文学作品赏析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材料研读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畅所欲言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让我们振奋,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教兴国的正确性,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创新,勇于进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杰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它感召着我们,让我们见贤思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