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0 15: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元朝末年,在今安徽淮河北岸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初夏的一天,有个身披破烂袈裟的青年和尚,前来要求参加起义军,他叫朱元璋。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是怎样加强君权,发展君主专制的?
XX年市委老干部局春节走访慰问工作总结分析

在猴年春节来临之际,为了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老干部,充分体现对老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市委老干部局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和困难家庭开展新春送祝福走访慰问工作。在慰问过程,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双三心”精神,落实三项举措,让老干部们度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一、精心组织,确保慰问活动开展有序。为切实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市委老干部局前期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全面了解离退休干部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走访慰问活动方案,统筹安排,责任到人,分组进行慰问。一是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逐户登门看望走访;二是对全市离退休干部进行普遍慰问。结合走访慰问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向离退休干部通报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动向离退休干部征求工作意见,希望离退休干部不断发扬革命传统,继续为促进经济跨越发展、老干部工作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领导带头,确保慰问态度高度重视。在走访慰问过程,市委书记王剑锋、市委副书记张彪、市长沈觅和市委常委、组织
部长孙建江等市领导在局领导的陪同下向老同志们传达市委、市政府的问候与组织的
新课探究
1.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一、明朝的
建立
1344年17岁 父母长兄死于疾疫。出家
为僧,游方乞讨
1352年25岁 投入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
1356年29岁 占领集庆(今南京),受龙
凤大宋政权官爵,任江南行省平章
1361年34岁 被封为吴国公
1364年37岁 自立为吴王
1368年41岁 称帝,建立明朝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朱元璋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应天(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胡惟庸案
胡惟庸:皇上,微臣老宅的井里涌出醴( lǐ )泉,这是一个祥瑞之兆啊,微臣不敢把这个奇观自己收藏,特地禀报皇上,请皇上到老臣家中观赏。
朱元璋:准奏
(朱元璋正在去胡家的路上。)
太监:皇上,不能去胡家!
(朱元璋感到不对劲,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
朱元璋:胡惟庸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要是朕今天去了,还不被你给关了?!我这朱氏江山还不就要改成姓胡了?!来人,大胆胡惟庸意图谋反,马上派兵把他给围了,抓起来杀了!
(1)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2)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中央
(3)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4)特务: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特点:
对臣民监视、侦查。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问题思考: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权力的分散和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1、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只在儒家“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2.答题格式:
考生不得随意发挥自己的见解,答题必须按照八股文的格式来书写。
三、八股取士
明朝仍沿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明朝建立后,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这就是八股取士制度。
什么是八股取士?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破题】
【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起讲】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
【入手】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
【起股】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 ,……
【中股】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
【后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束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之无方,……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
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唐太宗
唐朝
明朝
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参与政事;促进教育发展、文学艺术繁荣。
所选人材成为皇帝忠实奴仆;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坑儒)!
——顾炎武
创立科举制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创立殿试
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
科举制发展过程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宋初
材料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四、明朝的经济
明朝经济的发展的表现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花生
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八股取士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答题格式:八股文
13.明朝专制统治的加强
知识小结
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